社科基础通识读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传播学十二讲
催眠二十八讲
哲学九讲
消费心理十四讲
逻辑十九讲
图书在版编目
(
CIP
)
数据
传播学十二讲 /成振珂著﹒--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11
ISBN 978-7-5104-5472-1
I.①传… II.①成… III.①传播学 IV.①G20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5) 第271745号
传播学十二讲
作 者:
成振珂
责任编辑:王正斌
责任印制:李一鸣 郑珊珊
出版发行:新世界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发行部:( 010 ) 6899 5968 ( 010 ) 6899 8733 ( 传真 )
总编室:( 010 ) 6899 5424 ( 010 ) 6832 6679 ( 传真 )
http:
//
www.nwp.cn
http:
//
www.newworld-press.com
版权部:
+ 8610 6899 6306
版权部电子信箱
:
frank@nwp.com.cn
印 刷:北京中印联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新华书店
开 本:787×1092 1/32
字 数:200千字 印张:13
版 次:2016年3月第1版 2016 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04-5472-1
定 价:39.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凡购本社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印装错误,可随时退换。
客服电话:(010) 6899 8638
目录
第一讲看似简单却牵连广泛——传播与传播学
一、追溯人类传播的踪迹
1. 动物世界的传播现象
2. 如影随形的人类传播现象
3. 人类传播的演变——从口语交际到电子传播
二、从传播看传播学
1. 传播与信息
2.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3. 传播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研究的演变
1. 孕育传播学的外部条件
2. 传播学的三大来源
3. 传播学的发展演变
第二讲 传播的基因,信息的载体——符号与意义
一、人类传播中的神秘符号
1. 符号与意义
2. 符号的分类和功能
3.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二、编码和译码——符号互动
1. 编码和译码
2. 符号互动与传播
三、语义与传播——语言符号
1. 认识语言符号
2. 语言的误用
3. 语言使用不当
四、非语言符号的妙用
1. 体态语言
2.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3.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4.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第三讲 交流信息、互动有方——传播过程
一、认识传播过程
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 传播过程的特点
二、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过程模式
1. 传播过程的直线传播模式
2.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三、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1.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2.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第四讲 找到共同话题——人际传播
一、自我思考和反思——人内传播
1. 什么是人内传播
2. 人内传播的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
3. 心理活动的人内传播
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
1. 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
2. 人际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三、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
1. 两级传播
2. 创新扩散论
第五讲 一对多,自由而负责——大众传播
一、什么是大众传播
1. 什么是大众传播
2. 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
3 . 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说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 大众报刊
2. 电报、电影以及广播
3. 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
4. 新媒体与大众传播
5. 自媒体与大众传播
三、大众传播与舆论——沉默的螺旋
1. 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
2. 构成“沉默的螺旋”的三个命题
3.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四、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培养理论
1. 培养理论的起源及背景
2. 培养理论中关于传播的观点
3. 培养理论的外围
五、大众传媒与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1. 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2. 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3. 知沟理论的研究及其意义
第六讲 人的延伸,通过什么传播——理解媒介
一、媒介及媒介比较研究
二、麦克卢汉的“奇谈怪论”
1. 媒介即讯息
2. 媒体:人的延伸
3. 热冷媒介
三、斯蒂芬森的媒介游戏论
四、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1. 什么是“议程设置”
2. “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
五、媒介的隐性功能:媒介环境
1. 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
2. 媒介环境
第七讲 人有人的用处,谁在影响传播——媒介控制
一、媒介控制
1.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2.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二、媒介规范理论的演变
1. 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2.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3. 社会责任规范理论
4. 民主参与规范理论
5. 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三、大众传媒的把关及把关人
1. 卢因的把关人概念
2. 三种把关模式
第八讲 乌合or固执,人民的选择——受众分析
一、认识受众
1. 何谓乌合之众
2. 联合御敌的受众
二、集合行为——匪夷所思的受众传播机制
1. 认识集合行为
2.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三、群体压力与从众
1. 为什么要从众
2. 有趣的从众研究
四、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第九讲 说服的艺术,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分析
一、传播效果
1. 什么是传播效果
2.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二、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1. 信源的可信性及休眠效果
2. 信源的知名度
3. 信源的动机
三、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1. 一面之词or两面之词
2. 明说还是暗示
3. 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
4. 先说还是后说
四、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
1. 海德的平衡论
2. 奥斯古德和塔南鲍姆的和谐论
3. 认知不协调论
第十讲 源流、奠基及集大成者——传播的研究者们
一、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 塔尔德的模仿法则
2. 西默尔:舆论的厨房
3. 杜威: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工具
4. 库利:“镜中我”
5. 帕克:提倡社会互动论
6. 米德:“主我”与“客我”
7. 李普曼:“刻板成见”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社科基础通识读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