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哲学十四讲_身心和谐之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NTENTS|目 录
译者序
第1讲 前三个原则
第2讲 思维原理
第3讲 精神构造
第4讲 人类的光环
第5讲 思想动力
第6讲 心灵感应和洞察力
第7讲 人体的磁性
第8讲 密法治疗
第9讲 心灵感应
第10讲 灵性世界
第11讲 越 界
第12讲 精神演变
第13讲 精神因果定律
第14讲 成就之路
译者序
中国市场上见到的印度典籍翻译作品中,多基于宗教信仰而设,或者说,都为信仰佛教而设,至于纯粹为理解印度文化而翻译的书,则不多见。这种现象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后人翻阅诸多译籍时,易产生两种错觉影响:一是误以为印度的文化主流是佛教文化;二是以为除了佛教之外,印度的其他文化产物极其贫乏,不屑一读。而事实上,印度的主流文化是婆罗门教传统,而且,除了佛典之外,婆罗门教传统(含印度教)和耆那教等也有属于众多教派的不同教典。
瑜伽被整合到印度三大宗教中:印度教、耆那教以及佛教。严格说来,瑜伽并不是宗教,它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方法,用来追求个人的宗教或非宗教目标。佛教创始者悉达多(释迦牟尼的本名),就曾做过瑜伽打坐,而打坐直到现在依然是佛教的重要修行部分。几千年来,瑜伽主要在印度盛行,而西方世界对瑜伽几乎一无所知,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所改变,当时的流行主角——披头士,对瑜伽打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度深入体验这种修行方式,于是,瑜伽在西方世界中的推广得到了实现。人们开始将瑜伽看做一种在这个绝对不平静的世界里寻求内心安宁的方式。目前,瑜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
实际上,“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部分到较高部分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部分到较低部分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瑜伽”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也代表为帮助达到最高目的而进行的某些实践或修炼。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调伏自心”。
瑜伽也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思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贤,亦有人获得极其殊胜的成就,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袭至今。
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真我合一;通过瑜伽修炼,可以将人类思想中产生轮回的种子消泯,可以证悟自心,可以消除人类的一切障碍。当瑜伽的修侍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就会觉醒人生自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瑜伽有其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当今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作者将瑜伽哲学这一部分内容从梵文译成英语,而末学本着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又将英语译成汉语,以飨读者。为了让读者能全面理解原文内容,故末学在翻译的过程中参考了多部印度教和佛教的法典及著作,如奥修大师的《奥义书》、堪布益西彭措的《因果明镜论》、印度大师室利·阿罗频多(Sri Aurobindo)的《瑜伽箴言》等,然而,难免在两次转译的过程中多少有些信息流失,敬请雅正!同时,本书有些唯心论的表述,望读者在阅读中予以甄别。
译 者
2006年9月
Fourteen Lessons
in Yogi Philosophy
CHAPT 1
前三个原则
瑜伽哲学十四讲
一天,我们在向一个瑜伽训练班的学员们做自我介绍时,的确感到有些非同寻常的感受,主要是因为来参加此次训练班的学员具有非同一般的潜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里接受到的一系列课程就像根植于沃土中的种子一样,在适当的时机会萌生出新绿的嫩芽,促使人们逐步被觉悟的阳光所普照,进而使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整个课程中,许多将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真实片段可能不会立刻被接受、被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在垂暮时期,你就会承认这些课程中传递的信息是真实不虚的,于是,只有在这种状况下,你才会对此真理表示认可和接受,并将此转变成自己的智慧。
此刻,我们就像面对面地相向而坐,你能看到我,我也能看到你,如此亲近以至于可以触及彼此。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你我之间真心相应的力量如此强大、如此真实,就像我们确实能感觉到大家的存在一样,当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同样也会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就真实地出现在你面前,不仅是心灵,而且是有血有肉的整个身体。除了在心灵上相通之外,根据瑜伽的哲学理论,那些在与老师相应方面做得很好的学生确实能够在精神上达到与老师相融的程度,并且完全能够领会课程中所教授的精神,从而获得无上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吸收了老师的一部分思想。而这些收获不可能被那些仅仅领略只言片语的学生所体会。
我们确信,参加这个班的学生非同寻常,他们将会达到彼此心灵相通、心心相印的程度,乃至与授课老师也会产生这种类似心灵感应的体会,而老师们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让自己都感到惊讶。此期的课程设置对班里大多数人都展现出了极其精彩、极其奇妙的一面,并且使学生们的精神得到了超凡的成长,其思想也愈发变得成熟、睿智。如果这个班里的学生由社会中的普通人所组成,那就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这类群体中大多数人会有敌对的思想,人们一旦对此产生了共鸣,就会使那些赞成这种训练的人们消除思想上产生的冲击力,或者至少会阻碍人们从修炼中获益。然而,我们无法克服这样的障碍,所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瑜伽哲学十四讲_身心和谐之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