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编著 陈殊原
图片编审 迟乃义
责任编辑 苏谦
装帧设计 宁成春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王维/陈殊原编著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10
ISBN 7-5085-0792-4
Ⅰ.中…
Ⅱ.陈…
Ⅲ.①古典诗歌-文学欣赏-中国 ②唐诗-文学欣赏Ⅳ. I207.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113236号
出版发行 五洲传播出版社
地址 北京莲花池东路北小马厂6号
邮政编码 100038
网址 http://www.cicc.org.cn
印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05年10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开本 720×965mm 16开 7.5印张
字数 50千字
定价 28.00元
编者的话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越千年而不朽,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由此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社会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此年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书系首先介绍的八位诗人,唐代的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细微的私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克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八位诗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限于编辑水平,书中会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序
苏叔阳
我常问:我们是否应当向我们的汉字顶礼膜拜,没有它,又哪会有那些万古流芳的文章和诗词;是否应当尊崇我们古老而新鲜的哲学,没有它,那些文章和诗词怎会有亘古常青的神韵。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们,灿若星辰,他们将写作提升到艺术的顶峰,将诗意锤炼成神奇的宫殿。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只要月光下还有一个人识得汉字,就会背诵那些不朽的名句。
中国古典诗词是先贤奉献给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所有的文化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众多伟大的诗人,写出不可胜数的杰出诗篇,于是注家蜂起。然而,领千年风骚的诗论仿佛不多,得千年仰视的诗词理论家似乎也少,虽然中国是哲学家的盛产地。我想,这或许是中世纪的中国轻视诗词歌赋的结果,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生前寂寂,颠沛流离。贫病和流浪似乎和此一时期的诗人如影相随,有着不解之缘。
明代以后,诗论、文论渐盛,诗人们的声名和荣耀方起。李白、杜甫等渐渐升入高空,入主早应属于他们的诗人的星座。
近现代的诗论多以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论述中国的古典诗词,我总觉得有些“隔靴搔痒”。中国汉字的平仄、韵脚、对仗、意趣,与诗词关系极为密切,不谙汉字之奥秘,难以理解古典汉诗之美境。“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诗句的文字之美很难译成西文;诗中的意境更难让汉字圈外的人士明白。
假如忽略了对文字修饰、遣词造句、平仄对仗、押韵、摊破之类的分析,忽略了诗词格律的研究,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古典诗词。
假如只注重文字与技巧的探讨,轻视了对诗意和哲学的探究,就等于扼杀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一首鲜活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诗篇,在注家们的解析下,即成行尸走肉。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
大体上说,中国的古典诗论重文字、格律等技巧;而近现代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王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