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海德格尔生平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哲学
第三章 存在
第四章 此在
第五章 世界
第六章 语言、真理、烦
第七章 时间、死亡与良知
第八章 时间性、超验和自由
第九章 历史与世界时间
第十章 艺术
第十一章 梅斯基希的圣马丁?
书目参照说明
词汇表
索引
序言
陈嘉映
很多学者不建议学生读导论,要读就读原著。我的看法不尽相同。当然,我同意,导论绝对无法代替原著,有心钻研者,必须以读原著为主。哲学著作并非意在提供一个真命题集,它倒更像一件作品。单说伟大思想家们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就已经提示大量的思想内容。探索的进程,其意义殊不少于探索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读书人并不都以钻研为志,钻研者也有程度不同。精研黑格尔的学者,可能也想了解胡塞尔,尽管他不打算钻研胡塞尔。没有谁靠读科普成了科学家的,但大科学家有时也读科普。为此,我们应该像感谢优秀科普作家一样感谢优秀的导论作者。
导论也有种种风格。考克尔曼(J.J.Kockelmans)写《存在与时间》导论,几乎全用海德格尔本人的语汇,甚至海德格尔自己的例子,更多是要给出这本书的一个提纲。迈克尔·英伍德(Michael Inwood)的这本《海德格尔》则不同,他比较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汇、不同的例子来重述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样写,冒的风险要大些。不过值得一试。任何思想,包括伟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能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中,它总要不断以这种那种方式与别样的语言、别样的思路连接起来,才能保持其生命。当然,我并不处处同意作者对海德格尔的重述或解释,像海德格尔那样深刻难解的哲学家,我想,谁写一本导论都会与别人所写的大不一样。不过,我觉得他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理解是可信的,他让这些思想对普通读者变得较为浅易,却并不曾让这些思想变得俗陋。这是导论写作难能之处。
我读下来,觉得这本导论有两点主要的不足。其一,作者虽常常尝试用新的方式重述海德格尔的思想,但似乎没有提出很多开拓性的新理解。其二,全书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一书,此外有一章绍述《艺术作品的本源》,极少涉及海德格尔中后期思想。读者来读一本以“海德格尔”为题的导论,难免因此感到挺大的遗憾。
最后,在学术著作滥译成风的今天,我愿特别提到,这个中译本的译文不错,虽不够精细,但可信,也流畅。
2008年10月17日
第一章
海德格尔生平
他是(有可能除了维特根斯坦之外)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有可能除了黑格尔之外)最名不副实获得“哲学家”称号的人,因为他是把空洞的措辞伪装成深邃言语的大师。他又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德国乡巴佬,还一度是一个轻信别人又妄自尊大的纳粹分子。他对纳粹进行过严厉的批评,虽然这在当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遮遮掩掩。他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痼疾以及我们殷殷期待的疗治这些痼疾的药方进行过鞭辟入里的分析。这些论断中的每一个都是海德格尔的一个侧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根据。能引发这样一些对立反应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希小镇一个贫穷的天主教家庭。父亲弗里德里希帮人看酒窖,还为当地教堂做司事。1903年,马丁在一笔奖学金的资助下去了康斯坦兹读中学,住在一家天主教堂办的寄宿宿舍里。当时这样做就是为了准备以后当牧师。1906年他转到弗莱堡的一所中学就读,教会为他免费提供食宿。据他自己讲,他就是在这里读了现象学运动先驱之一弗朗茨·布伦塔诺的《论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存在”的多重含义》(1862),引发了他对哲学的兴趣。后来他还读到了卡尔·布莱格的《论存在:本体论论纲》(1896),这本著作中摘录了大量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其他哲学家如阿奎那等人的著述(“我的现象学之路”,74)。1909年海德格尔从中学毕业,成为一名见习耶稣会会士,但工作不到一个月便因心脏病,另外或许还有缺少职业精神的原因而被辞退。随后海德格尔进入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和经院哲学。1911年发生在海德格尔身上的一场危机使得他不再把神职当做自己的主要志向,而是转向了哲学、伦理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在这期间,他开始研究现代哲学,尤其是埃德蒙·胡塞尔的《逻辑研究》。胡塞尔是现象学运动的主帅,他致力于系统研究人类有意识的精神过程,而不考虑这些过程非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海德格尔1913年以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的博士论文完成学业。在博士论文中,他运用胡塞尔的观点,批判了从人类心理学角度对判断的逻辑观念进行的尝试性分析。1915年海德格尔的任教资格论文《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使他获得弗莱堡大学的教职。
海德格尔的学术生涯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1915年他应征入伍,但被认定不适合打仗,于是被分配到邮政和气象部门。1917年他与新教教徒埃尔弗里德·彼得里结婚,婚后不久就有了儿子约格。1919年1月,他宣布与“天主教教义体系”决裂。1918年从军队退役之后,他担任了弗莱堡大学无俸讲师和胡塞尔的助教,胡塞尔于1916年当上了这所大学的教授。海德格尔令人眩目的智慧和洞见使他声名鹊起。他关于亚里士多德、圣保罗、圣奥古斯丁、现象学、日常经验世界和人类的演讲,为他赢得了哲学界“无冕之王”(阿伦特语)的美誉。1923年他搬到了马尔堡大学做副教授,在这里他与神学家鲁道夫·布尔特曼成了朋友,并且与汉娜·阿伦特建立了持久的友谊。(他与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20年建立了友谊并保持通信。)在马尔堡大学他把讲座内容延伸到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柏拉图的《智者篇》、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哲学、时间、真理、阿奎那、康德、莱布尼茨。不过,这时他已有十年没出书了。1927年春天,他的伟大作品《存在与时间》出版了,发表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刊》上,同时以单行本形式发行。按海德格尔的说法,在这个时间出版该书,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所规定的马尔堡大学全职教授的聘任要求(“我的现象学之路”,80)。次年,他接替胡塞尔担任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他在1929年所做的就职演讲的题目是“什么是形而上学?”。在接下来的那个冬天里他围绕这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海德格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