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四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总序 当代学术
前言
第一讲 民主的起源与演化
一 民主从何而来?
二 古典政治理论家的民主观
三 民主的异化
“自由”和“宪制”限制了民主权威的适用范围
“代议”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
“自由竞争性选举”限制了大多数人参政的机会
普选的实现也无法改变选举的“贵族”“寡头”色彩
英国
法国
美国
第二讲 现代民主兴起的条件
一 经济发展与民主
二 阶级结构与民主
三 文化与民主
公民文化与民主
政治容忍与民主
生活满意度与民主
解放价值与民主
四 公民社会与民主
五 社会资本与民主
六 国家有效性与民主
第三讲 现代民主的机制与运作
一 选举制度
选举权
选区划分
投票规则
二 政党制度
三 行政与立法的关系
第四讲 实效与反思
一 民主的实效:以工具性目标来衡量
民主与经济增长
民主与社会公正
民主与幸福
二 民主的实效:以民主原则来衡量
不平等的参与:选举
金钱与选举
不平等的参与:群体政治
三 对民主制度的反思
总序 当代学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从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就与当代中国知识界同感共生,全力参与当代学术思想传统的重建和发展。三十年来,我们一方面整理出版了陈寅恪、钱锺书等重要学者的代表性学术论著,强调学术传统的积累与传承;另一方面也积极出版当代中青年学人的原创、新锐之作,力求推动中国学术思想的创造发展。在知识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出版众多引领学术前沿、对知识界影响广泛的论著,形成了三联书店特有的当代学术出版风貌。
为了较为系统地呈现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和成果,我们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刊行的学术成果为主,遴选其中若干著作重予刊行,其中以人文学科为主,兼及社会科学;以国内学人的作品为主,兼及海外学人的论著。
我们相信,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中国学术传统正逐渐走向成熟,从而为百余年来中国学人共同的目标——文化自主与学术独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联书店愿为此竭尽绵薄。谨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3月
前言[1]
最近俞可平有一篇文章获得广泛的关注,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是个时髦的话题,我用Google搜索这个词,有6300万个相符的结果;用百度搜索这个词,也能找到4100万个结果,比“平等”“公正”之类的关键词频率高得多,显然也更受人重视。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民主是个好东西”。谈民主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性的讨论,其着眼点是“民主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如果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坏,为什么坏?坏在哪里?断言、争辩或推演“民主是个好东西”就属于规范性讨论。现在,这一类讨论充斥了讲堂、书店、报刊、互联网,相当多的人都可以侃侃而谈,说出“民主”的N条好处。他们对“民主”有一种玫瑰色的期待,似乎只要这个神奇的东西降临大地,它将摧枯拉朽、荡涤污流浊水,让一切变得美好起来。即使是那些对此抱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也不会否认“民主”的终极价值。他们只是坚持,中国现在的条件仍然不成熟;假以时日,中国也终有一天会实现“民主”。
不过,依据经验材料论证“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人们对“民主”的理解未必一致,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却异口同声地欢呼“美是个好东西”,我们是否觉得有点奇怪?同理,当人们对“民主”有着不同定义时,他们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意义到底有多大?
其次,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直到最近100来年,它才时来运转,被当作“好东西”。为什么“坏东西”会变成“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是“民”的概念变了,还是“主”的方式变了,还是“民主”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变了?
再次,如果“民主是个好东西”,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其他历史阶段?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这个“东西”的出现是否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才会变成“好东西”?
第四,“民主”概念是抽象的,民主政体是具体的,其存在方式(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立法—行政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千差万别,也不可能与特定的经济社会体制相分离。这样便产生了“自由民主”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差别,“议会制民主”与“总统制民主”的差别,“单一制民主”与“联邦制民主”的差别。即使退一万步讲,我们把各式各样的“民主”都当作“好东西”,逻辑上,我们是否还应追问,哪一种“民主”更“好”一些,哪一种“民主”的问题比较多?
第五,我们都知道,自称“民主”的体制未必民主;其实,形式上看似“民主”的体制(如有定期选举和多党竞争)运作起来也未必符合民主的原则。例如,当“民主”这部机器的关键部件要靠金钱的“润滑剂”来维持运转的话,“民主”变成了“钱主”,那些看似“好”的东西还是真正的“好东西”吗?
最后,即使是民主最衷心的拥戴者也会承认,他们捍卫的“民主”未必完美;但其中不少人满足于用丘吉尔那句“民主是最坏的政体,只不过其他政体更糟糕”(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这绝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应该采取的态度。如果满足于一种“最不坏”的政体,我们是否能够接受雅典那种奴隶制的“民主”、一百多年前欧美那种有产者独享的“民主”?正确的态度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该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方式。那么,现实世界里已经出现了哪些可以将“最不坏”体制加以改善的新型民主试验呢?我们是否应该不拘泥于现在大行其道的“民主”形式,探索更接近民主理念的、“更好”的政治体制呢?
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不是规范性的问题,而是实证性的问题,其关注点是现实世界里的民主体制是什么?它们如何形成?如何运作?实效如何?这本小册子分为四讲,试图以被当作楷模的成熟的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国民主)为例来讨论这些实证性的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主四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