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我知道什么?》丛书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定义
第二章 外国作品
Ⅰ.异域的/民族的/熟悉的
Ⅱ.翻译和翻译文本
Ⅲ.语言区域,文化区域
Ⅳ.阅读的一种比较学观点?
第三章 比较文学史学的赌注
Ⅰ.基本方法论的选择
Ⅱ.体裁史
Ⅲ.文学潮流和运动
Ⅳ.从影响到接受
Ⅴ.媒介
第四章 文学神话
Ⅰ.术语
Ⅱ.工具书
Ⅲ.研究前景
第五章 艺术形式:文学的疆界
Ⅰ.文学与类文学
Ⅱ.文学及非语言艺术——一般性问题
Ⅲ.文学和视觉艺术
Ⅳ.文学与音乐
Ⅴ.走向总体艺术?
第六章 走向比较诗学?
Ⅰ.“文本”概念的比较学方法?
Ⅱ.限制因素、恒定因素、不变因素
Ⅲ.比较诗学的几个问题
结论 学科的未来
书目
译名表
我知道什么?
比 较 文 学
〔法〕伊夫·谢弗勒 著
王炳东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2007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比较文学/〔法〕谢弗勒著;王炳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我知道什么?》)
ISBN 7-100-04723-4
Ⅰ.比… Ⅱ.①谢…②王… Ⅲ.比较文学 Ⅳ.I0-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115397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我知道什么?
比 较 文 学
〔法〕伊夫·谢弗勒 著
王炳东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100710)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北京民族印刷厂印刷
ISBN 7-100-04723-4/I·70
    2007年6月第1版        开本 787×960 1/32
    2007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张 
    印数 5000册
定价:7.50元
QUE SAIS-JE?
Yves Chevrel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e
édition corrigée, 1991, novembre
根据法国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修订版第2版译出
本书的出版得到法国外交部的资助
《我知道什么?》丛书
出版说明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振兴法兰西民族的意义。今天,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全国人民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有选择地陆续翻译出版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也会起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得到法国大学出版社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原作为数众多,且时间仓促,所选所译均难免有不妥之处,个别著作持论偏颇,尚希读者亮察。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5年5月
序 言
1951—1989年:拙著《比较文学》初版与本书初版之间相隔已有38年了。据作者称,本书为拙著的“接班之作”。即使会有人愿意读我写的序言,我又何必拖延读者及早阅读本书的喜悦和受到的教益呢?但拒绝作序的要求似乎对伊夫·谢弗勒的礼貌有失尊重。
我在此对他作出批评、唯一的批评:“接班”用词不妥。接岗的哨兵只是重复下岗哨兵的动作。而这里是一部与其前人截然不同的著作,而且不仅仅表现在写法上。伊夫·谢弗勒从事的是另外一项工作,而且做得很好:38年来,在法国、在全世界,比较文学有所发展和变化,它本可以沿着它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而它也的确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条道路却与其他道路交叉在一起,比较学家们毫不犹豫地关注诸如类文学或者诗学等领域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发现他们反过来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别人。
伊夫·谢弗勒条理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学科的新老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就。他完全意识到这一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更不应该固步自封,因而他在进行阐述之后往往转为提出问题:“走向整体文学?”“走向比较诗学?”他的书材料翔实并持开放态度。我敢保证此书在今后的版本中会依然坚持这种态度。因为比较文学无疑将继续得到发展,也许还因为如果应该提出这类问题,而且会提得越来越好的话,那么问题的答案将如瓦莱里(Valéry)

对纯粹诗学的描述那样将“永远出现在天际”。
我这样写是不是迎合了那些似乎会使作者感到伤心的那类批评?我有时担心他会认为自己是属于那些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一类人当中,有必要让他放心吗?任何一个民族文学专家都知道在其专业领域里,比较文学的启迪是不可或缺的。怎么能够谈论《静观集》(Contemplations)

而不提及维吉尔(Virgile)和但丁(Dante),或者谈论马尔罗(Malraux)而无视尼采(Nietzsche)和印度的圣诗呢?
当然如果模仿贝矶(Péguy)

的说法,这都是些“大人物”。他们不正可以为谢弗勒所划定的关注“个人”的文学专家——英国语文学家、西班牙语文学家等——和作为集体的人的比较学家之间的分界线提供论据吗?这种划分也许有些断然,但却可以发人深思。这样的例子不只此一处。本书在好几个地方,超越了总是那么准确和可靠的材料的层次去激发人们提出问题。他在如此备受限制的框架内竟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比较文学曾经引发不少抨击的文章和激烈的论战。这本薄薄的著作却平心静气地向年轻一代进行入门教育 ............

书籍插图:
书籍《比较文学》 - 插图1
书籍《比较文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比较文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