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枫桥经验”概述
第一节“枫桥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枫桥经验”的概念与内涵
第三节“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
第四节“枫桥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章“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的综合治理
第一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第三节司法救助
第三章“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的刑事对策
第一节基层社会对刑事政策的实践
第二节犯罪预防与矫正
第三节刑事调解
第四章“枫桥经验”与民间矛盾纠纷的解决
第一节纠纷的种类
第二节纠纷的调解
第三节村级调解
第五章“枫桥经验”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第一节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民主与村民自治
第二节民主法治村
第三节村规民约
第六章“枫桥经验”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第一节“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的法律治理
第二节治理的困境与治理方式的转型
第三节独特的治理传统与方式
第四节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
后记
一、选题的缘由
二、初稿的写作
三、项目成果鉴定会
四、最终成果的形成
五、成果的主要内容
六、项目的意义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法律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
       作者授权法律出版社(Publishing House of law)于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其他地区、全世界范围以电子书出版物形式、手机出版物形式、网络产品形式(含对作品的注释改编、整理、汇编)出版发行上述作品的中文简体本、中文繁体本、英文本以及其他文字本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著者:汪世荣等
   第一章“枫桥经验”概述
  第一节“枫桥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1976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变迁与发展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政治”对于“经济”的优先性。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耿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7~578页。所以,有的学者把1960~1965年称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其方法是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实际上是思想领域的群众运动,即“全能主义政治”。
  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150页。
  1963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起草了社教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要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中共浙江省委选择诸暨、萧山、上虞等县作为“社教”试点,并遵照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对“地富反坏分子”基本上采取“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指示,规定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城市“五反”运动中,除了现行犯外一律不捕;运动后期,必须捕的,也要报请省委批准。
  6月,浙江省委社教工作团在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乎加率领下进驻诸暨。7月,省委枫桥工作队政法组在枫桥区的枫桥、新枫、视北、视南、栎江、檀溪、东溪7个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敌斗争阶段试点。开始时,有的基层干部和部分群众要求“逮捕一批,武斗一遍,矛盾上交”,想以此打开运动局面。这7个公社共有6.7万人口,地、富、反、坏分子911名,其中有比较严重破坏活动的163名,要求逮捕45名。工作组的同志,坚决执行省委的规定,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说理斗争,没有打人,更没有捕人,就把那些认为非捕不可的“四类分子”制服了。
  10月底,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敌斗争阶段基本结束。公安部领导来浙江视察,发现了枫桥区没有捕人的经验,就立即向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肯定地说:“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指示要好好进行总结。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公安部副部长凌云带领调查组赶赴枫桥,在调查核实后,主持起草了《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即“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虽然源于毛泽东的批示,但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项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本书主要从社会治理角度,使用这一概念。其主要精神是捕人少,矛盾不上交,依靠群众,以说理斗争的形式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就地改造成新人。
  11月17日至27日,全国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公安部作了题为《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的发言。11月20日,毛泽东在审阅该稿时做了重要批示:“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至县一级党委及县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讲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22日,毛泽东在同公安部负责人谈话中,又强调:“从诸暨的经验看,群众起来以后,做的并不比你们差,并不比你们弱。你们不要忘记动员群众,群众工作做好了,可以减少反革命案件,减少刑事犯罪案件。”
  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把“枫桥经验”推向全国。
  二、发展沿革
  “枫桥经验”经过了四十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枫桥经验”最初是阶级斗争背景下的一种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造的经验,后来发展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最后发展成为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
  第一阶段,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造的经验。
  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枫桥经验”属于一种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造的经验。将“四类分子”放在群众中监督改造,通过说理和辩论的方式,进行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发挥群众、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各种作用,改造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新人。
  第一,“枫桥经验”对全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正确进行对敌斗争起到了指导和示范作用。1964年1月至次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两次指示推广“枫桥经验”,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枫桥经验”的热潮。广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政法干校等,纷纷派员赴枫桥学习。这对当时 ............

书籍插图:
书籍《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 插图1
书籍《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