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康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出版说明
我
们正处在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层出不穷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生事物令我们兴奋和浮躁,以至于常常淡忘了历史。而一个在自己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沉浸了数千年的民族,一旦梦醒,对外开放,也似乎总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历史之外的现实与未来。然而历史是无法割断的,无论怎样健忘和忽略,我们都将无法逃避地承接历史的因果。
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就一直在孜孜以求地努力试图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寻求现代中国的答案,他就是史最迁,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耶鲁大学教授——一位景仰中国古代史家司马迁的史学家。史景迁治中国历史既遵循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传统——注重历史个案的考查,同时又常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来承载其研究的成果,从而使得其作品在为学界关注的同时常常又成为大众的畅销读物。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我们这次引进出版了史景迁的绝大部分作品,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史学界和广大读书界的重视。史景迁对中国历史的许多观点我们未必全都赞同,只是希望借此开阔眼界,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由于史景迁作品中常常引用大量中外文史料,因而翻译难度较大,我们虽已做了精心的译校,但仍可能挂一漏万错误难免。为此我们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向史景迁教授表示歉意。
第二版前言
本
书出版以来的二十一年间,我们对它的两位主角康熙与曹寅的了解,有了惊人的增长。康熙收到的奏折以及他的朱批,分多卷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出版了。曹寅和他的儿子及嗣子的奏折,以及与他一起担任织造及密折奏报人的两位包衣李煦和孙文成的奏折,也已分别另行出版了。北京保存的清初档案现在已经向研究者开放,可与台北的部分相互补充。重要的研究专论——中文、日文、英文及其他文字的——或刚出版或正在准备出版之中,它们都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清代国家的运作、对皇帝与其官僚机构乃至家庭关系的了解。
但有关曹家知识的真正大爆炸来自于中国学者对于伟大小说《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重新生发出来的痴狂。1979年,两种集中探讨小说及其作者的丛刊创刊,令人应接不暇地发表了许多历史资料、美学诠释及学术论争。《红楼梦学刊》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季刊,每期约三百四十六页。《红楼梦研究集刊》,自1979年以来,每年出一至三辑,大多有四百九十二页;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尽管这些丛刊上的多数文章只关涉到小说中的人物,但每年总有二三十篇在某种程度上与曹家及他们的朋友等人之类历史背景有关。
这些蜂拥而出的学术成果对本书的立论有怎样的影响呢?虽然,我们对于那个时代以及曹家的了解大大扩展了,但是,我想,这并不能改变我的那些基本预设。其中有四项是最为重要的。首先,曹寅和康熙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它基于他们两人少年时代的接触,基于曹家的包衣身份,基于皇家的保母不少选自与曹家有关的家庭。其次,要理解曹寅仕途如何展开,理解密折体制何以发展成为皇帝个人获得秘密情报的渠道,这一特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曹寅进入的是一个奇异的文化和经济世界,它跨越了分隔满人与汉人的表面界线,最后,曹家在南京的豪富宅第,以及它在雍正朝戏剧性的没落,一定深深影响了曹雪芹,从而构成了《红楼梦》的关键面貌。
应当承认,对新学术进展的丰富和重要性必须持有敬意,如果我今天来写这样一本书,它会非常不同。在英文著作中,Preston Torbert、Chang Te-ch'ang和Madeleine Zelin分别在包衣的组织、内务府的财务和这一时期的税收方面,改变了我们的认识。Silas Wu分析了整个奏折制度,并揭示了康熙与他儿子们之间关系未曾料及的侧面。Hilary Beattie、Jerry Dennerline、魏斐德(Frcderic Wakeman)和其他一些人,改变了我们对满人入主中原及对中国地方社会影响的感知。Pamela Crossley对私人生活中的满汉融合作了新的探索,而Beatrice Bartlett则会完全改变我们评价皇帝决策的方式。
如果说这些著作关涉的是我的著作的背景部分而不是核心的话,那么对一些中文著作而言,就不是这样了。陈国栋(音)、赵宗普(音)和张书才深入探索了曹家入旗问题。朱淡文在她谦称的《曹寅小考》(载《红楼梦学刊》1982年3期)一文中,提出了详细证据论证曹寅小时是康熙的伴读,且他的母亲姓顾而不是姓孙,因而著名学者顾景星便是曹寅的舅舅。顾平旦提出,曹寅懂一些日文(《红楼梦学刊》1984年4期)。王利器(《红楼梦学刊》1980年4期)加入有关曹雪芹父、祖的争论,他重申(与我在书中所论类似)小说家的母亲是马氏,她在丈夫——曹寅的儿子曹颙——过世之后生下了曹雪芹。这将驳倒冯其庸(见他的著作和《红楼梦学刊》1979年1期上的论文)的观点,他称新的谱系材料显示小说家是曹頫的亲生儿子,而曹頫又是比曹寅年轻一半的弟弟曹宣的亲生儿子。由于北京有关档案文献的发现,王、冯和我的观点都受到了反驳;该文献有关于1690年曹寅离开北京担任苏州织造之前为其家人捐监生的事。张书才和其他人在《红楼梦学刊》1984年2期上分析了这一文献:曹寅在1690年有一个三岁的亲生儿子曹颜;而那时曹寅二十九岁的弟弟曹宣有三个儿子,曹顺(十三岁)、曹頔(五岁)、曹颙(那时才两岁)。曹寅已经将弟弟最大的儿子曹顺过继去作为嗣子,似乎是因为怕他自己这一支不能延续。
最近有关李煦一家也有差不多同样复杂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或许是徐恭时在《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上的论文(1980年11月)。徐氏认为,李煦与康熙的关系较之曹寅更为复杂:李煦的母亲文氏是康熙的保母之一;而李煦的妻子王氏是康熙一位妃子的姨,这位妃子为康熙生了不下三个儿子。曹寅则娶了李煦的堂妹,中国大陆这些细致的研究——台湾的研究在质量上与大陆堪相比肩,只是数量不及——毫无疑问会逐渐改变对曹家的许多了解,虽然主要的情形大致已如是了。
与这种在隐秘文献中逐个挖掘名字的工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年成千上百的游客挤满了《红楼梦》精致的“大观园”的小径亭阁。北京用混凝土、树木、瓦块和泥灰重建了这个充满曹雪芹的幻想和他对其祖曹寅荣华之回忆的花园。另一个大观园正在上海建造之中。曹雪芹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曹寅与康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