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那些皇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第一章仁弱儿子遇上强势父亲——朱标
朱元璋教子以德
“大头太子”遇名师
马皇后的相夫教子
朱标死亡之谜
第二章大智若愚勤治国——朱高炽
太子有个好老师
太子之争漩涡中险胜
监国太子的柔术
改革奠定“仁宣之治”
第三章“仁宣之治”集大成——朱瞻基
大圭梦成就皇太孙
平藩王革旧维新
传丹青才华横溢
第四章隔代教育叛逆多——朱祁镇
文华殿经筵逃学
辅政五臣日讲周公言
太皇太后深宫听政
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影响
第五章委权宦官朝纲乱——朱见深
太子之位失而复得
经筵讲学一言不发
创立西厂贻害社会
一项功绩三大弊政
第六章苦难太子的辉煌人生——朱祐樘
东躲西藏不幸童年
出阁讲学学养深厚
太子老师左右时政
弘兴之治各有评说
第七章独生子的顽主情怀——朱厚照
出阁讲学大臣逼读
朱寿大将军巡边平叛
南巡计划不可阻挡
富有戏剧性的传奇人生
第八章三十年不朝隐深宫——朱翊钧
皇太后教子传孝道
朱翊钧奉母尽孝道
皇太子的“小人书”——《帝鉴图说》
张居正死后遭夺情
万历武功国库空
第九章被父亲剥夺受教育权——朱常洛
为何不让太子读书
勤政之举矫枉过正
国本之争疑案重重
第十章万千教育独缺“德”——胤礽
护子心切辱师长
两立两废为江山
九王夺嫡法不宥
第十一章文功武略一生风景——弘历
“尚书房”里的皇子与帝师们
博学多才大兴文字狱
勤政好习惯非同常人
反贪养贪掏空国库
第十二章长在深宫不思变——永琰
嘉庆帝就这样出生
永琰和他的老师们
和珅扳倒嘉庆吃饱
盛世风光不再来
第十三章捉襟见肘俭治国——绵宁
皇子绵宁的恩师
韬光养晦得储位
“力崇节俭”形同丐帮帮主
穷皇帝打吝啬仗
第十四章巧胜一时痛败一世——奕詝
藏拙示仁得天下
帝师博弈定乾坤
千疮百孔疑无路
奕詝对垒太平天国
绝命承德有遗篇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明清的那些皇子 / 高云凌著.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9
ISBN 978-7-5171-0839-9
Ⅰ.①明…Ⅱ. ①高…Ⅲ.①皇太子-人物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Ⅳ.①K820.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18939号
序
厚重六百余年的明清之书,嚼了;作为明心醒世的药,吞了。借着胆子,在这个朗朗春日里,拨开了缭绕云雾的明清王朝兴衰的纱幕。
没有来得及深思熟虑,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味更多,大幕已经徐徐拉起……
推着镜头走,走过了明朝,走过了清朝,“采访”了十四位皇子。他们或一帆风顺马到成功,或钩心斗角手足相残,或文治武功千古少有,或呼风唤雨一代天骄,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或目不识丁贪恋奢华,或遭人暗害暴死早亡……
红墙碧瓦中的纸醉金迷,奢靡极致;权力之巅的乐极生悲,林林总总;争权夺位惊心动魄,血雨腥风草木皆兵。这些,拉洋片似的,一一呈现。
从明朝开国到清朝结束的数百年间,天空中无数星群掠过,地上多少轮回生灭。皇宫里的宝座上,几人抢夺端坐,又有几人被轰下龙庭?一个皇帝站起来,多少皇子倒下去!明朝多半的嫡生太子们,一出生即定了乾坤;而清朝的皇位继承者们,多是物竞天择之后的幸存者。
茶色氤氲中,眼见得明月清影下,一个个少年踌躇满志地走来,又伤痕累累地飘远。一部明清史,滴水成泉,岁月之茶煮深了,泡出人生百味。
为了家国天下的传承,明清两朝帝王,煞费苦心地册立储君,选择大儒帝师,实施精英教育。帝王们为了江山社稷,对皇子们的教育要求之苛刻,让人几乎难以想象。
面对帝师的严酷要求,皇子们黎明即起上课,日落放学回宫,早晚读书习武,比平常人家的孩子流下更多汗水,艰辛更甚。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是谁,学习是为了什么。
走出了梦魇,不听史家说长道短的约定俗成,体会太子生活之味,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判断,一定会悟到点什么。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朝饮中古翰墨之香,夕餐近世文明之葩。历史是成功之学,也是未来之学。读史能明智,读史能修身。
明月清影岁月深,可惜太子少年时!养心至乐多少事:莫善寡欲,无如读书。
第一章 仁弱儿子遇上强势父亲——朱标
朱标在历史上以贤明正直、极富文采、待人宽厚而著称,与其父朱元璋这位饱受风霜、历尽艰辛、雄才大略、铁血无敌的父亲相比,他的性格算得上“子不类父”。
尽管朱标的太子生活在今天看来是忧郁多于快乐,但他所处理的朝政,于刑狱多所减省,颇受朝野好评。明朝大儒方孝孺在《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其一曰:“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朱元璋教子以德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致使饥寒交迫的农民举旗起义,各地农民武装暴动如雨后春笋——大元帝国的末日到了。
红巾军统帅刘福通,访得原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以为实现梦想的机会到了,遂将其接至亳州,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定国号为“宋”,年号“龙凤”(1355—1366年,前后共十二年)。
1355年(至正十五年),二十八岁的朱元璋已经投靠红巾军四年了。在血雨腥风中,他英勇善战、杀敌无数,成长为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
这年六月,已经是红巾军右副元帅的朱元璋,率领大军势如破竹,顺利攻克了沿江重镇太平城,就是现在的安徽当涂县境内。
不久,元政府军围攻太平城夺城,战斗十分激烈,人肉搏杀,城下尸体堆积成山,血流成河。朱元璋带领着众兄弟坚守城池,殊死拼杀。这时候,他们的刀锋卷刃,战袍破碎,遍体鳞伤,精疲力竭。正在城外厮杀血战之际,眼看着敌军就要破城,一个传令兵远远地跑来报:
“报——元帅,夫人生了!”
“是男是女?”朱元璋正砍下一颗人头,提起来扔到了远处。
“恭喜元帅,是位小少爷!”
朱元璋闻听此言,喜不自胜,大声吼道:“啊!我有儿子啦!我儿生于龙凤之年,必定是天龙下凡,老天赐福于我!弟兄们,保卫太平城——杀呀!”
激动万分的朱元璋,迅速脱掉血污战袍,光着膀子,出城与敌人拼命。将士一看,好哇,大哥战场上喜得贵子,又如此身先士卒,顿时军心大振,士卒拼命,一阵刀光剑影,鬼哭狼嚎,血肉横飞,很快将敌军击退,太平城保住了。朱元璋认定,这个长子,是上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明清的那些皇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