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与慢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封面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致中国读者
本书讨论的内容与速度、压力和信息技术有关,写作的动机源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到1991年的时候,我在自己工作的奥斯陆大学,已经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在线连接,一年之后就可以登录互联网。大约在同一时间,移动电话开始普及,几年之后,斯堪的纳维亚大部分人都有了一部以上的手机。计算机革命意味着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我们本来期望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邮件能为自己节省时间。同样,我们期望自己得到的信息增多之后,就能变得消息灵通。
然而,这一切并未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尤其是我更没有如愿以偿。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我个人而言,很明显信息革命产生了两个巨大的悖论:一是所有可能节省时间的技术,产生的结果都与人们的预期恰恰相反,而且与以前相比,我们感觉时间越来越少,压力却越来越大;二是到处都能得到的信息不仅没有让我们见多识广,反倒令我们更加茫然无措。
我感觉很有必要好好理解目前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这就是我坐下来写作本书的缘由。
很快我就发现,信息革命促使各种与通信有关的事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广义上来讲,从航空运输到电子邮件、印刷品和越洋电话,无不在快速地发展。在一些领域,这种增长呈现指数级发展。一切事情都比以前更快了。我们之前能够看到的各种空当和空隙,逐渐被零碎的信息、任务和活动填满。慢速的时间正在变成一种稀缺的资源!
本书第一版以挪威文出版10年来,世界仍在快节奏地发展。10年前的短信已经很少有人再用。今天,每个人一天要发送很多条短信。所谓的Web 2.0一用于通信而不是提供资讯的互联网一至今仍未出现。Facebook、Twitter、You Tube和My Space是最近的发明,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目前,写博客的人已经很少了,每十七个挪威人中只有一个人还在坚持写博客,我就是这十七分之一。
本书的观点不是要我们返回计算机出现之前的世界,也不是要我们恢复使用手写的书信而不使用电子邮件。然而,我的确相信我们的生活有必要更慢一些,用更多时间专心思考,并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做事情。当任何事情都在快速推进时,一定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事情。
非常高兴看到本书的中译本面世,本人深感荣幸之至。西方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注意到,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取得了令人钦佩的进步,中国正在向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迈进。当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与西方国家一样,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一污染、环境退化、压力和“专横的时间”。尽管在本书所谈及的许多问题上,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会有差别,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尤其重要的是,东西方社会都要面对本书中讨论的难题。
因此,我期盼中国的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找到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就像西方国家的读者一样,清醒地看到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本质后果。最后,我要感谢几位优秀的译者,特别是现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工作的周云水博士,他为本书作翻译甚是劳苦,还要感谢诸位编辑老师,他们为本书中译本的面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托马斯·H·埃里克森
2011年夏季
挪威奥斯陆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推荐序
近日,云水君送来他的译著,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埃里克森的经典之作。译稿只有15万字,按理几天就可读完,但因案牍劳形,很难腾出清净的时间。赶上周末赋闲,仔细品味作者对时间的看法,甚是感同身受。我对人类学理论的研究,只能算是半道出家,但耐不过年轻人执著的学术追求,只好结合多年来个人对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研究心得,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时间的哲学认识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开始的。一切自然现象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过程”的流逝是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盘古开天地、耶稣创世纪,都代表计时的开始。人类从“过程”的流逝中又抽象出了时间概念。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一切周期变化的过程都可以用来作为时间的测量单位。古人观察到的最简单的周期变化有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有四季的周期变化。于是测量时间的计时单位日、月、年也就产生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历法和历法时间。中国传统的历法把60年定为一个甲子。西方中世纪之后的历法则把100年叫做一个世纪。古今中外为了计时的准确,还进一步把每日划分为若干时辰或小时。在中国传统的计量时间观念中,把一日划分为12个时辰;在西方传统的计量时间观念中,则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在小时之下,又划分出分、秒、毫秒和微秒等等。
也许古人从泉水滴漏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古人又创造了滴漏计时器,时间的计时单位一下子缩短到了一滴水滴下的过程,这就接近今天的分与秒了。在古人眼中,“钟”是相同的,测量结果也应一样,要不“钟”的发明就没有意义了。古人认为事物具体“过程”的长短也是固定不变的,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古人在日常经验中看不出“时间”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联系。
古人对时间的认识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时间的单向性。人死了不能复生,这表明事物在发展演变中,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过程的不可逆,带来了时间认识上的单向性。时间的发展方向总是从过去流向未来的。时间是被量度的对象形式,时间计量尺度的本质是生命。离开生命与生命对宇宙过程的相对性关联,所谓时间,根本不成立。时间的本质就是宇宙和生命的量度关系,也是宇宙和人的关系法则,时间不仅按相对论与空间、运动不可分割,而且和人与宇宙的关联是直接同构的。时间的起点,永远是由宇宙过程被生命量度的计时时刻派生的,这正是所谓时间相对性的终极意义所在。时间是生命人量度一切宇宙过程的生命量纲,是生命对宇宙过程对象性的量度,它的本质是量度,不是物自体的自秉。宇宙中唯一自足自洽的时间指针就是生命,与其说时间决定一切,不如说一切都只有在时间形式上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时间,快与慢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