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跟大师学语文”丛书
出版说明
这套丛书此次共收录了《文章作法》、《文话七十二讲》、《文章讲话》、《怎样写作》和《语文随笔》五本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名著。它们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先生。这就是丛书名的由来。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把毕生精力投入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身为开明书店总编辑的夏丏尊先生创办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先生任杂志主编。这本杂志以先进的文化思想、丰富的科学知识教育中学生,在中国语文教学方面,下力尤深,成果卓著,被几代中学生视作良师益友,在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有口皆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使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留下许多精彩的著作,这套丛书选录的就是其中的精粹。
《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初版于1922年。其原型是夏丏尊先生在长沙第一师范和白马湖春晖中学的讲义稿,后经教育家刘薰宇先生(1894—196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修改编辑而最后成书。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文体,着重介绍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便于中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文话七十二讲》则源自于夏丏尊、叶圣陶先生编的《国文百八课》。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先生因不满当时的语文教学和使用的课本“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着手编撰了一套供初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因初中共六个学期,每学期上课十八周,一共一百零八周,所以这套按照一百零八周来顺序设计教学内容的课本,就定名为“国文百八课”。每一课包括“文话”(阅读写作指导)、“选文”、“文法修辞常识”和“习问”(练习和问题)四部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可惜因抗日战争爆发,《国文百八课》只出版了四册,成七十二课,就不得不中断了。吕叔湘先生认为,这套课本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是“编者用力最多的部分”,就是“文话”。所以,这本《文话七十二讲》就是从《国文百八课》中抽出的单行本。用七十二个主题,分别结合阅读,主讲文章的写作方法。
《文章讲话》一书收录了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有关文章写作的十篇文字。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文章偶话》栏目中连载的;后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赶写的,但因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而未能刊登。直到1938年,开明书店才结集出版。
《怎样写作》是叶圣陶先生有关写作的文章专集,共收录了二十一篇长短文字。他集数十年写作经验,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义迭出。
《语文随笔》则是叶圣陶先生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集,共收录了十四篇文章,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
这五本书虽然绝大部分完成于上世纪前半叶,而且篇幅都不大,但毫无疑问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就像朱自清先生对《文心》的评价一样,“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而且常读常新,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经典是不会过时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写作的《文心》(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也是应该收入此套丛书的,但因目前版权问题尚未解决,故此次出版只能暂且割爱了。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7年7月
目录
“跟大师学语文”丛书出版说明
序/陈望道
序/夏丏尊
句读和段落
开头和结尾
句子的安排
文章的省略
文章中的会话
文章的静境
文章的动态
所谓文气
意念的表出
感慨及其发抒的法式
附录
关于国文的学习
国文科课外应读些甚么
国文科的学力检验
阅读甚么
怎样阅读
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先使白话文成话
中国古籍中的日本语
双字词语的构成方式
序
自从去年夏天从南中国回来,又得时常和丏尊先生会面谈天。丏尊先生非常关心中等学生的语文教育,我们谈的自然仍旧多是这方面的事,但他这时的神情已和往时大不相同,往往有一种难言的抑郁流露在语里言间。这抑郁的根源,我是明白的,并不在语文教育的本身,但我只能劝他致力语文教育的工作来排解。结果他就整理旧稿编成了这一部书。
他在这书里面很用过一些心。在几个问题上,如《文章的静境》、《文章的动态》、《句子的安排》、《句读和段落》,都有他独特的见解,(圣陶先生的一篇《开头和结尾》也是如此。)在其余的几个问题上,也都说得非常深入而浅出。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篇,说到的问题并不多,也不愧为语文教育上一种郑重其事的工作,我相信对于中等语文教育上一定有相当的贡献。
语文的教育上现在还有许多问题等候大家解决。例如读文的层次问题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现在一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会选给初中学生读,也会选给高中学生读,有时也会选给大学初年级的学生读。虽然读法尽可以不相同,在读法的标准未定之间总不能不使人有漫无层次之感,而读法现在又似乎还没有确定的标准。这样漫无标准的选读,不但容易犯重复,也很容易犯深浅倒置的毛病。要去这种毛病,据我个人的意思,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够找出些条件来做层次先后的标准。在内容方面,或者可以从(1)背景的亲近不亲近,(2)需要的迫切不迫切,(3)头绪的简单不简单,这几个方面来划分先后的层次。将内容的背景比较亲近的,需要比较迫切的,头绪比较简单的列在前。在形式方面,或者可以从(1)需要的迫切不迫切,(2)结构的普通不普通,(3)规律的简单不简单,这几个方面来划分先后层次。也将需要比较迫切的,结构比较普通的,规律比较简单的列在前面,循次递进。这内容、形式两方面究竟应该有几个条件,以及应该有哪几个条件,尽可以由大家商酌决定,但必有条件才会有标准,才可以使层次有方法相当的确定。又这种条件具体地应用起来,也许很可以发生错综纠结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总比漫无标准随意安排好些。至于选读注意选文内容的背景和不注意背景,注意选文形式的规律和不注意规律,我以为简直是划分新教育和旧教育的一条鸿沟,为现今的语文教学者所不可不注意的。注意背景,语文才是历史的教授,读一篇文知道一篇文不过是一时一地的需要的反映,不见得真的可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如果真有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东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章讲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