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当代丐帮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mb。
书籍内容:
卧底当代丐帮
作者:占才强等
内容简介:第一部当代都市丐帮写真集,震撼人心的纪实精品。为什么要“沦为”乞丐,还非要辞去工作丢掉饭碗不可,本书有明确交待。我们战胜失业、亲人非议等顾虑,完成了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行为体验。我们转遍武汉三镇,风餐露宿,尽所能寻找、接触流浪汉和乞丐们。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散存的部落”。形形色色的乞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们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们把所见所闻的真相告诉大家。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目录
序
第一章 流浪儿曹月旺
第二章 黄鹤楼下的柳州“花脸”
第三章 “聋哑”婆婆和她的小孙女
第四章 猴子
第五章 真真假假的残疾乞丐
第六章 撩开“学生乞丐”的神秘面纱
第七章 大毛、二毛和他们的“神仙老爸”
第八章 “吴神经”的灰色恋情
第九章 “破烂女皇”和她的“垃圾王国”
第十章 都市里的“磕头帮”
第十一章 “街头书法家”李宗秋
第十二章 与“公交流浪歌手”张鸿对话
第十三章 一个村的“流浪部队”
第十四章 “三进宫”的“乞丐大盗”
第十五章 “遗像”背后的秘密
第十六章 200多人的“乞丐村”
后记:与社会学专家对话“都市乞丐部落”睛
序
1、出怪招 求正果
--湖北日报社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蔡华东
放着堂堂正正的记者不当,辞职,去当数十天乞丐。不怪吗?怪。
放着功德、功名、功利的作品不写,去写一些压根就不为社会主流关注或引不起社会大众兴趣的“末流”小人物的琐碎故事。不怪吗?怪。
怪诞之中,总有玄机,总有深深的心机。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看完书稿,掩卷沉思,我觉得书中与其说是写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不如说是忠实披露了三位作者的心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愿温暖明媚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阴暗角落。
三位作者中,我最熟悉的是占才强。他原本是《楚天都市报》的记者、编辑,采编过许多优秀作品,在读者中有着较广泛的影响,甚至在他辞职后,还有几位读者专门来信问我:占编辑到哪儿去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靠自己的勤奋工作赢得众多读者的认同,能在人离开报社后还为大众记挂,这应该说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莫大荣誉。
只是我从没有想到,他一头钻到乞丐群落中去了。从高居庙堂、清交雅谈、激扬文字到蜷缩街头、跪地求乞、忍受白眼冷脸,这种生存状态的落差又将对心理产生多大的冲击?而且这一次,他并不是拿着单位的薪水去“体验”,而是背水一战,自谋生路了,这压力可想而知。堂堂男儿,折腰屈膝,包羞忍耻,乔装打扮,一干就是40天,这是何等的勇气其结果,就是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写成了此书。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猎奇。我不以为然。大街小巷,各类乞丐多了,司空见惯,何奇之有?人们或不屑一顾,或熟视无睹,有多少才高八斗的人愿意去与他们交谈几句?更不用说去与之为伍。倒真是猎艳、猎黑之类的蹊跷传奇,才真有许多所谓文人热衷得很
或许有人说,这是披露社会阴暗面。这倒正是占才强等人因无奈而生高明的一面。乞丐群体,寄生在都市里,就像细菌寄生于肌体。不管你是什么态度,愿意见到或是不愿意见到,它都存在着,并不因你的漠视或闭口不谈而不存在。如何将之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办法处理安置?《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曾配合有关部门关注过、报道过,但报纸毕竟是新闻纸,毕竟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毕竟不能专门去做某一项工作,所以是报道一阵子,风一般就过去了,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占才强等人深明其中大义,决心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将这片天地“捅破”,这就好比将霉菌曝晒于阳光之下,有何不好?本书的出版、发行,如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重视,如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即使不能全部地、根本地解决问题,但部分解决问题、解决一些人的问题还是可能的。而且,本书的传播有着摧毁“主人公”们另类生存的可能性,如假的“学生乞丐”,如伪装的“残疾乞丐”。他们全是靠的人们的一份同情心,一旦真相大白会不会令其失去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当然,从社会政策角度来说,占才强和他的同事使出的是一记单打独斗、死缠烂打、追根盘巢的怪招――远远逸出了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依法综合治理的明门正道。
但出怪招,是为了求正果。
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某某饱学之儒,为铲除豪强、惩治邪恶,依靠常规手段屡屡碰壁,一气之下走江湖,终练得怪招杀手,果然一击而中,匡扶正义,大业成也。
这就像西天路上,“僧是愚氓犹可训”,靠唐僧的温文尔雅什么也干不成,倒是孙猴儿耍起桀傲不驯的劲头,时而冲天入海,时而钻到妖怪的肚子里去,七斗八斗,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终于取得真经归也。
潜入社会底层滚一身污泥浊水无愧无悔,解剖社会症结下一番顶天功夫有心有得――真诚希望占才强和同事们以此篇纪实文集作为生活中的新起点,在“文以济世”“文以载道”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003年3月
2、致读者一
2002年行将结束的一段日子,武汉有两个记者辞掉自己热爱的工作,乔装打扮混入乞丐堆儿,过了40多天的“乞丐瘾”。这两个人就是高汉明和我。
辞工前,我是《楚天都市报》的一名副刊主编、记者,高汉明是《人才信息周刊》的一名编辑记者。至于为什么要“沦为”乞丐,还非要辞去工作丢掉饭碗不可,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高汉明在致读者(二)都有比较明确的交待。我在这里补充一句:正是出于对记者职业一种神圣的热爱,我们才战胜要面对失业、面临亲人非议等多方面的顾虑,完成了这项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行为体验。严格地说,在40多天与流浪者、乞丐们为伍的日子里,我们已不再持有记者的社会身份,但内心里一种意念告诉我们:我们比过去的任何时刻更像个记者。我们不仅为“被采访对象”打动和震撼着,也常常被自己深深感动着。这也证明了我们最初选择的正确性:如果拿记者身份去介入他们的生活,是几乎不可能完成这本书里的许多写作的。
40多个风餐露宿的日子,我们转遍武汉三镇,尽所能去寻找、接触寄居在这个城市里的流浪汉和乞丐们。他们的数量超乎我们最初的想象,用“一个庞大的散存的部落”来形容不为过。在民政、公安及有关职能部门那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卧底当代丐帮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