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导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ntents 目 录
绪论 文化的定义
第一节 文化定义的困顿
第二节 追踪文化的概念
第三节 文化的当代定义
第四节 什么是文化研究
第一章 现代性的遗产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性
第二节 笛卡儿和现代性的缘起
第三节 卢梭的自然和文化思想
第四节 康德论启蒙
第五节 波德莱尔和现代性艺术
第六节 柯布西耶论现代建筑
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第二章 文化社会学
第一节 西美尔的现代文化经验
第二节 韦伯论文化的自足性
第三节 大屠杀与现代性文化
第四节 吉登斯论现代性反思
第五节 文化与发展
第三章 文化主义的先声
第一节 阿诺德的精英文化传统
第二节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第三节 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
第四节 利维斯主义
第四章 文化工业批判
第一节 尼采批判现代文化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论文化工业
第三节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第四节 现代艺术vs.大众文化
第五节 对文化工业理论的反思
第六节 本雅明的文化现代性
第五章 文化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伯明翰学派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特点与发展
第三节 文化研究向何处去
第四节 文化研究若干术语
第六章 文化主义
第一节 伯明翰花开花落
第二节 霍加特论工人阶级文化
第三节 威廉斯文化再定义
第四节 文化唯物主义
第五节 两种电视
第六节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第七节 霍尔解构“大众”
第八节 电视话语的制码和解码
第七章 结构主义与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 结构主义与文化研究
第二节 罗兰·巴特解码文化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文化人类学
第四节 阿尔都塞和意识形态理论
第五节 反思意识形态理论
第八章 文化“霸权”理论
第一节 文化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论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葛兰西论文化霸权
第四节 从霸权角度看大众文化
第九章 后现代文化
第一节 利奥塔和后现代状况
第二节 后现代文化的若干特征
第三节 拉康论漂浮的能指
第四节 福柯:书的终结和考古学的开始
第五节 詹姆逊的后期资本主义文化研究
第六节 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
第七节 鲍德利亚论后现代传媒
第八节 消费文化
第十章 后现代文化中的现代性
第一节 后现代哲学中的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的后现代状况
第三节 哈贝马斯和现代性重建
第四节 公共领域与传媒
第五节 质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
第六节 德里达:作为“共同文化”的宗教
第十一章 大众文化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大众文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三节 质疑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四节 大众文化研究举譬
第十二章 大众传媒研究
第一节 费斯克论两种经济
第二节 德塞图的抵制理论
第三节 洪美恩谈“中国性”文化认同
第四节 看《达拉斯》
第五节 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反省
第十三章 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第二节 重新定义大众文化
第三节 上海酒吧
第四节 小资和咖啡馆
第五节 解读服饰
第十四章 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文化批评
第二节 赛义德的文化帝国主义批评
第三节 米勒论文学和文化研究
第四节 罗蒂的文学救赎哲学思想
第十五章 空间理论
第一节 空间转向和列斐伏尔
第二节 索亚与第三空间
第三节 现代和后现代:洛杉矶和阿姆斯特丹的比较
第四节 卡斯特论真实虚拟文化
第五节 流动空间和地方空间
人名译名表
后记
绪论 文化的定义
第一节 文化定义的困顿
什么是文化的定义?这似乎是一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就开始糊涂的话题。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可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故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大而化之,文化则可以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别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但文化的定义不仅是个人修身立命的追求,亦不仅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传承,文化说到底是一种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文化的性质、它的范围和内容,因此不光具有毋庸置疑的地域性质,同样必定具有普世的性质。这一点应是显而易见的。
大多数时候,文化一词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我们说美国文化、年轻人文化、东方文化、工人阶级文化、基督教文化、高雅文化、消费文化、社区文化,我们大致清楚文化在这里是指什么。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套用美国二十世纪美学家肯尼克的一个譬喻,设想一个虚拟空间,里面有图画、乐谱、赞美诗、机器、船舶、房屋、教堂、诗集、家具、庄稼、树木、山丘、草地等等,不一而足。现在请一个人走进这个虚拟空间,让他把有文化或者说属于文化的东西给分辨出来。我们相信这个人尽管未必能对文化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大体可以作出他的选择,比如他会把图画、乐谱、赞美诗、机器、船舶、房屋、教堂、诗集和家具指点出来,反之把庄稼、树木、山丘和草地排斥在外。但是,假如以文化为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庄稼难道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吗?还有草地,它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即便假定树木和山丘保持了人迹未至的原生态,可是当它们进入我们的审美视野,物我相望、情景交融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进入了文化的视野?要之,将我们的质疑告诉这一个人,请他重新分辨一遍的话,恐怕他除了一股脑儿将所有东西指点一遍,更没有其他选择。上面的例子还是在物质的层面,况且如此,到了精神的层面,岂不更是不知所云?而当文化变得无所不包时,它自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它还有定义的必要吗?即使就以上显得相对清楚的文化概念,如美国文化、年轻人文化、东方文化、工人阶级文化、基督教文化、高雅文化、消费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等来说,难道不是每一个文化概念都还包括了许多亚属,并且相互交叉得厉害吗?难道不是仅就年轻人文化一端,就足以穿透上述的所有其他文化吗?
看来殊有必要追踪文化概念的来龙去脉。
汉语中文化一词似最早可以上溯到《易·彖传》之释贲卦:“小利而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郑玄注说:“贲,文饰也。”又说:“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以上文字就字面义来看,文化是人文化成,其间人处在中心地位。进而视之,则天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化研究导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