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文化的意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前言
1.岁首漫话年份题
2.回文年说回文数
3.国际数学最高奖
4.数苑中的“五朵金花”
5.不灭的圣火——数学奥林匹克
6.趣味数学与创造
7.马能跳回原位吗
8.漫话数学猜想
9.0.618的自述
10.猜谜也能用数学
11.从“数学好玩”到“玩好数学”
12.数独游戏
13.数学名师与精彩之解
14.神秘吉祥的六阶幻方
15.成长路上有你
16.见死不救与道德沦丧
17.图形多妙趣,推理更神奇
18.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
19.章显联:做研究型的教育行动者
20.优于过去的自己——我荐我的《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
21.在用数学中体悟数学
22.一次智慧挑战
23.迷倒数学名师的扑克游戏
24.璞之既出,早成大器
序
任勇老师邀我为他的新作写序,遂发初稿给我。本打算在大致浏览书稿后写一点“读后感”歌颂一番交差,但打开书稿后发现,用这样的方式交差很难。这部书稿的内容实在太丰富,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几乎涉及数学教育的所有方面。更主要的是书中的文章很吸引人,让我一打开书就欲罢不能。另外,我也折服于他组织文稿的睿智,精心挑选出近百篇已发表的文章,“回顾”当时的创作历程乃至与之相关的“趣闻轶事”,这样的“探索、研究和成长之路”对读者而言很具启发性;用今日的眼光“凝思”旧文,以旧引新,引发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再以发展的眼光“展望”未来,期待当年的研究与实践得到突破、深化与完善,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我想,数学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有“历史相似性”,因此数学教育研究中,只要是源于教学实践的问题,一定是常想常新的。数学教育中存在许多永恒的研究课题。任老师的“回顾”“凝思”“展望”体现了数学教科研的基本规律。从书稿中获得的启发很多,想说的也很多,从哪里入手呢?
任老师写了那么多书,发表了那么多文章,而且他非常热爱读书,以书为伴,所以就从“书”入手吧,谈谈他对书的各方面爱好给我的启发。
爱读书
任老师读书,用“嗜书如命”是合适的,而且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一般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教材、教学和数学学习理论,思维与能力发展理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理论……与数学教育相关的书他都读到了,数学书更不用说了。我想,他当过校长,现在又当教育局副局长,与教育行政管理相关的书肯定也读了不少。
特别是,他读书的态度令我钦佩、给我启发。例如,当年他读《福建中学数学》杂志,“几乎篇篇读之,还在杂志上面用红笔写写画画或演算或批注,以至把杂志‘读红’。那时的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一些当时的数学教学大师级人物的文章,读来更是受益”。这至少给我三点启发:
首先,真正的读书应“精读+思考+笔记”,所谓“不动笔就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与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这样才能把书读懂,才能从书中获得启发,才能发展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要特别注意“大师级”作者的经典之作。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及,“一个人要想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向大师学习”(阿贝尔),能受大师耳提面命的是凤毛麟角,阅读经典著作就是与大师气息相通的最佳途径,“经典”的精华在于它所构筑的“体系”及其使用的“方法”,阅读经典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从中揣摩作者的心路历程,并在内心与大师对话。当然,只看表面文章而不潜心领悟“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就无法理解大师心中的数学世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现在许多老师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那些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上,既无端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青春年华。
第三,要静下心来读书。读书一定要能够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任老师在书中描述的读书情形,在我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夜深人静,窗口映出他的身影,时而捧书,时而托腮,时而提笔……现在已经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了,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式、刷屏幕,先“Ctrl+C”再“Ctrl+V”,信息量很大但少有人深入思考,大多心浮气躁、浅尝辄止……2014年4月21日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工作忙”成为成年人不读书的最主要原因,“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也是一些人不读书的重要原因。真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大家能像任老师这样“爱读书”该多好!
爱教书
我想,任勇一定喜欢当老师,爱教书这一行。他教书爱琢磨、很智慧,是真正的用心教,因而他的书教得有“味道”。
他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主张素质教育课程化,提出构建数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和潜在课程的数学大课程体系,发挥诸种课程各自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不仅能学好必修课,而且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课程学习,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数学素质。我想,这样的观点是源于他对数学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这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是真教育。可贵的是,他没有使这样的想法停留于“伟大的理想”,而是想方设法地付诸实践。例如,他提出的寒假作业多样化的想法和做法就是在实施大课程体系,让学生进行“微课题”研究,撰写“学习一得”文章,自学下学期内容,开展科技阅读等课外书阅读活动,命制一套试题并对题目进行评价……这样的作业设计,与让学生做一堆题目的意义很不一样,体现着任老师的智慧。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乐意去做,而且很锻炼人,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内无法接触的东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发挥,学习潜力能得到挖掘。
当然,他的“用心”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例如,他提出“成片开发”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解题等,在教学中,以单元结构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整体推进,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其本质属性,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是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回看当前流行的“学案导学”之类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碎片化”,导致学生机械学习,使学生学了十几年数学也不知道该如何学数学,更不知道数学是干什么的,这实在是令人悲哀。我想大家应该从任老师的“成片开发”教学思想中得到启发,摒弃“学案导学”的不当做法,回归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
又如,他命题也是充满智慧。“不作辅助线,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感受数学文化的意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