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实用手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常见病防治
第一节 一般内科病症
发 热
头 痛
流行性感冒
胃 痛
咳 嗽
胸 痛
腹 痛
便 秘
呃 逆
呕 吐
腹 泻
失 眠
水 肿
肝肿大
中 暑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结核
肺 炎
肺栓塞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胃下垂
食管炎
黄 疸
消化不良
直肠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
药物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脂肪肝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
尿道狭窄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肿瘤
排尿困难、尿潴留
血 尿
尿毒症
膀胱炎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膀胱损伤
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
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
脑血栓
心肌梗塞
风湿热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第六节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第七节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痛 风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甲状腺炎
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C缺乏症
第八节 神经、运动系统疾病
三叉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脑血栓
偏头痛
神经衰弱
老年痴呆症
神经官能症
精神分裂症
结核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颈椎病
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九节 传染病、寄生虫病
麻 疹
百日咳
白 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疟 疾
白泡泡虫病
猩红热
破伤风
钩端螺旋体病
蛲虫病
绦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第十节 皮肤科疾病
脱 发
手癣及足癣
冻 疮
痱
过敏性皮炎
牛皮癣
黄褐斑
脚 气
湿 疹
狐 臭
皮肤瘙痒
第十一节 眼科疾病
急性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
色盲、色弱
弱 视
沙 眼
眼底出血
老年性白内障
青光眼
第十二节 耳、鼻、咽喉科疾病
外耳道疖
急性中耳炎
航空性中耳炎
耳 鸣
耳 痛
急性咽炎
慢性咽炎
急性喉炎
慢性喉炎
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酒糟鼻
副鼻窦炎
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
第十三节 口腔科
龋 齿
急性牙髓炎
牙周炎
牙龈炎
牙 痛
口内炎、舌炎
口腔病灶感染
第十四节 外科疾病
痔 疮
腹外疝
痈
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
急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下肢静脉曲张
肛 裂
腹部损伤
肠套叠
第十五节 儿科疾病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呕吐
幼儿急疹
结核病
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中毒
碘缺乏症
小儿肥胖症
营养不良症
小儿腹痛
婴儿腹泻
小儿痱子
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
小儿发热
第十六节 妇产科疾病
盆腔炎
痛 经
闭 经
子宫肌瘤
乳腺增生
功能性子宫出血
输卵管炎
卵巢炎
卵巢肿瘤
阴道炎
子宫颈炎
孕妇血小板减少
不孕症
妊娠合并贫血
妊娠剧吐
胎膜早破
十七、性功能障碍及性病防治
阳 痿
早 泄
不射精
射精疼痛
性交阴痛
性交出血
阴茎异常勃起
包茎、包皮
隐睾症
梅 毒
淋 病
滴虫病
生殖器疱疹
第十八节 肿瘤疾病
肺 癌
胃 癌
结肠癌
膀胱癌
乳腺癌
食管癌
皮肤癌
鼻咽癌
第二章:急救护理
第一节 急 救
创 伤
触 电
溺 水
中 风
休 克
猝 死
中 暑
咯 血
呼吸衰竭
骨 折
冻 伤
酸碱入眼
石灰入眼
毒蛇咬伤
狗咬伤
急性腹痛
心绞痛
糖尿病昏迷
癫痫发作
胸外伤
腹外伤
断肢、断指
眼、耳、鼻内进入异物
中毒急救
人工呼吸急救法
氧气吸入急救法
第二节 临床护理
病情观察
检查脉搏
检查呼吸
测量体温
煎煮中药
冷敷热敷
换药操作
第三节 饮食护理
正常饮食
软饭菜
半流质饮食
流质饮食
管喂饮食
第四节 几种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腹泻病人的护理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几种特殊护理
协助病人变换卧位翻身
喂饭、喂水
导 尿
床上大小便
书名:家庭医生实用手册
作者:严锴主编
出版方: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ISBN:9787801784360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常见病防治
第一节 一般内科病症
发 热
正常人的体温是比较恒定的,保持在37℃上下的范围内(口温36.2~37.2℃),不因外界温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由于进食、活动等所致的代谢变化影响,一日内的体温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一般不超过1~1.2℃。
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或一日间的体温变动超出1.2℃时,即可认为有发热可能,此时应重复测量体温,以明确是否有发热。低热(38℃以下的发热)的诊断更不能根据一次体温测量的结果,需作长期观察。
测体温的操作方法必须正确。测温前应休息10分钟,至少半小时内未作剧烈运动。测口温时,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口唇应紧闭,测温时间为3分钟。测腋温时先擦干腋窝,时间不得少于6~7分钟。测肛温时采取屈膝卧位,测温时间3分钟。肛温较口温高0.3~0.5℃,口温比腋温高0.2~0.4℃。
汞温度计为常规使用的体温计,电子和化学药品温度计价格较贵,两者适用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和儿童。应用液晶测量前额皮肤温度的结果不可靠。
发热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霉菌)、螺旋体、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血吸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病原体本身、病原体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以及病原体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病变皆可引起发热。感染所致的发热最为常见,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如肝癌)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抽筋、癫痫等疾病持续发作,可使身体产生热量增加而导致发热。广泛的皮肤病或皮肤疤痕以及心脏病伴有心力衰竭时,可使身体散热发生障碍,体温上升。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到损害时,也可出现发热,而且一般多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家庭医生实用手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