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创造自然(德)安德烈娅·武尔夫 著 边和 译
版权信息书名:创造自然作者:(德)安德烈娅·武尔夫译者:边和书号:ISBN 978-7-213-08342-6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前言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1 开端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3 寻找目的地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4 南美洲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6 穿越安第斯山脉7 钦博拉索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9 欧洲10 柏林11 巴黎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13 伦敦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15 返回柏林16 俄国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18 洪堡的《宇宙》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后记致谢插图来源注释洪堡著作简介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译后记出版后记
1802年亚历山大·冯·洪堡到来时,钦博拉索峰是当时公认的世界最高山峰。西蒙·玻利瓦尔从这里汲取灵感,为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解放撰写了一首诗歌
1805年,托马斯·杰弗逊。此时的他不久前刚在华盛顿会见过洪堡。不像乔治·华盛顿的肖像所表现出来的庄重,杰弗逊特意选择了略带乡土气的朴素形象
1843年的洪堡,此时距离《宇宙》第一卷出版还有两年时间
《宇宙》所附地图集中的一张折页,展示了植被带和各科属植物的全球分布
亚历山大·冯·洪堡和艾梅·邦普兰在钦博拉索峰山下收集植物标本
前往波哥大途中,洪堡与一位图尔瓦科(现位于哥伦比亚境内)原住民交谈
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谷。约翰·缪尔将内华达山脉称为“光之山系”
恩斯特·海克尔绘制的美杜莎水母。他以亡妻安娜·泽 特(Anna Sethe)的名字命名了中间最大的水母:Desmonema Annasethe 。海克尔还在这幅画作的标题中写道:她赐予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洪堡一行途经基多附近的卡扬贝火山
洪堡在墨西哥购得的古代阿兹特克手稿断片
美国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追随洪堡的足迹前往南美洲,将科学的细节与壮阔的自然之景融为一体。完整的《安第斯山之心》长10英尺,高5英尺,一经展出即引起轰动。当丘奇准备将这幅画寄到柏林时,却收到了洪堡刚刚去世的消息
这幅画作完成于1856 年,描绘的是雨林小屋中的洪堡和邦普兰。洪堡并不喜欢这幅画,因为他认为其中对仪器的描绘不精确
洪堡壮观的“自然之图”,长3英尺,宽2英尺。该图选自他的《植物的地理学随笔》
这幅画作忠实再现洪堡在柏林奥拉宁堡大街公寓的图书馆,其还原度得到了洪堡本人的认可。他在这里或书房(通过开着的门可见)接待过很多来访者
选自未曾获得正式授权的《宇宙》地图集;图中展示了各地质年代中的化石带,以及火山在地下相连的方式
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从最轻柔的微声到最狂野的喧嚣,从最简单的音调到最复杂的和弦,从狂劲的尖声叫喊到至柔的理性言语,一切都在通过自然诉说,自然也正是通过这一切揭示她的存在、她的力量、她的生命和她的关联,以使被无限可见世界拒绝于外的盲人,仍可从自然之声中理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前言他们手脚并用,在一条高而窄、有些地方仅两英寸① 宽的山脊上爬行。那条勉强可以算是条路的小径,层积着沙土和零散的石子,一碰就会抖落。左侧是陡峭岩壁,表面结着一层冰,在穿透云层的阳光照耀下闪着光。右侧的景象并没有令人更轻松——悬崖直上直下,深达 1 000 英尺② ;黝黯的岩壁上刺出匕首般尖利的石头。亚历山大·冯·洪堡和他的三个同伴排成一队,缓慢跋涉前行。没有像样的装备,也没有合适的衣履,这次攀爬充满危险。寒风冻僵他们的手脚,融雪浸透单薄的鞋子,冰晶粘在头发与胡须上。尖利的岩石穿透了鞋底,他们走着走着,血便开始从脚底渗出来。那是 1802 年 6 月 23 日,他们正在攀登钦博拉索山——安第斯山脉中一座美丽的穹顶形死火山,高近 21 000 英尺,位于今天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市以南 100 多英里③ 处。钦博拉索山是当时公认的世界最高山峰。也难怪,洪堡一行的搬运工因为恐惧,在到达雪线时抛弃了他们。火山之巅被浓雾笼罩着,而洪堡坚持决定继续前行。亚历山大·冯·洪堡已经在拉丁美洲旅行了 3 年,深入了少有欧洲人涉足的腹地。当时的洪堡 32 岁,热心科学观测,随身携带了很多欧洲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爬上钦博拉索山,他把大部分行李都留在山下,只带了气压计、温度计、六分仪④ 、一个人工水平线,以及“测蓝计”(cyanometer,一种用来测量天空蓝色程度的仪器)。洪堡一边攀爬,一边瑟缩着用冻僵的手指掏出仪器,把它们架设在狭窄的山脊上,测量海拔高度、重力以及空气湿度。他仔细地列出了沿途遇见的所有物种——这里有一只蝴蝶,那里有一朵小花——笔记本上记载着一切。在海拔约 18 000 英尺处,他们见到最后一块长有地衣的岩石。在那之上,一切有机生命的迹象都消失了,因为没有植物或昆虫可以在如此高的地方生存,就连在此前的攀登中陪伴他们的神鹫也不见了踪影。白雾弥漫,周围显得空旷而诡异,洪堡感到完全被隔绝于有生灵居住的世界之外。他说:“我们就像被困在一个热气球里。”此后,雾气突然散开,蓝天下的钦博拉索山雪顶直现在他们眼前:“多壮美的景象!”洪堡不禁在内心感慨。但他随即注意到面前那条巨大的地缝,足有 65 英尺宽,600 英尺深。然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登顶道路。他们已经爬到了海拔 19 413 英尺的位置,离顶峰只有 1 000 英尺。从未有人爬到过这样的高度,也从未有人呼吸过如此稀薄的空气。
洪堡和同伴正在攀登火山洪堡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脚下起伏的山脉。他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地球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一切都相互关联。他开始构思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亚历山大· ............

书籍插图:
书籍《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 插图1
书籍《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