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张银华
简介
张银华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第一篇 文体知识
第二篇 文化常识
第三篇 诗文揽胜
第四篇 语法知识
第一篇 文体知识
第二篇 文化常识
第三篇 诗文揽胜
第四篇 语法知识
【教育国学】张银华: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前言
第一篇 文体知识
一、论说文
二、史传文
三、游记
四、杂记
五、应用文
六、古体诗
七、近体诗
八、词曲
九、其他古代文学体裁
第二篇 文化常识
一、官职
二、科举
三、地理
四、名号
五、礼俗
六、宫室
七、历法
八、日用器物
九、年龄
十、音乐
十一、古注
十二、其他
第三篇 诗文揽胜
一、作品作家之最
二、经典推荐
三、文学并称
第四篇 语法知识
一、实词
二、虚词
三、句子
附录
附录一: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
附录二:古代作家作品
编委会
主编:
张银华
编者:
童世清 方春芳 吴东生 王芬 王才焕 张银华 卫月琴 王娇 向珺
前言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除了一部分是白话著作外,大多是文言写成的。 五四以后,废文言,兴白话,确立了现代白话文的正统地位。
现在虽然不再要求中学生使用文言文写作,但为了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精华,特别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所以中国古代文言知识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主要的文言句式。”古代作品的学习,疏通字词句是关键。这就要求中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数量积累。
为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笔者邀约了几位中学教育专家编写了这本《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网络化。我们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最新《课标》精神编写。
将文言知识点加以梳理,构成“文体”、“文化”、“文学”、“文法”四个系列,尽力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抽象规律具体化,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文言知识网络。
2.内容全面化。中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向课外扩展、延伸。但是课外知识面广量大,漫无边际。
怎样选择呢?我们便以《课标》为核心,以《课本》涉及内容为半径画圆,采撷丰富的文言硕果。本书从文言字词到文化常识,涉猎了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学习内容,可谓是琳琅满目。
3.体例方法化。
在介绍文言知识的同时,我们又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途径。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分为【要点点击】、【示例平台】、【相关链接】三个部分,既能揭示知识本质特点,又能反应其内在联系。体例构建力求简洁、清晰、易懂。对重难点进行科学指导,对易误点进行恰当辨析,对新知识进行详尽介绍。
该书是集体智慧结晶,编写者把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熔铸其中,奉献给广大读者。
在编写中也参考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新成果,在此谨表谢意。 同时祈请读者不吝赐教。
张银华
2004年秋于武昌南湖之畔
第一篇 文体知识
【总述】
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体。文体是根据文章或文学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划分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特点。
文体分类很复杂,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的类别和各类的名称也不相同。古代作品的分类与现代作品的分类也不同。这里,主要针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八种常见的古代作品体裁,对它们的特点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论说文
【要点点击】
论说文指议论、说理一类文章的总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为主要目的。一般还可以把论说文分为五种:
①论,说
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以“说”为题的文章,可大可小,行文灵活,带有杂文的性质。
②解 解释疑难性的文章。可以先提出问题,随后加以解释。如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③辩 针对某一主张,观点而写的文章。如韩愈的《讳辩》。
④原“原”的本义为追究根源或追本求源,是一种追根溯源、分析探讨性的文章。如韩愈的《原性》、《原道》。
⑤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章,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如《庄子·庖丁解牛》。
【示例平台】
1.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说〗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系统阐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这篇文章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一篇驳论文,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运用了历史材料,立论坚实可靠。用比喻句形象地表达了孔子的政治观点。
2.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