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洪熙宣德帝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5章 三权分合 明制定型
一、君控“三权” “民主集中”
(一)内阁渐趋完善 诸权最贵票拟
(二)批红权被异化 奴才替代主子
(三)朝廷“三权分合” 执行权被侵夺
二、肇启督抚 粘合“三司”
(一)中国特色地方“三权分立”的出现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二)开启地方督抚新制,粘合地方分立“三权”
(三)确立督抚制之影响——稳定地方,玩转“三权”,强化君权
三、玩转“三权” 完成转型
第6章 敷宣德意 守成“致治”
一、“恪遵成宪” 宣德“致治”
二、选贤任能 厘清吏治
(一).严明考核 淘汰冗官
(二).改进科举 整顿学校 学生不好好学宣德帝开了他们还要他们退赔
(三).严格荐举 渴求贤才
(四).慎用吏员,严格治吏(本节中的“吏治”是狭义的吏治,不包括官治)
三、理性监察 整饬风纪——用官过程中
(一).结束恐怖主义监察,充分发挥专业监察功能
(二).激浊扬清 优化监察系统领导力量
(三).净化监察队伍,整顿官场风气——反贪污、反嫖娼宿妓、反“胡为”
(四).用活既充满弹性又富于理性特色的监察网络功能
四、谨选守令 重农固本
(一)谨选守令 教养小民
(二)奖励垦荒 强化屯田
(三)赈灾济荒 蠲赋储粮————拯溺救焚 救民水火
(四)、安缉流民 减工省役
第7章 和平对外 务实国防
一、撤兵交趾 还政安南
(一).洪熙朝安南政策的新动向:招抚为主,谨慎用兵
(二).宣德朝安南政策新变化:军事战争胜利前提下体面地撤兵交趾
(三).还政安南 修复“德南”
二、遣使西洋 有限开放
三、以抚为主 稳固南疆
四、直辖东北 遣使巡边
五、隆升西北 稳控西陲
(一).明朝初期列帝对西域国策的演变
(二)洪宣两朝隆升西北地位 使其与乌斯藏不分伯仲
(三)宣德政治笼络和经济优渥,大明西北边疆稳定巩固
六、收缩北防 天子巡边
(一).洪武时期构建的大明北疆三道防线
(二).永乐改造北方边镇,自造北疆“癌症病源”
(三).朱棣战死后,继位的儿孙朱高炽、朱瞻基对大明北疆战略之调整
(四).边疆“一元化”制演变为“三元共存制”
(五).明宣宗对待北疆国策的修补
(六)明宣宗的三次北巡
第8章 太平“盛世” 风流天子
一、仁宣之世 太平“盛世”
(一).德礼治国 政治吏清
(二). 纳谏进言 君明臣直
(三).经济发展 国泰民安
(四).明刑慎罚 政平刑清
(五).国力强盛 疆域辽阔
二、白璧有瑕 “盛世”隐患
三、风流天子 品位人生
(一)风流皇帝的爱情品位:将美丽“二奶”扶正,让“大奶”光荣退休
(二)风流皇帝的生活品位
(三)风流皇帝的文化品位
(四)风流皇帝的纵欲与短寿
后记
第5章 三权分合 明制定型
近世以降,传统中国社会君主专制主义走向登峰造极,其始作俑者为朱元璋、朱棣“父子”,而真正玩转中央最高层面“三权”和地方“分立三权”的则为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因此说明朝专制主义的强化是几代集权专制嗜好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仁宣两代皇帝的精心改造与巧妙架构,大明帝国政治体制为之一变,极权君主专制底下的官僚机器运转自如,出现了历史上不多有的“致治”之兆。不过话得说回来,这样的政治体制却也隐含了越来越僵化的巨大隐患,并深刻影响了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
平定朱高煦谋反,根治藩乱,在解决好宣德朝第一等政治大事的同时,朱瞻基又开启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工程——玩转“三权”,君操威柄。
一、君控“三权” “民主集中”
这里所说的中央“三权”不是近代西方意义上的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的“三权”,而是具有东方特色的民主集中制下的“三权”,即最高议政决策权、批准权和执行权,直接套用明代的术语,就是票拟权、批红权和执行权。见此,有人可能要问:明代不是自朱元璋起实行高度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怎么会弄出个三权“分立”来?也有人可能要这样问:明初“两祖”都是精力充沛又常常事必躬亲的专制集权嗜好者与历史上少有的强势“雄主”,他们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忙于处理公务或批答奏章,可为什么到了后代子孙尤其明中后期嘉靖、万历当政时可以一二十年不理朝政,而大明国家机器照常运行?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要想说明清楚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势必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说起。
从唐宋元到明初中央三省制变为一省制之示意图
门下省——(唐宋设立,元朝废弃不设)(详细解释见笔者的《朱元璋卷》)
《明史》说:“自洪武十三年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其糾劾則責之都察院,章奏則達之通政司,平反則參之大理寺,是亦漢九卿之遺意也。分大都督府為五,而徵調隸於兵部。”(《明史·職官志序》卷72)
宰相制被废除后,皇帝朱元璋一人所要应对的中央主要权力机构约有十四、五个,那么他的一天工作量为多少?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8天的时间里,朱元璋一共收阅内外各个衙门的奏札共1660件,合计事务3391件。(《明太祖实录》卷165)我们给它平均算一下,即朱元璋每天要处理事务400多件,批阅奏札多达200多件。若按照每件奏札最少500字来计算(否则什么问题也没讲明),那么朱元璋每天光阅读或听取报告的文字数量就要达10万。
每天都要处理这么多大的工作量,即使铁打的人也要被拖垮,所以皇帝朱元璋很快就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辅佐自己处理一些公文事务,又不让其揽权,那就是“置四輔官……以王本、杜祐、襲學為春官,杜學、趙民望、吳源為夏官,兼太子賓客。秋、冬官缺,以本等攝之。一月內分司上中下三旬。位列公、侯、都督之次。尋亦罷。十五年,倣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閤、東閤諸大學士,禮部尚書邵質為華蓋,檢討吳伯宗為武英,翰林學士宋訥為文淵,典籍吳沈為東閤。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徵耆儒鮑恂、餘詮、張長年等為之,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敕諭群臣:「國家罷丞相,設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當是時,以翰林、春坊詳看諸司奏 ............

书籍插图:
书籍《大明帝国:洪熙宣德帝卷》 - 插图1
书籍《大明帝国:洪熙宣德帝卷》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明帝国:洪熙宣德帝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