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 序
一、洪武年:帝国的枯棋与势棋
1.一个王朝的江湖背景
2.换汤不换药的新时代
3.权力的正室与偏房之争
4.第一大案的正面与侧面
5.朱元璋埋下的一枚重磅炸弹
二、靖难事:帝国的黑色魔咒
1.皇位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2.屁股下的火药桶
3.陷入群狼的包围之中
4.跑偏的“三驾马车”
5.谁才是真正的王牌
6.比谁都清醒的“政治疯子”
7.致命的“多米诺骨牌”
8.朱棣的政治新花样
三、内阁:无法丈量的权力半径
1.帝国的荷尔蒙时代
2.“大礼议”背后的吊诡
3.不合作的非暴力者
4.权力者心中都藏着一条蛇
5.与狼共舞的日子
6.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四.后帝国时代:垮塌的权力三脚架
1.“国本之争”:有多少债可以重来
2.“连环三案”将帝国逼进死胡同
3.宦官横卧权力之榻的时代
五、完结篇:谁也无法阻止的崩盘
1.魏忠贤:“第三代宦官之王”差一千到一万
2.朋党们:最后的救赎,或者死亡之舞
3.煤山歪脖子树上的死结
4.英雄:最后一根擎天柱的崩塌
自 序
二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读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说句实话,那次阅读体验并没有给我带来愉悦,直读得磕磕绊绊,头晕眼花。也正是那次阅读,严重挫伤了我对于历史书籍的阅读积极性。因为当时刚刚走出校园不久,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没心没肺的文字。书没有读透就只好暂时放下,谁知道这一放就放了十余年。等到我再度拾起这本书的时候,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曾经让自己迷恋的那些历史幻象或者真相,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已经不具有吸引力了。历史的真实度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唯有人心的真实才是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
诚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的开头所说:“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一年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真相值得我们去追根溯源。黄仁宇先生让我懂得了,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也是可以这样读的。历史是人的历史,并不是几个概念、几个观点堆砌起来的历史。近年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分析和解构中国历史上各大利益集团的生存竞争与博弈规律,这本书也不例外,我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了明朝的官场上。
明朝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征讨杀伐开始,到亡国皇帝崇祯上吊结束。其中的每个局都是这段漫长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官场游戏贯穿始终,无休无止。看不见尽头的君臣博弈,就像是一场一个人对付百人千人的车轮大战。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他听说自己的对手张士诚住在深宫里养尊处优,疏于政事,就曾发过一通感慨。这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草根皇帝说:“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士诚)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言下之意,是说老子天天像防贼一样防着这些官员,还是被当成冤大头忽悠。
这句话为三百年的帝国官场奠定了一个基调,皇帝与官员的权力博弈成为明王朝的主旋律。朱元璋扫平四方,他在自己的帝国布置了无所不在的特务网络,用铁血手段来处罚贪官污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处罚,不断地屠杀。然而,这局棋似乎总也没个了结。朱元璋说:“我想清除贪官污吏,奈何早上杀了晚上又有犯的。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朱元璋大量诛杀官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净化帝国官场生态,而是为自己的继任者“拔刺”。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就决定了明朝的权力博弈不可能达到真正“拨乱反正”的效果。
草根阶层出身的朱元璋创建了大明帝国,创业的艰辛是其他权贵出身的皇帝所不能体会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这份家业的继承和延续有着更为谨慎的布局。他杀戮开国功臣,废除丞相,让诸藩王离京,明令禁止后宫和太监干政等。皇权的专制,被他运用到了极致,也正因为如此,明朝才会成为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和官场权力博弈的集大成者。可是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并没有按照开国者所设定的轨迹往前发展。明朝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的皇帝只有洪武、永乐两代。尽管这列帝国列车一再跑偏,可它却能够保持不脱轨,延续276年国祚,这让人实在难以理解。仔细分析起来,从一开始朱元璋所布下的局,已经为后来的文官斗权、阉党乱国埋下了伏笔,而每一个局都是帝国权力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环环相扣,直到最后,将帝国和他的末代皇帝崇祯扣成了一道死亡结。
宗承灏
一、洪武年:帝国的枯棋与势棋
1.一个王朝的江湖背景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他的父亲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只能叫朱五四。没名没号的底层小人物在任何时代里都像野草的种子一样散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落到哪里都会生根。
朱五四一生从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的盱眙(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漂泊到濠州(安徽凤阳),他的人生经历了四次迁徙,先后搬过七次家。早在他的上一代,也就是朱元璋祖父生活的时代,他的家族就脱离了宗族所在地句容(今属江苏)的朱家巷。
朱元璋是在父亲朱五四搬到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后不久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年是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此时中华大地正处在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南人范畴,位居末等,而他们又是末等南人中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属于草根中的草根。
朱元璋投胎于朱家,注定了他从娘肚子里刚一钻出来,就成为社会最底层人群中一员。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农民的命运绝对不会比地上爬行的一只蝼蚁好到哪里去。一场突发的灾难,就会让整个家族和个人陷入难以自拔的绝境。
在朱元璋之前,朱五四已经生了七个孩子,朱元璋是第八个,于是就取名“重八”。元璋这个名字,还是他加入郭子兴义军之后取的。“璋”的意思是“锋利的玉器”,这个字或多或少表达了朱元璋的一种人生态度。八个小孩只活下来了六个,四男两女。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朱五四已经年过半百,也算得上老来得子。只是这个新出生的孩子并没有给这个困窘的家庭带来多少喜悦,反而又增加了负担。当然对于乱世中的底层人民来说,孩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在这场艰难的赌博中的一个筹码?
对于生活在封建时期的农民来说,一旦脱离了祖辈生息之地,就 ............

书籍插图:
书籍《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