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 因果思维在中学作文中的提出
第一节 因果思维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因果思维在中学作文中的运用
第二章 因果思维与命题、新命题作文
第一节 命题、新命题作文的特点
第二节 因果思维在命题、新命题作文中的运用
第三章 因果思维与材料、新材料作文
第一节 材料、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第二节 因果思维在材料、新材料作文中的运用
第四章 因果思维与话题、新话题作文
第一节 话题、新话题作文的特点
第二节 因果思维在话题、新话题作文中的运用
第五章 因果思维运用于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对因果思维运用于作文教学的反思
第二节 对因果思维运用于作文教学的前瞻
附录 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因果思维选评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庞君芳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
Ⅰ.①因… Ⅱ.①庞… Ⅲ.①作文课—教学研究—中学 Ⅳ.①G633.3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69491号
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
庞君芳 著
责任编辑 刘依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大漠照排印刷有限公司
印 刷 德清县第二印刷厂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19
字 数 450千
版印次 2010年4月第1版 2010年4月第1次印刷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
序 言
王尚文
看到年轻的语文老师庞君芳写出了这本颇有分量的专著枟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枠,甚感欣慰。
这本书凝聚了庞君芳老师的心血和智慧。写作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无数中学生的写作之路乃至心灵成长的影响至深至巨,因而历来研究不少、论著不少;但能从因果思维角度切入,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较为专注、较为深入的研究的,为数却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罕有涉及。人们更多的是把作文当成一种工具,一种让学生在考试上获得高分的工具,却忽视了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学生素质的提升和思维的锤炼。作者有见于此,筚路蓝缕,辛勤耕作,收获不小。本书不少真知灼见,值得广大同行参考,故乐于为之作序以推荐之。
庞君芳老师对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关系进行思考,始于2002年。那时她刚好来浙江师范大学脱产读研究生,一次课后,跟我聊起当前作文教学不甚乐观的现状,我跟她说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她是一位十分勤奋好学的学生,此后就开始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她认为,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写作离不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写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展现的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对主题进行前因后果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将因果思维分析运用到中学作文中呢?庞君芳老师认为可以把作文题中固有的信息通过因果思维的内在分析充分展示出来,使文章的立论和构思具有强劲的内在逻辑力量,从而使文章血肉丰满。
庞君芳老师已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多篇论文,在多个大学学报和中学语文刊物上公开发表。这次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系统的提升,在忙碌的教学及校务工作之余,利用别人休息甚至睡觉的时间写成了这本专著。书中对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关系,阐述得更加透彻;对因果思维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介绍得也更加系统。本书的章节排列较为清楚,第一章总体阐述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关系,介绍了因果思维分析的创见性、多元性和辩证性,第二章开始,作者先后介绍了因果思维在命题与新命题作文中的运用、在材料与新材料作文中的运用、在话题与新话题作文中的运用,并配以自己学生的具体而多样性的例子来说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操作性,极有应用价值,难能可贵,值得推广。
更为可贵的是,庞君芳老师还在最后一章对自己实践中的不足坦然地进行直面地反思和深入地剖析,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所需要的品质。诚然,任何研究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当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一个动态的总结、提升和完善的过程。而一旦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品质和能力,其研究必然会渐趋完美。我相信,庞君芳老师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下去,一定会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呈现在我们面前!
是为序。
2009年7月10日于遂昌白马山
第一章 因果思维在中学作文中的提出
第一节 因果思维提出的背景
先看几个调查。
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曾到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差”:第一,观察和理解能力很差;第二,分析和概括能力很差;第三,思维和表达能力很差。
1987年,国家教委组织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通过对三千多篇作文详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作文内容(主要是观点和材料)弱于表达(主要是语句和条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语言表达基本功极差以及不知所云令人无法卒读的毕竟是极少数,前者占1.2%,后者占1.6%,学生一般都尚能表达一定的意见,但内容却每每单薄,空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1]
1995年,江西彭以槐等人对两所城市中学、八所农村中学的近2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十多次学生座谈会之后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感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知如何去写”和“没什么可写”。[2]
同年,某一高考大省抽样统计后发现,40分的大作文,人均成绩为19.3,得分率仅为48%。
进入新世纪后,中学生的写作状况是不是大有改观了呢?不是。见诸报刊的多项调查普遍不理想。仅举一例:2006年,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的宋彩霞教授对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8个班级410人,其中初中4个班,204人;高中4个班,206人。8个班的学生既有城市中学的,也有农村中学的;既有重点中学的,也有一般中学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