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_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16年5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著者:巴吉尼 著
字数:210000
电子书定价:34.99美元
The Virtues of the Table: How to Eat and Think by Julian Baggini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by Granta Publications under the title The Virtues of the Table.
Copyright © 2013 by Julian Baggini.
目录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吃的美德》料理特辑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目录
主编有话说
我所享受的吃的美德
中文版序
吃,深刻的哲学体验
前言
生活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生活?
第一部分 采集
01 敢于求知
02 别一味自足
03 时间的果实
04 超越有机
05 屠宰也有关爱
06 公平贸易
07 大即是无良?
第二部分 烹饪
08 撕掉食谱
09 传统的真谛
10 高科技的实践智慧
11 例行公事不无聊
12 慷慨撒上一撮盐
第三部分 人如其不食
13 抵挡自助早餐的诱惑
14 减肥的自控力
15 不反弹的意志力
16 禁食
第四部分 好好食
17 认真对待盘中餐
18 知好也知歹
19 米其林餐桌的美德体验
20 每餐饭都是一段光阴
21 一人食
22 欢宴的喜悦
23 及时行乐不快乐
结语
好好吃,好好生活
译者后记
朱利安·巴吉尼系列作品
作者演讲洽谈,请联系speech@cheerspublishing.com
主编有话说
我所享受的吃的美德
朱虹
美食评论家
第一次听说湛庐文化引进《吃的美德》应该是一年多以前,甚至更久远。湛庐文化对待作者和作品的态度一向严谨审慎,时隔这么久才又坐下来一起商讨《吃的美德》中文简体版的出版事宜,很让我期待。我在阅读译稿的同时,也比对了繁体版,思考着如何让简体版做出不一样的特色,既吸引关注哲学的读者,也击中关注美食的饕客,让更多国人对吃的态度从盲目无感转为有思考、有选择。
一直以来,国内的美食书籍除了食谱汇集就是养生常识,不免有些乏味和趋于同质化,偶尔有美食家会写写自己的觅食心得,可总觉得少了更有深度有内涵的关于吃的思考。泱泱大国,拥有着丰富的食材资源,以及厚重的美食文化底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让全中国的人都在关注吃这个话题。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情感的体现和承载,只是我们习以为常,忽略了食物带给我们的思考。
千百年来,食物随着我们生活的变迁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吃饭这件事情无形中折射出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吃的美德》的作者朱利安·巴吉尼先生虽然来自传说中没有什么美食的英国,虽然他对中国饮食文化不算了解,但竟然写出了和佛家儒教大智慧异曲同工的哲学道理,让餐桌上这点事儿透着奥妙,充满哲理,引人深思。
有幸成为《吃的美德》的主编,必须要感谢湛庐文化给予的信任。作为美食爱好者、美食新媒体营销从业者,创业做出过美食行业用户覆盖量第一的社区平台,也帮助过很多素人出版了美食书,完成他们的个人梦想,可参与到这样一本美食哲学书的出版策划过程里还真是头一遭。有很多新鲜有意思的想法想尝试,但我能贡献的仅仅只有对美食的感觉、对美食出版物的理解和相关的一些资源,更多地还是依赖于译者和编辑们辛苦扎实的工作。
另外,要感谢参与到这本书的精彩创新之别册——《吃的美德·料理特辑》的所有顶级水准的厨师,他们活跃在当今专业美食的金字塔尖,他们追求完美,用自己的双手呈现对食物的理解和尊重,满足食客挑剔的味蕾,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正是巴吉尼所推崇的。每一道食物都经由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双手和他们的真心亲自制作完成。
感谢美味关系创始人Jessie和她的团队,是她们帮助我一起实现这本书创新部分的想法。别册中的照片来自张昕、赵歆宇和李德修,他们用独特的视觉和发现美的能力使顶级厨师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镜头里。
真诚感谢沈宏非老师、陈晓卿老师和黄磊先生等人的精辟推荐,他们都是在认真读完预读本后才写下的感受,相信可以让更多读者在拿到本书前就和我一样心生期待。
《吃的美德》出版后,我依然会好好吃,好好生活,这是我的态度,我所享受的吃的美德!
中文版序
吃,深刻的哲学体验
站在西方人的立场,《吃的美德》背后的哲学灵感无疑来自亚里士多德。不过,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接受的是东方文化的教育,关于吃的美德的哲学灵感追溯回孔子同样很容易。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生活得好的关键是美德,而举止得体是美德,这没什么可争论的。美德的培养,来自孔子所谓的“礼”,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习惯”。不管是礼还是习惯,都需要通过实践训练自己使举止得体成为本能。两位先哲意见相同的另一点是,他们各自提供了“中庸之道”的不同版本。所谓中庸之道,是指正确的行为方式几乎从来不是极端的,而是介乎其间。故此,举例来说,勇敢的美德要在怯懦与鲁莽这两个极端的中间去找。从本质上说,中庸之道就是适度。
但这一切跟食物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太多了。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部分,所以,围绕吃养成的习惯,有助于陶冶性情,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一如我在《吃的美德》中所提出的,怎样吃,既反映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让我们先来看看孔子关于食物的一些观点,我想你在本书中能找到与之呼应的地方。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你或许认为,这是说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对食物没什么兴趣才好,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与孔子哲学的其他部分并不吻合。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美德要求我们不做味觉欲望的奴隶。被自己胃口控制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有德行的人用不着放弃享受美食,只是不依赖它。在恰当的时候享受美食,和就算没有美食也心满意足,是一回事。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书籍插图:
书籍《吃的美德_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 插图1
书籍《吃的美德_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吃的美德_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