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古代金器
目 录
一 略谈黄金
二 金器史
(一)商代金器
(二)西周金器
(三)春秋战国金器
(四)秦代金器
(五)汉代金器
(六)魏晋南北朝金器
(七)隋代金器
(八)唐代金器
(九)宋代金器
(十)辽金西夏金器
(十一)元代金器
(十二)明代金器
(十三)清代金器
三 金器的分类
(一)茶具
(二)法器
(三)盥洗器
(四)食器
(五)饰件
(六)药具
(七)饮器
(八)杂器
四 古代著名金器
五 金器的鉴别
一 略谈黄金
四十五亿年前,地球形成初期,宇宙中众多的含金小天体不停地撞击地球。
小天体撞击地球后,产生了许多陨石。这些陨石在撞击所形成的高温中被熔化后,液态的金因为密度大、比重大,便一直向地心下沉,所以它们冷却后形成的金矿都在地层深处。
一提到金子,人们总说“七青八黄九紫十赤”。这是说青黄色的金子含金量为70%,黄色的含金量为80%,紫黄色的含金量为90%,赤黄色的含金量几乎达到100%。
金之所以很早就被人类发现,是因为在大自然中金矿几乎都是纯金,只有极少数是碲化金。另外,金子金光闪闪,很容易被人类发现。
金的自然状态虽然大都是游离状态的纯金,而且大都含金达99%以上,但总含有少量的银,还含有微量的钯、铂、汞、铜、铅等。
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是一百亿分之五。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五吨金子。在太阳周围灼热的蒸气里也有金,其他天体上同样有金。
金在地壳中的含量虽然不是很少,但却非常分散。至今,人类发现的最大天然金块只有112公斤重,而人们找到的最大天然银块却重达13.5吨,最大的天然铜块竟高达420吨重。在自然界中,金常以颗粒状态存在于沙砾中,也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岩石中。
金的密度极大,1立方米的水重1吨,而同体积的金却重达19.3吨。人们利用金子比重大这一特点,用水冲走含金的沙而留下金,这就是“淘金”。
只要沙中含有千万分之三的金就值得去淘,只要岩石中含有十万分之一的金就是值得开采的金矿了。
金是最富有延展性的金属,一克金可以拉成长达三千五百米的金丝。金也可以锤成比纸还薄很多倍的金箔,厚度只有一厘米的五十万分之一,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这时,薄薄的金箔带点绿色或蓝色,而不再是金黄色的了。
金很柔软,容易加工,用指甲都可以在它的表面划出纹来,用牙咬也能留下痕迹。
金的熔点高达1063℃,火不容易烧熔它。因此,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
金的性质非常稳定,任凭水浸也不会锈蚀。几千年前传到现在的古代金器,仍是金光闪闪的。
由于金子具有上述特点,人们都十分喜欢它。因此,黄金成了金属中的佼佼者,被人类制成各种金器和装饰品。
二 金器史
(一)商代金器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殷墟有金箔出土,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过眼部贴金的虎形饰件及金片、金叶、金箔等饰件,山西保德林遮峪的商墓中有金丝出土,郑州商代遗址有夔凤纹残金饰件出土,北京平谷商墓有金钏、金笄和金耳环出土,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有漆盒金饰片出土。
商代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这表明商代的工匠已经能灵活运用黄金延展性能良好的特性了。
殷墟出土的金箔又轻又薄,反映出当时的锤金工艺已相当高超,也说明商代工匠对金子的延展性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否则不可能加工到如此薄的程度。从商代这些零星的金器中,已可反映出早期金器的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出土了这一时期的金器。这个时期的金器,器形小巧,工艺比较简单,大多为装饰品。
最有名的商代金器出土地点有两处:
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了金耳环、金臂钏、金笄及金箔残片等物。这些金器不仅器形完整,而且发饰、耳饰、臂饰齐备,构成一个品类繁多的系列。从工艺上看,金耳环和金臂钏为锤制而成,金笄系用范铸法成型。这几件首饰均呈黄色,虽历时三千多年,至今仍金光熠熠。这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套金首饰。
另一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这里出土的金杖、金面罩,制作都十分精美。
商代大量使用青铜器,工艺精湛,这就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商代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并使金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美学作用。
早期的金制品大多是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器——金箔,多用于其他器物上做饰件,用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在商代晚期,金平脱工艺出现了。
金平脱工艺是将金片饰件用漆粘在器物上,再在器物表面继续加涂漆液,有时要加涂数次,使漆形成一定的厚度,比饰件厚度稍厚一些。待漆干后,再将金饰片上的漆磨掉,露出饰件纹样,并使之与漆底平滑一致。
金平脱工艺的出现,说明金器工艺在商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金工艺独立发展的萌芽。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钏”,商代金器,一个重93.7克,另一个重79.8克。
两件金钏形制相同,系用直径0.3厘米的金条弯成圆环形,圆环连接处锤扁,呈扇面状。
同为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笄”,商代金器,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重108.7克。
此金笄截面呈钝三角形,尾端有一长约0.4厘米的榫状结构,原镶有其他饰品。笄也叫簪,是簪的本名,用于盘发挽髻。商代女子年满15岁时要梳髻插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了。
同一地点出土的“金耳环”,商代金器,通高3.4厘米,重6.8克。
此金耳环部呈扇形,向上由细变粗,又由粗变细,渐弯成半圆形,尾端收束成尖锥状。
“金面罩”,残高11.3厘米,残宽21.5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此面罩用金箔在铜头像上捶拓而成,大小和造型风格与同时出土的铜像相同,双眉、双眼及口部镂空,鼻部凸起。
“金杖”,长1.42米,直径2.3厘米,把捶打好的金箔包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木杆早已碳化,只剩完整的金箔。金杖的一端刻有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代金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