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话(通识课堂)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凡例
第一章 名词
第二章 动词(上)
第三章 动词(下)
第四章 形容词及其他
第五章 成句
通识课堂

大概人一生遇到烦闷的时候,能够解除的事情最好是闭户著书。但是,我于真正学问合那救国救难的文章、经济等等,是一点也不知道,就想有这样的著作也无从下笔。想把关于戏剧的事情再写出点来,以公同好,而手下一本参考书也没有,写出了几种也觉太空,没什么价值。没有法子,于是乎写了这一本书。写的时候本不过是借以解闷,没什么意义在里头,更不值大雅一观。但是写完以后,再这们一想,却也有点意思。
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的文字语言,不过都是表现人的思想、传达人的心情的。做文章稍差的人,他的文章传达心情的能力便不充足,别人看着也不动心。可是,会行文的人便能够把思想充分地传达出来,使他人看着格外的提神起劲。这是什么原故呢?他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用典故字眼乃是最要之点。因为一用典故字眼,则原有典故字眼四外八方、前前后后的情形精神,都连带的吸收了来,以助本文的精神气势,故较比不用他的文章,显着好得多。再往细微里头一追究,典故合字眼又是一事,因为既名为字眼,便是从前有人用过的,所以与典故性质没什么分别。大概是,明用的,就是典故;用久而不显的,便算字眼就是了。这样文字虽然能够传达人之心情,但若想真懂这种文字,则非真知道这些典故字眼的来源及情形不可,否则便不能知道该文字的好处。以上说的是文章。
至于俗话的情形也是如此。说话时,若想有精神有力量,也必须用典故字眼。什么是典故呢?就是社会中常说的谚语。若能一套话中加上两句,则不但显着话的理由充足,且显着有精神而容易感动人。什么是字眼呢?就是人人口中常说的名词字句。听话的人也必须要先把这些名词字句的来源情形,都详细的明白了之后,才能把他话的精神彻底的了解。这种名词字句,各处有各处的特别不同。倘到某一地方而对于该地方的这些字眼不真明了,则该地方言语的精神便不能彻底的了解。这还只就言语来说。倘不到各处去,似乎便可不必研究他;但有一件,到看书的时候,可就难免遇到这种情形了,若光看文言或普通语体的书籍,还没有很大的关系;若一看各处方言的书,那就非明了该处土话不可了。如上海的“恎得来”(《现代汉语词典》此字作“嗲”)、北京的“三清子”等等这些字眼,若想用他处的一句话来代表他,简直的是没有办法,就是勉强用上一个字眼,恐怕也不能把它的真精神形容出来。各乡各城这类的字眼都很多,不信请看一看各处方言的小唱本,就知道了。因为这些小唱本,地方性太大,所以这路字眼特别的多,因为不用它就不能把各该言语的真精神描摩出来。所以如果不真懂它,则该唱词的真义便领略不到家。各处的方言都是如此,北京也不能例外,且是情形更为重要。
各处方言的书籍,如广东的粤讴,昆腔的苏白等等,虽然很多,但尚非人人必读之书。而北京土话因有帝都的关系,所以用得多。即如《红楼梦》一书,都是用的北京话,不但人人要读,且已风行世界。其余如《儿女英雄传》《品花宝鉴》等书,也是用北京话,看的人也很多。但是看书的人若不能将书中的土话字眼彻底明了之后,则书中的意味精神断不能十分的了解。他所用的专门名词暂不必说,就是极平常话,看着好像极普通,其实也有他特别的意味,特别的地方性。比如《红楼梦》中第十六回,凤姐对薛姨妈说“可不是呢”,《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长姐看见程师爷之后说,“这是怎么话说呢”,《品花宝鉴》第十一回荷珠摇头说道“不稀罕”,等等的这些句子,乍一看,仿佛平平无奇,其实他真正能够把各该人的心思神气描画的出来。这些句子虽然很普通,各处都有,但各处用他的性质各有不同,这可以叫作地方性。
大致这种情形各国皆然。比方按最浅近的“先生”这个名词来说,英文曰mister,法文曰monsieur,德文曰Herr等等,都译作中文的“先生”。其实以上三个字普通的用法自然相去不远,但往详细里一追究,是各有各的精神分量,用法不同的地方确乎很多。即此便可知道,各处的方言是非详细研究不可的。
至国内各地方方言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能合各国比,但也有他要紧的用处,如欲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恐怕也非从此入手不可;况若遇因骂詈而起诉讼的案子,则推事律师等尤非把该骂话的分量详细明了之后,判断不能公平,不能合理。照这样的说法,各处方言的名词字句,关系岂不很重要呢!
至于我这本书里头的材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这样的价值,那就不敢说了。好在我写这本书的宗旨目的是为的解闷。倘有不怕牺牲宝贵的光阴的先生们肯看他的时候,那只好也就把它作一种解闷的材料就是了。
凡例
一,此书乃凭记忆力写出,且时间短促,当然遗漏很多。如高明以为有一览之价值,再为增补,则极为欢迎。
一,俗语中太显明之字眼皆不录,以其各处皆同,听者易于明了,无需赘述也。
一,各界各行专门字眼不录,以非普通语也。
一,书中所书各字,虽稍为斟酌,但知识浅陋,难免错误,望高明有以教之。
一,因《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书皆为京话,《品花宝鉴》亦恒用京语,故于三书中偶录一二语借作证明。但亦只就记忆力所及而已,未再检查,因亦无关重要也。杂剧传奇中往往有北方土语,故亦偶一引证之,因记忆所及,亦未能详查,故所引亦无多。
一,书中有注“小中东辙”“小言前辙”等等字眼者,乃是戏曲界极普通之名词,无论何字下加一“儿”字,便是急读为一,缓读为二之字,即名之为小字辙,余于皮黄音韵中特名之为“儿字韵”。盖若干年来,学界对此向无读法规定之名词,而戏曲界中一提“小字辙”,则人人知其读法,故特引注之。按此在小曲中用时尤多,因妇孺人人口中有此音,故聆之易于感兴趣而悟解也。
一,书中偶有引用《说文》、字书、经史之处,皆康幼时敬闻诸庭训者,当年所闻多而且详,惜秉性鲁钝,多不复记忆。兹只就尚能记忆者书之,且难免有记错之处也。
一,书中所用“了”字之处,京语多作“啦”或“咧”。如:改透了,总是说“改透咧”或“改透啦”。如:打了眼了,总是说“打咧眼咧”或说“打咧眼啦”。但小说中多作“了”字,姑从之。
一,虽系北京土话,而已成为谚语者,则已载于《谚语录》中,兹编不再录矣。
一,书中各字眼 ............

书籍插图:
书籍《北京土话(通识课堂)》 - 插图1
书籍《北京土话(通识课堂)》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京土话(通识课堂)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