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学说史_《资本论》第4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依据原著者马克思原来的计划是《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后来曾计划把它编成《资本论》第四卷。最后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编成出版时,是和《资本论》一样包含三巨卷。第一卷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起源至亚当斯密;第二卷论述里嘉图;第三卷论述由里嘉图至庸俗经济学。但它不只是一部学说史。适当的评述:应视为《资本论》的不可缺少的续篇。《资本论》考察的根本问题,是剩余价值的性质,它的起源,和它的诸特殊形态。《剩余价值学说史》考察的根本问题,也是这些。必须有后者,《资本论》才算完整。对于已经熟悉了《资本论》的人,用本书来补充,才能把它的思想内容最深刻地采取出来。因之,本书译者,在译完前书后,又据考茨基原版,将本书译成中文。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剩余价值学说史/〔德〕马克思著;郭大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2
ISBN 978-7-5426-2946-3
Ⅰ.剩… Ⅱ.①马…②郭… Ⅲ.①马克思著作—单行本—1863②剩余价值—马克思著作 Ⅳ.A1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95733号
剩余价值学说史
著 者
/〔德〕马克思
译 者
/郭大力
责任编辑
/戴 俊 叶 庆
特约编辑
/王占英 王慧川
装帧设计
/
张 莹
监 制
/研 发
出版发行
/
(200031)中国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396弄10号
http://www.sanlianc.com
E-mail:shsanlian@yahoo.com.cn
印 刷
/北京凯达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09年3月第1版
印 次
/2009年3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87×1092 1/16
字 数
/1125千字
印 张
/83.75
ISBN 978-7-5426-2946-3/A·4
定 价:128.00元
出版说明
本书是按照郭大力翻译、1949年由实践出版社出版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再版的。
依照著者马克思原来的设想,构成《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全部手稿,准备编辑为《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后来曾计划把它编成《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逝世后,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考茨基花费了很大心血,誊清、研究了马克思遗留下的经济学手稿的历史部分,进行了材料选编、章节划分、标题拟定等工作,将这部分手稿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出版了。郭大力一直认为,考茨基在编辑、出版《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件工作上功不可没;把马克思的这部分手稿作为“史论”部分来编辑出版,也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来的设想;至于没有作为《资本论》第四卷,而是把它编成与前三卷并行的独立著作,主要是为了便于出版。因此,郭大力的中译本完全是按照考茨基的德文版翻译的,而且沿用了《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个书名。
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史》在内的《资本论》,篇幅巨大,字数多达三百余万字,是一部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把这样一部巨著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国的一些有志之士,曾做过各种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完成。然而在1928年,年仅22岁的郭大力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却毅然决定要肩负起这个巨任。他和志同道合的王亚南先生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奋斗,共同完成了《资本论》一至三卷的翻译工作。1940年春,郭大力在政治环境极不安定、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又独立开始《剩余价值学说史》的翻译工作。经过近六年的埋头苦干,译完了这部巨著。后来又用了数年的时间对译文做了反复修改、校订。1949年5月,三卷四册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在上海解放前夕,由实践出版社出版。
《剩余价值学说史》不只是一部学说史,恰当的评价应该说,它是《资本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观察的根本问题与《资本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资本论》的必要补充。有了本书,《资本论》才算完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目前全党全国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中,我们再版了这部《剩余价值学说史》。
郭大力是我国翻译马克思著作的老前辈,这个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中译本《剩余价值学说史》,它不仅译文准确,文字流畅,而且保持了原著的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这次再版,我们将原第二卷的上、下两册合为一册,对原书中个别明显的排印上的缺失予以纠正,其余一律从其旧貌。
目 录
出版说明
第一卷
编者序
第一篇 重农主义派:其先驱和同时人
I.威廉·配第爵士
II.达芬南
III.诺芝和洛克
IV.休谟和马希
V.杰姆士·斯杜亚爵士
VI.重农主义体系的一般性质
VII.杜尔阁
VIII.白奥勒第和维利
IX.亚当斯密的重农主义见解:他的翻译者加尼尔
X.希马尔兹和布亚伯爵
XI.英国一位重农主义者
XII.讷克尔
XIII.林格
XIV.魁奈“经济表”中论到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附录 “经济表”
A.表内的前两个流通行为
B.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业家间的流通
C.最后的诸流通行为
D.资本家与劳动者间的流通
E.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
F.由工资垫支在前商品售卖在后这一件事来说明资本利润
第二篇 亚当斯密和生产劳动的概念
I.价值由劳动决定
II.剩余价值的起源
A.利润
B.地租
C.资本利息
D.课税
E.斯密胜过重农主义派的地方
F.多量劳动与少量劳动的交换
G.剩余价值和利润的混同
III.资本和土地所有权被认为是价值的源泉
IV.价格被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A.亚当斯密的意见
B.别一些著作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附 录
A.全部资本分解为工资和利润这个问题的研究:第一设问
B.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第二设问
C.资本与资本间的交换及价值变动在这上面的影响
D.所得和资本的交换
V.生产的与不生产的劳动
A.生产劳动被定义为生产资本的劳动
B.生产劳动被定义为生产商品的劳动
C.斯密的定义所引起的论战
D.亚当斯密之前及其后关于生产劳动的几种见解
1.牧师
2.商人和零售业者
3.律师医生官吏等等
4.待救济贫民和无业者(supernu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剩余价值学说史_《资本论》第4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