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作者:(美)托马斯·内格尔
ISBN:9787532768141
译者:应奇 何松旭 张曦
产品经理:邵明鉴
责任编辑:张吉人
关注我们的微博:
@上海译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stphbooks
献给 多丽丝

1960年,我以关于这个主题的一篇论文向牛津大学申请哲学学士学位;1963年,我又以关于同一主题的另一篇论文向哈佛大学申请哲学博士学位。其中的部分材料曾提交给在伯克利和普林斯顿举行的讨论会,而其他大学的朋友们则曾经看过部分内容的油印本。我感谢诸多教师、学生和同事的批评和建议。最应当感谢的是吉尔伯特·哈曼、罗伯特·诺奇克、大卫·维金斯,特别是约翰·罗尔斯,他指导了我在哈佛的博士论文,自从我成为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以来,他一直影响着我的哲学观念。
本书的手稿是1966—1967年间写成的,当时我是古根海姆学会的特别会员,为此我要深切地感谢古根海姆基金会,它使我有闲暇完成本书的写作。
托马斯·内格尔
1969年9月于普林斯顿大学

本书捍卫了这样一个主张:只有客观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观理由只有当它们能够从客观理由中推衍出来时才是正当的。我现在认为,这种论证实际上确立了一个不同的结论:存在着与所有主观理由相对应的客观理由。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所有理由都是客观的。依然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产生其他主观理由的原初的主观理由保有某些独立的效力,而且并不完全从属于前者。引发一个相对应的客观理由体系的是那种避免人称化的和无人称的立场的动机的分裂的必要性。但是,无须把人称化的立场完全地从属于无人称的立场,就能够避免彻底的分裂。除非所有程度的分裂都被排除,为我们提供出发点的主观理由将继续在那些同样承认类似的客观理由的人的生活中发挥一种正当的独立影响,这是因为,在无人称的立场的要求已经得到承认之后,人称化的立场可以仍然保有它的力量。由此导致的理由体系虽然更为复杂,却仍然能够解释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1978年3月
第一部分 伦理学与人类动机
一 道德之基础
二 传统争论
三 解决方案
四 必然性与解释
第二部分 主观理由与审慎
五 欲望
六 审慎动机与当下
七 理由
八 审慎理由的解释:历时的同一性
第三部分 客观理由与利他主义
九 利他主义:直觉问题
十 客观理由
十一 唯我论、分裂与无人称的观点
十二 客观理由的解释
十三 后果
十四 结论
一 道德之基础
1.正如对于思想有理性的要求,对于行动同样有理性的要求,而利他主义就是其中一种要求。本书捍卫了一种伦理学观念,以及一种相应的人性观念,根据这种观念,某些重要的道德原则陈述了从利他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推衍出来的对于欲望和行动的理性条件。利他主义本身依赖于承认他人的实在性,依赖于把自己当作只是许多人当中的一个人的相应能力。
我把伦理学理解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我的主张关心的是伦理学的基础,或最终的动机基础。如果伦理学的要求是理性的要求,那就得出,服从它们的动机必定是这样一种动机,使得无视这种动机将是违背理性的。因此有一点必须表明:对于某种动机影响的敏感性——包括利他主义——是合理性的一个条件,就正如接受某些理论论证的能力被认为是合理性的一个条件。这里提出的观点不但与伦理相对主义相对立,而且与任何诉诸我们的利益的伦理学主张——要么是自我利益,要么是我们碰巧了解的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利益——的要求针锋相对。在我看来,潜在于伦理学背后的利他主义不能与对于人类的一般感情相混淆。它并不是一种情感。
2.对伦理学的动机问题感兴趣的哲学家们常常寻求对于成为有道德(being moral)的一种证成 (justification):这是这样一种考虑,它能够说服每个人或差不多每个人遵守某些道德原则,其办法是把那些原则与一种每个人都易受的动机影响联系在一起。然而问题在于,是否任何这样的根据都能满足应当与伦理学联系在一起的不可避免性条件。情况似乎是,任何证成都必须依赖于关于人们容易遭受的影响的经验假设。如果那些假设对于向之提出证成的个人是假的,那么这种证成就既没有有效性,又没有说服力。
如果某人不能以某种方式满足理性的条件,他可以逃避这种要求。这个人于是就被允许得到原谅,而允许的根据依赖于导出这种要求的特殊应用的一般原则。那种原则有可能凭着一种更为一般的原则外加进一步的条件接着得到应用,而如果那些条件未得到满足,再次逃避就是可能的。但是这种后退必定会在某一点上走到终点:某人必定会碰触到一种他不再能够用请求原谅来逃避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一定是有条件的,因为它有可能已经是最初的要求)。于是,如果有伦理学的话,那么假定这种原则必定潜在于它背后,就是自然而然的。
以下假定同样是自然的:证成的工作应当把重点放在这些基本要求上,从而产生一种具有强有力的动机支撑的伦理体系。但是这种纲领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当我们证成一种要求时,我们是根据导出那种要求的原则,也许还要借助于进一步的条件而完成那种证成的。但是那种原则本身必定代表了一种要求,否则就与被援引来证成的东西不一致了。因此,我们着手去证成的任何要求都不是最终的。需要有证成之外的某种东西。
3.我假定,对于行动的一种规范性要求必须有相应的严格的动机支撑。如果伦理学要包含实践的要求,那么动机理论,尤其是理性动机理论,就必须包含类似的不可逃避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排除了欲望的要素在伦理学基础中的根本作用(虽然在不参照欲望的情况下,怎样说明伦理行动的动机根源是一个谜)。最终诉诸人类欲望的做法的问题在于,这样做似乎在最根本的层次上排除了对伦理动机进行理性批判的可能性。按照通常的理解,任何欲望,即使事实上是普遍的欲望,也仍然仅仅是一个人既有可能服从也有可能不服从的一种不受理性评价影响的喜好(affection)。如果是这样,那么,其说服力依赖于欲望的道德考虑就最终依赖于我们不被要求去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以某种方式与行动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给定欲望体系的人类动机结构图景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情形似乎是,对伦理行为的任何有说 ............

书籍插图:
书籍《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 插图1
书籍《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