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抗旱技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农业抗旱技术/王国强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5(2009.4重印)
ISBN 978-7-227-02580-1
I.农…II.王…III.农业-抗旱-中国
IV.S4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36593号
农业抗旱技术 王国强 著
责任编辑 王 燕
封面设计 王 菲
责任印制 来学军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出版人 杨宏峰
地址 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
网址 www.nxcbn.com
网上书店 www.hh-book.com
电子信箱 nxhhsz@yahoo.cn
编辑热线 0951-5014124
编辑信箱 yanyanw46@yahoo.com.cn
邮购电话 0951-5044614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 宁夏精捷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 880mm×1230mm 1/32
印张 6
字数 145千
版次 2003年6月第1版
印次 2009年4月第2次印刷
印数 3001~8000册
书号 ISBN 978-7-227-02580-1/S·129
定价 1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水孕育了绿洲,滋润着生机和维系着繁荣。从古至今,多少文明兴衰无不与水相关。“水不仅为维持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相关的重要意义”。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的名言警句。
水资源危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的区域水量供需严重失衡,大范围的缺水对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干旱造成的灾害将会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和土地荒漠化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干旱的影响几乎遍及全世界。我国是一个干旱频发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的国家,干旱加速土地荒漠化扩大。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干旱造成的危害对农业影响最大,干旱不像洪水和地震,一发生便惊天动地,最痛苦、最适宜于干旱的一个词,那就是煎熬。
合理使用有限水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频繁发生的干旱也必然促进人们关注农业干旱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这其中也必然涉及到对农业抗旱技术措施的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类发展史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泱泱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兴旺和技术进步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尤为突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水就没有一切。在干旱多风、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地区搞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首先需要的是水。但在急需改变生态环境的地区普遍现状是十年九旱,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量多面广。在这些地区,干旱缺水造成植树于死,种草不见绿,种粮苗不全。运用农业抗旱技术迎接旱魔挑战,推广利用抗旱技术,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林牧草业,是现实迫切所需。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在宁夏“十年九早”的西海固地区科技扶贫经历实践和经验体会总结,并广泛收集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研究成果,编著《农业抗旱技术》一书,希望广大从事农业工作者了解抗旱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达到干旱地区早日脱贫奔小康,农业抗旱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发展。
作者
2003年1月1日
再版前言
我国近年来旱情越来越严重,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的特大旱情为世界瞩目。国外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有担心国际粮价上涨的,有担心中国农民遭受失业和旱情双重打击的,甚至还有人预言中国将因此会“出现社会动荡”。我国作为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任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都必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政治性、全局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粮食需求在 5亿吨左右,粮食产量仅能自给自足。一般年份,国内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只在丰年才略有节余。有人认为:“如果旱情造成粮食减产,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每年,国际市场流通的粮食约2亿吨,除日本和拉美等粮食进口国的需求,其中能被中国利用的不超过1亿吨,如果超过这个量,可以想象,我国将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
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96亿亩次,其中浇灌冬小麦1.86亿亩次,临时解决了176万人、54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截至2月1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9972万亩、重旱2936万亩、干枯421万亩,有466万人、25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作出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人民币,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
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2009年2月15日,北方冬麦区8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275万人,开动机电井130万眼、泵站1.90万处、抗旱机动设备232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17万辆。2008 年12月下旬以来累计投入抗旱资金 39亿元。
我国为什么近年来旱情越来越严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作者认为,除全球大气候环境变化外,以下因素,不可低估。
一是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在全国各地,很多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资源调配优先城市用水,再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水库搞“农转非”在我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还多次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当前城市建设中完全不顾乡村缺水,人造水景似乎成为某种城市建设的精神图腾,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农业抗旱技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