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倪梁康 译
2009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ISBN 978-7-100-05862-9
Ⅰ.内… Ⅱ.①胡…②倪… Ⅲ.胡塞尔,E.(1859~1938)-现象学-哲学理论 Ⅳ.B516.52 B08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77756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倪梁康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100710)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印刷
ISBN 978-7-100-05862-9
2009年8月第 版 开本880×1230 1/32
2009年8月北京第 次印刷 印张
定价: 元
Edmund Husserl
ZUR PHÄNOMENOLOGIE DES INNEREN ZEITBEWUSSTSEINS
(1893—1917)
Hrsg.von Rudolf Boehm.
DEN HAAG,MARTINUS NIJHOFF 1966
根据海牙马尔蒂米斯·内伊霍夫出版社《胡塞尔全集》第10卷
1966年德文考证版译出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刘小枫(中山大学哲学系)
刘国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孙周兴(同济大学哲学系)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系)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张志扬(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张灿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张祥龙(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杜小真(北京大学哲学系)
陈小文(商务印书馆)
陈嘉映(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庞学铨(浙江大学哲学系)
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
高宣扬(同济大学哲学系)
靳希平(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常务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
孙周兴(同济大学)
倪梁康(中山大学)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委会
2007年1月26日
目 录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编者引论
A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第一部分 1905年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引 论
第1节 对客观时间的排斥
第2节 关于“时间起源”的问题
第一章 布伦塔诺的时间起源学说
第3节 原初的联想
第4节 将来的获得与无限的时间
第5节 由于时间特征而产生的表象变化
第6节 批判
第二章 时间意识分析
第7节 解释:对时间客体的把握是瞬间的把握和延续的行为
第8节 内在时间客体以及它们的显现方式
第9节 关于内在客体之显现的意识
第10节 流逝现象的各个连续统。时间图式
第11节 原印象与滞留的变异
第12节 滞留作为特殊的意向性
第13节 一个印象先行于每个滞留的必然性。滞留的明见性
第14节 时间客体的再造(次生回忆)
第15节 再造的进行模式
第16节 作为当下拥有的感知对立于滞留和再回忆
第17节 感知作为自身给予的行为对立于再造
第18节 对于有关延续与后继之意识的构造,再回忆所具有的意义
第19节 滞留与再造的区别(原生的和次生的 回忆或想象)
第20节 再造的“自由”
第21节 再造的各个清晰性层次
第22节 再造的明见性
第23节 被再造的现在与一个过去的相合。对想象与再回忆的区分
第24节 再回忆中的前摄
第25节 再回忆的双重意向性
第26节 回忆与期待的各种区别
第27节 回忆作为关于曾被感知的意识
第28节 回忆与图像意识。回忆作为设定的再造
第29节 当下回忆
第30节 在滞留变化中对象意向的保持
第31节 原印象与客观的、个体的时间点
第32节 在对这一个客观时间构建上再造的参与
第33节 几个先天的时间规律
第三章 时间与时间客体的构造阶段
第34节 构造阶段的划分
第35节 被构造的统一与构造着的河流的区别
第36节 构造着时间的河流作为绝对的主体性
第37节 超越客体的显现作为被构造的统一
第38节 意识流的统一与同时和后继
第39节 滞留的双重意向性与意识流的构造
第40节 被构造的内在内容
第41节 内在内容的明见性。变化与不变
第42节 印象与再造
第43节 事物显现与事物的构造。被构造的立义与原立义
第44节 内感知与外感知
第45节 非时间的超越之构造
第二部分 1905~1910年 ............

书籍插图:
书籍《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 插图1
书籍《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