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非常道II: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余世存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7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7.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7
ISBN 978–7–5086–2860–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10415号
非常道II: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
FEICHANG DAO ER
编 者:余世存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CITICPress)(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书号:ISBN 978–7–5086–2860–8/K·192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一 浩浩荡荡的世界文明主流
吴敬琏
我这一代人的世界眼光几乎跟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同命运。天下文明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制受困于西方及其民族国家体系,闭关锁国、全面开放、崇洋媚外、中体西用……这种封锁或自闭、开放或媚外,几乎构成了我们的两极。面对西方或域外文明,我们中国的自处和相处之道经历了曲折和反复,这个坎陷而不得不自强新生的道路是奇异的,又是屈辱的、险恶的。师生、敌友、异端、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非常情绪影响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状态。
直到今天,我国的社会思潮动荡仍跟对外关系有关。在反对外人妖魔化我们时,我们敏感的神经也难以健全平易。看着年轻一代人激进的民族主义宣言,作为过来人,我们有着一言难尽的感慨。回忆我一生的世界眼光是有趣的。在冷战时代,我们是封闭的,我们一方面不得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方面宣称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那时自顾不睱,谈外谈洋色变;我们自卑又自大,但为什么我们一穷二白呢?朋友在哪里呢?谁在妨碍我们发展呢?……从国家到个人,我们都离世界文明主流相去甚远。
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度过了短缺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个人也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灰色人,而是跟国际社会近乎同步的文明的受益者。这一经验只是中外文明交往的一个小小案例,却也雄辩地说明开放成全的可能性,而敌意、紧张等等则败坏了文明。事实上,洋务运动、北洋时代、国民政府主政的黄金十年……凡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都是开放的。
我们富强后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繁荣起来的价值观何在?我们服务于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关键在哪里?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尚未得以解答,我们社会反而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弱者情绪里。我们对外尚未知人论世、平等相待,就再度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有阴谋了,以为他们失落失态,以为他们也有如余英时教授说的“嫉羡交织”之心了。
因此,看到余世存编著的《非常道Ⅱ: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我是认可并赞同的。从孙中山以降的政治家,到顾准、钱钟书这样的学问家,都明白开放心智的通感,都明白开放行为带来的文明福祉。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些话说得多好啊。
梁启超说过,中国有着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文明阶段。我们现在处在第三阶段的入口处,我们理应对国际社会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他们跟中国的历史一道构成了我们的文明财,熟悉、了解他们,将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文明的健康发展。当今的世界文明也处于一体化进程的“深水区”,其状态仿佛我国的春秋时代,《非常道Ⅱ: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是个性的展示,是每个人的“一家之言”;又是新的“国语”,它指向新的国家文明和个人文明。
是为序。
序二 希望在此,此乃善愿
弗朗西斯科·郗士
(欧洲著名学者、记者,哲学博士,前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这部中文微型巨著,搜集了外国人的语录,他们的言行思考,题材从女人到美食均有涉及。这也是一次关于历史和人类学的尝试——就中国读者所感兴趣的话题,编者呈现了“他者”中流行的、与中国人迥异的思维与观点。这本书的编者为余世存,一位中国人,他的名字本身已经足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事实上,这部选集对外国人而言也富有吸引力,因为通过研究本书的选材,外国人可以了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点和好奇心。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应该将这部具有“微言大义”的中文著作翻译成英文。尽管中文其来有自,但我们应该撇开其源,直接将余先生或说中文世界的演绎或转译再度翻成英文。事实上,阅读本书,既令我感到似曾相识,个中味道又与我的记忆不同,有些偏离了西文原初的含义,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蕴。当然,精准并非阅读或文化传播的关键点。我们都知道,任何阅读都是一次演绎或再创造,每一种演绎都是对原义的误读或部分的背叛。而这,正是阅读的精义所在;至于正确或不正确,并非阅读的本质。
外国人会觉得这部书非常有意思,因为它反映了中国人是如何观察外国的人和事,尽管包括我在内的外国人并不一定认同这种眼光或方式。比如,中国人心里“外国人”这一概念,涵盖了所有俄罗斯人、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等,而本书将所有这些国家的政客、文人各式人等集结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我可以断言自己和俄罗斯人之相似并不比中国人多,那么,为何中国人要把我们意大利人和他们俄罗斯人相提并论?这就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通常将世界划分为“中国”和“非中国”,在灰色的中间地带则夹杂着一部分的“半中国”(如日本和泰国),以及一部分的“非中非外”(如印度、伊斯兰世界和非洲)。在中国人眼里,纯粹“非中国”的那一部分就是西方世界,从海参崴延展至洛杉矶,其大部分居民是说印欧语系语言的高加索人,犹太人和巴斯克人也是其中之一。
在上述的三部分世界中,最能引起中国人和余先生好奇的,无疑是纯粹的“非中国”部分,也就是西方世界。这一部分与中国的巨大差异及其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造就这种好奇心的主要因由。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这些西方世界的老外们一如聊斋故事里的鬼神狐仙——与正常人(中国人)如此不同,却又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所熟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非常道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