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政治学概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元政治学概述
[法]阿兰·巴迪欧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录
从元结构走向类性真理(代中译序)
序言 抵抗哲学家
第一章 反“政治哲学”
第二章 作为思想的政治:席尔文·拉撒路的著作
第三章 阿尔都塞:没有主体的主体性
第四章 政治解缚
第五章 对民主概念的思辨推理
第六章 真理与正义
第七章 朗西埃与平等的共同体
第八章 朗西埃与非政治(l'apolitique)
第九章 什么是热月党人?
第十章 作为真理程序的政治
主要译名对照表
从元结构走向类性真理(代中译序)
与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的一些大部头的著作如《主体理论》(Théorie du sujet
)、《存在与事件》(L'être et l'événement
)、《世界的逻辑》(Logiques des mondeszAbrégé de métapolitique
)在篇幅上的确并不引人注目。但这绝不意味着这本著作在地位上要略逊一些。可以看到,巴迪欧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而且,即便是《存在与事件》这种纯哲学味比较浓厚的书,也是以政治关怀为宏旨的。在巴迪欧那里,与其说是用哲学来介入政治,不如说政治本身构成了哲学的前提,哲学思考本身是作为政治性战斗的武器出现的。因此,当巴迪欧构建了他那特殊的集合论本体论之后,将其指向政治就成了应有之义。如果说1985年的《政治能思考吗?》(Peut-on penser la politique
)直接开启了《存在与事件》中的本体论探索,那么1998年的《元政治学概述》就应该视为对这个探索的政治性回应。而这种思考一直延续到巴迪欧2006年出版的《世界的逻辑》一书中。由此可见,《元政治学概述》在巴迪欧著作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那么,巴迪欧所提出的“元政治学”或“元政治”的概念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为什么巴迪欧需要塑造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旧有的“政治”概念又何以不能概括出巴迪欧所需要涉及的问题域?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仔细阅读《元政治学概述》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
一、元政治学与政治哲学
《元政治学概述》一书是由十一篇论文构成的。这十一篇论文在主题上似乎都毫不相关,但是,巴迪欧似乎有意地在每一篇论文的末尾,用一段文字引出下一篇文章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整本书看起来具有某种“连贯性”
(1)
。从这些看似彼此分立的论文中,我们品读出寓于这些篇目之下的一种隐含的逻辑线索。比如说,本书的第一章以很醒目的标题写着“反‘政治哲学’”。这个标题直接将在全球化时代十分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拿来作为刀俎上的鱼肉,这样,巴迪欧完全可以在剖解了政治哲学的政治性取向之后,以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来看待它,这就是“元政治学”。
问题是,巴迪欧为什么要反“政治哲学”?说得明确点,政治哲学的研究方式具有天生的局限性,或者说,用哲学来思考政治根本就不是研究政治的恰当方式,用巴迪欧的话来说:“哲学的任务将会导致对政治性的分析……从属于伦理标准。”
(2)
而这种让政治从属于伦理标准的态度,正是巴迪欧十分厌恶的,他将之痛斥为法利赛主义(Pharisaism)
(3)
。当一些哲学家对真实的政治指手画脚时,他们似乎是将政治当作一种与己无关的东西来进行评述,换句话说,在巴迪欧看来,那些伪善的哲学家们最擅长的东西,就是用他们那尘封多年锈迹斑斑的钝刀来切割真实政治的肉块。
对于这种哲学态度,巴迪欧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观众”——来形容。这种观众的态度,与哲学自己宣称的价值中立、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态有关。哲学家们有意地将自己置身事外,仿佛自己可以作为一个公正的旁观者来对所发生的事件指指点点。而他们对政治的所有评述,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甚至这样的指指点点对于现实的政治而言,也是无关痛痒的。当哲学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试图介入政治,并对参与政治的人物进行批判时,政治哲学的悖论就出现了。巴迪欧以康德为例指出:
……康德对作为一个现象或者一个历史表象的法国大革命有着“无限崇拜”,同时也培育了一种对革命事业和革命者的“无限对立”。在公众看来,大革命是值得崇拜的,但大革命的战士却是被鄙夷的。
(4)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明显的对立,一方面,康德对法国大革命羡慕不已,而另一方面,康德严厉地抨击了圣茹斯特和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政治家。在巴迪欧看来,这就是隐藏在政治内部的分裂,即“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深刻分裂,哲学家作为观众,可以轻易地对事件的发生说三道四,或者说,他们观赏着正在发生的事件。但是,他们又从观众的角度,对处于事件之中的政治角色进行批评,而丝毫不考虑到他们所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因此,诸如康德〔在巴迪欧的《元政治学概述》中,还包括汉娜·阿伦特及其法文译者雷诺·达隆妮(Revoult d'Allonnes)〕之类的政治哲学家仿佛将自己放置在一个世外高人的位置上,静静观赏着世间发生的一切,而这种政治哲学的目的正是让人们都成为观众,观看着所发生的一切。
巴迪欧认为政治哲学之所以存在这种观众的态度,是因为它建立了一种程序,即用商谈的方式来解决不同意见之间的分歧,以最终达成共识。这个商谈的程序不同于其他所有的意见,相反,它提供了让所有意见得以在其中相遇和讨论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达成一种共识。巴迪欧认为,政治哲学这种高高在上的程序性操作,实际上是将自己作为所有意见的仲裁者,但是它完成的仅仅是对政治意见的搅拌与中和。这样的商谈得到的意见仍然是意见,不会是真理。显然,巴迪欧在这里再次导入了柏拉图所提出的真理和意见的区分。曾经凌驾于意见之上的真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以“意见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名义拉下了神龛。真理具有绝对正确性的时代似乎不复存在。现在,作为人们政治思想之根本认识的,毋宁是意见的讨论的结果。在政治哲学家看来,政治真理依附于商谈程序而存在。巴迪欧写道,在政治哲学那里,“单一的真理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商谈是决定性的”
(5)
。
不过,巴迪欧认为,意见始终是意见,即便是商谈的意见也永远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元政治学概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