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不是明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你相信这是明朝吗
1.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2.科技腾飞,火器装备
3.郑和下西洋
4.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5.繁荣的经济贸易
第二章同时期的欧洲
1.中世纪的黑暗
2.恐怖的瘟疫
3.疯狂的大航海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三章历史给了我们机会
1.大航海时代,我们依然领先
2.科技总结,意味着即将飞跃
3.张居正改革,富国强军
4.历史给了我们机会
第四章天命,还是巧合
1.离资本主义永远只差一步
2.夭折的航海运动
3.农业文明的全面衰退
4.内忧与外患同时出现
5.崇祯的偏执
6.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7.明朝之后再无华夏
第五章如果,一切可以选择
1.如果,张居正延寿十年
2.如果,明朝没有禁海
3.如果,没有小冰河时期
4.如果,明朝没有灭亡
版权信息
书名:假如这不是明朝
作者:陈骁黎
出版方: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ISBN:9787229052447
定价:2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前言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为遗憾的年代,那么就非明朝莫属。
这是最好的时代,发达的经济,发达的科技,军事强大,政治体制不断进步。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亡国灭族。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经事实上进入了君主立宪制的时代,皇权被极大的限制,而内阁则是以原始的选举方式产生。
西方,资产阶级大革命还遥遥无期。
我们本有机会将千年之前的领先一直延续下去,但这样的机会,却终究错失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说起明朝,很多人除了愤愤不平之外,也只有一声叹息。
第一章你相信这是明朝吗
1.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公元1368
年,原本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金銮宝殿,到公元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这中间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明朝以一种绝对强势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是的,一个绝对强势的姿态,这是明朝留给后人最标准的解读,这是中国历史上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最后一个领先于西方国家的朝代。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的海上贸易将全世界的一半白银囊入怀中,这是到了清朝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可是在人们认为的政治黑暗腐朽的明朝后期却做到了这一点。
政治上,明朝出现了一个宦官、内阁、皇帝三个政治核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现象,这似乎很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而内阁对皇权的限制更像是“君主立宪制”的萌芽。
军事上,明朝广泛应用现代兵器,比如火枪、火炮,这在以冷兵器驰骋疆场的古代十分罕见,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枪炮精锐部队——神机营,更是领先于西班牙火枪兵整整一个世纪。
更让人感到钦佩的是,这是史上比较有气节的一个朝代,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更没有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的确,明朝的皇帝荒唐的很多,昏庸好色的正德皇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术的嘉靖皇帝、长达数十年时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可是即便如此,明朝的皇帝却没有一个做出有辱气节的事情。
可以这样说,明朝的历史轨迹之中出现过太多偶然和突发事件,“靖难之役”也在其中。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由他守在国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惠帝朱允炆虽然是个很有想法的皇帝,但是性格比较软弱,如果没有发生“靖难之役”,如果明惠帝削藩成功,将皇权集中到他身上,那么又会变成怎样呢?
我们做一个合理的想象,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个雷厉风行的皇帝,而继位的则是性格较为软弱的朱允炆,他无法像自己的祖父那样创造出一个新的辉煌时期,至多也就是能够平稳地过渡、享受着朱元璋创造的光环。
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得了他梦寐以求的玉玺,成为了明朝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迁都北京”,这对于整个明朝、乃至明朝之后的朝代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想当初,朱元璋决定定都在南京,心里也是一百八十个不乐意,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很想将首都定在自己的老家临濠,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或许这是朱元璋内心中渴望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小农意识在作怪,并没有真的从大局着想。
朱元璋身边有一位大臣叫做刘基,此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连朱元璋都曾经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刘邦的谋士张良字子房,所以后代君主一般都把自己身边最得力、最信任的谋士比喻成刘邦身边的张子房,而朱元璋的这句话无疑是对刘基的最大肯定。
对于朱元璋想定都在临濠,刘基是极力劝说,这才让朱元璋决定定都在南京,但是在这个生性多疑的皇帝心中,定都南京让他内心始终都感到惶惶不安,后来甚至是在朝廷上提出了几个迁都的地址,分别是凤阳、关中、洛阳、开封和北京。其中,关中,也就是陕西境内是朱元璋最心仪的地方,视之为中国都城最佳之处。因为关中是中国最典型的以西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都城文化所在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兴起之乡,炎帝、黄帝曾族居于此。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就派太子朱标到陕西境内出差,目的就是考察一下将关中作为明朝的国都有何优势、劣势,《明史·兴宗传》专门记录了这件事:“(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
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朱标这一次出差公干,竟然能够送掉了性命,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心痛了,朱元璋也不例外,所以在此之后,他绝口不提迁都之事。
朱棣的迁都北京,一直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争论点,甚至有很多人都认为此举正说明了朱棣的心虚,其实不然,“迁都”这件事情最先提出的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关于朱棣决定迁都的原因有二:一是朱棣在成为皇帝之前,就驻守在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所以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更适应那里的生活;其二便是我们熟悉的“天子守国门”,皇帝出现在一个国家的边防线上,那么对于国家的军事防守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
或许有人认为,“天子守国门”其实大可不必,但实则不然,在公元1403
年,朱棣刚刚登上皇位不久,明朝的老对头蒙古就派兵攻打了辽东地区。当时驻守在辽东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假如这不是明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