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主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
ISBN 7-81085-538-7
Ⅰ.体… Ⅱ.①王… ②杜… ③陈… Ⅲ.体育-传播学 Ⅳ.G80-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75598号
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
主 编:王大中 杜志红 陈 鹏
责任编辑:阳金洲
出版人:蔡 翔
封面设计:左 铭
出版发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社 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电 话:65450532或65450528传真:010-65779405
网 址:http://www.cucp.com
经 销: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730×988毫米 1/16
印 张:19.5
版 次:2005年9月第1版 2005年9月第1次印刷
ISBN 7-81085-538-7/K·349定价:3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错误 负责调换
写在前面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新的现象在关系万千重的社会要素相互作用中层出不穷,而处于社会中的人们对各种现象的经验也日益增加。对现象的探究与解释就是对理论的开发与挖掘,而经验则是达成这种探索的驱力和方法。理论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付出极大之辛劳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呢?这个问题看似平淡,但却隐匿在你我心中,埋头于科研之中的人们时常跳出繁杂的工作扪心自问这个基本的问题,当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体悟时,其所从事的研究也便能在更为清新、畅达和自我实现的心境重中进一步展开,因为对基本问题的超越性是对自己重新认知的开始,是对社会与生命意义的重构与解读,是明心见性的自我传播。尽管笔者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对这一基本问题做出对读者有必然启发性的诠释,但我们还是倾向于给予一种回答,使其存在,让它在诸位的心中受到批判的同时也激荡出新的、更有见地的答案。理论是对经验的抽象、是对现象的解释,它以文本的形式为人们的思索提供符号材料,以语义的传播来消减不确定性的体验,以心理的认知为行为提供依据,以共性的理解来实现内心的自我满足。我们探索理论的原因也是在寻求人类解脱内心的困惑与恐惧、摆脱客观世界的“变”所带来的不可感知、不可确定性和不可把握性的途径。在不可知中求知,在不确定中求规律,在个性中求共性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探索的博弈过程,辛酸与乐趣皆在其中。
体育传播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研究领域,对体育传播的探索是建立在两个基础背景之上的,即宏观的社会背景和微观的个体——人的背景。信息浪潮的洗礼使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等传统社会开始了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社会甚至已经根深蒂固,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整体的转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信息社会的烙印已经在局部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信息社会的背景使体育传播成为了可能,因为只有信息化的体育才具有传播的价值,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为体育的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对微观个体而言,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和对自我健康的塑造,这二者都使体育成为了人们议事日程中的重要部分。体育信息的接受、体育赛事的观看对人们的精神满足做出了贡献,亲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即参与传播的过程,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对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这两种贡献决定了体育在物质性与精神性两个层面对人塑造的重大意义。
在以上描述的两个背景下,体育传播实践越发繁荣了,人们对体育传播的体验也在不断加深,对体育传播进行理论探索的潜在欲求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了学者的意识中,并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体育传播理论是对体育传播经验的抽象、共性的提炼、现象的解释和趋势的预见。人们应该能够运用探索到的理论对决策和行为予以支持,这是理论的现实意义所在。因此体育传播理论研究力求使人们(理论的使用者)对体育传播的社会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对所经历的体育传播经验进行灵活、敏锐、恰切的解释并赋予有效的意义,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工具性范式使得对体育传播进行的新的观察和感知获得更为深刻的直觉体验。“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实践论》)我们对于体育传播的探索也希望能够打通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屏障,使二者正向相通。这样,人们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自我行为的群体无意识状态,以“理解”为基础去更深入地对体育传播进行感知,进而通过规律而对未来的现象构成加以些许把握,消减不确定性对我们自身的干扰。
目前,欧美国家对体育传播的探索刚刚起步不久,我国也在社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展开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即是理论成果的体现。本书第一、二章对体育传播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对体育传播活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这构成了理论的起点,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从第三章起,对体育传播的本体展开了探索性的理论勾勒与架构解析,力图在传播学和社会学的支撑点上对体育传播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富有理论意义的阐释,以此解读来形成人们对体育传播深层意义的感知与把握,这部分的探讨是本书理论的核心部分,它持续到第七章;从第八章开始,是从“关系”的角度对体育传播进行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度解释,所探讨的角度包括体育产业、社会环境和人类交往,这种自形而下为起始逐渐递进到形而上的探索能够使人们对体育传播的阐释在一张“关系网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深刻与全面的理解;本书最后一章对体育传播未来进行了较为抽象的预期。
尽管我们为本书付出了辛劳,也力求能为体育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但是,我们深知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也清醒地看到,对体育传播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探索,我们的成果所显出的稚嫩,只有在社会的检验和智者的批判中,本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修正与升华,因此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谨此致谢!
作者谨识
2005年5月6日
序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一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