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篇 乡土本色
一 半熟人社会
二 村庄社会关联
三 村庄生活的面向
四 派性
五 大社员
六 红白喜事
七 村庄类型
八 村庄的含义
九 村庄共同体
十 人际关系理性化
十一 农民福利的计算
十二 农民保守的原因
第二篇 村治格局
一 村治随想
二 好人治村与恶人治村
三 权力网络
四 村民代表
五 合作能力
六 村治的难题
七 村民小组会议
八 村民小组的治理
九 模化的权力结构
十 民事纠纷的调解
十一 治理、制度与资源
第三篇 制度下乡
一 抛荒
二 村务公开
三 税费改革
四 唱票评据
五 四荒拍卖
六 土地制度
七 农民收入
八 计划生育
九 全村并组
十 两票制与一肩挑
十一 积极村务与消极村务
十二 农村儿童为什么辍学
第四篇 村庄秩序
一 磨洋工
二 划片承包
三 乡村水利
四 老人协会
五 村民小组长
六 文化与性格
七 动员与分配
八 少数人决定
九 富裕村的麻烦
十 村庄精英的谱系
十一 村民上访的理由
十二 农民抗争的特点
第五篇 乡村治理
一 两委关系
二 党政关系
三 条块关系
四 干群关系
五 乡村债务
六 乡镇财政
七 招商引资
八 小城镇建设
九 村干部的报酬
十 农民负担的机理
十一 积极行政功与过
十二 乡镇体制改革的方式
第六篇 乡村研究方法
一 学术对话的理由
二 实证研究的层面
三 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
四 返回常识
五 大理论与中观理论
结语:从乡村治理到乡村建设
后记
第二篇 村治格局
贺雪峰
一、村治随想
  村治是指村庄的治理,也就是村委会一级的治理。张厚安等人依据村民自治实施状况,将村治划分为三大类型,即自治型、行政型与混合型。欧博文从村民参与和完成国家任务两个向度,分出四种村治类型,即示范村、瘫痪村、专制村和失控村。徐勇则根据村民自身状况与村民自治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标准,将村民自治运作模式分为规范型和非规范型两类。非规范型村民自治又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行政化的村和失控村。
  以上分类仅仅是对村治分类的少数几个例子。徐勇还依据对村治走向的分析,对村治类型作了由能人到法治的分类。他将当前一些能人治理的村庄看作合理却暂时的现象,认为随着农村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这些能人治理的村庄终于会变成法治村,法治村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民自治原则治理,充分体现出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决定作用,这不仅可以发挥村民的创造性,而且有利于为自下而上的中国民主化提供动力与基础。除了法治村和能人治理村庄以外,还有那种传统治理的村庄,也就是电影《被告山杠爷》上的那种治村方式,依据山杠爷这种传统人物凭借传统方式来治理的村庄。朱苏力评论说,当法治的成本太高时,山杠爷式的村治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任何一个社会那怕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也是需要秩序的,但法治的秩序不仅需要实施成本,而且需要与社会本身的惯例相合,这就是说,法治需要本土资源。换句话说,朱苏力认为,传统型村治并不一定就不好,关键看这个村庄能不能获得有效而适宜的法制支撑。吴重庆直接讨论了“村治的本土资源”,认为村庄治理需要有村庄传统的支撑,没有村庄传统或与村庄传统倒着来的外来制度安排,很难有生长的空间。吴重庆似乎是过于悲观了,因为一些村庄的传统已经解体,且国家有可能为这些村庄提供足够的制度与法律支撑。但在那些传统仍在且国家事实上难以提供制度与法律支撑的村庄,情况又会如何呢?
  不只是那些传统仍在的村庄需要讨论本土资源。在那些传统已经解体的地方,当国家不能提供足够制度支撑的时候,这样村庄的治理就比较麻烦。而且制度真是全部外来的吗?没有与本土资源的结合,制度会有生长起来的基点吗?纯粹外来的制度不仅是一种保守的力量(法律本质上是一种保守的力量),而且这种外来制度没有传统支撑时其供给成本必然高昂。这样的制度在村庄治理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往往不是制度设计者所希望发挥的作用,而是被制度使用者刻意歪曲后发挥的作用。
  村民自治制度当然是一种外来的制度,是自上而下安排于村庄的治理制度。以村民自治原则运作的村庄治理就是法治型村级治理,也是民主型村级治理。然而,法治型村级治理能否离开传统和能人实在大有疑问,因为村民自治制度需要在村庄寻找自己生长的基础。当前随着农村社会的衰败,农村精英人物大多离开村庄,村级治理缺乏能人出来支撑局面,而没有能人出来竞争于村庄,也没有能人出来组织村民,村民自治何以会运作起来?而当村庄传统已经解体,村庄舆论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村民自治这一社会民主范畴的制度如何具有让村民一致行动起来的能力?不能一致行动起来,村民自治又如何可以解决村庄共同面对的公共事业,如何可以解决当前农村社会逐步衰败中亟需的稳定与秩序?
  的确,不同类型村治之间的相似多于不同,特别在那些外来的制度安排上,看起来的差别远小于实际差别。在其根基上,表面上是外来制度实现状况的不同,往往只是村庄本土资源的不同。人民公社时期,华南农村普遍存在村庄秘密共守的情况,那时农村干部依然是村庄庇护人。而在北方农村,不用说人民公社时期难以共守村庄秘密,即使今天的北方农村,那些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中,也很少有真正的村庄利益庇护者。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外来的制度,而是因为制度的村庄基础,决定了村治的状况。
  当前的中国理论界,制度崇拜者众。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到社会学到法学,无一例外。就是在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研究中,唯制度论也大行其道。这些制度论者看到了某种制度的优势和另一种制度的不足,忽视了每一种制度事实上都既有优势也有不足的辩证法。科斯曾说,任何一种制度在实践中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因为可以产生一些对主体制度进行修补的补丁制度(大意如此)。科斯的话还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任何制度都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具有特定合理性的。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许过于强词夺理,然而,想一想制度背后的社会基础,是有益无害的。那些唯制度论者对失败的唯一解释是制度不好,他们拯救未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好的制度,并将这一好制度安排下去。问题不在于这种想法抽象地讲起来有什么不对,假若这些唯制度 ............

书籍插图:
书籍《新乡土中国》 - 插图1
书籍《新乡土中国》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乡土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