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和谐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酒店餐饮企业为例_经管系列_博士文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 研究的缘由
第2章 本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3章 本研究的管理学理论和隐性知识理论基础
第二卷
第4章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5章 关于研究方法的思考与选择
第6章 实证样本的选择
第三卷
第7章 心智模式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第8章 心智模式的概念、功能与影响因素
第9章 心智模式的类别、结构与测量
第10章 心智模式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11章 对心智模式研究的总体评价
第四卷
第12章 文化传统及其对和谐心智模式的影响
第13章 “和谐”的文字学解读与和谐意旨
第五卷
第14章 文化传统中和谐认知图式的矩阵结构
第15章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谐信念
第16章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维方式
第17章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谐行为方式
第六卷
第18章 扎根理论方法应用设计
第19章 开放性编码分析
第20章 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
第21章 扎根理论研究评价与理论发现
第七卷
第22章 心智模式概念厘定与文化传统中的心智模式
第23章 和谐心智模式概念模型建构
第24章 员工和谐心智模式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模型与研究假设
第八卷
第25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26章 和谐心智模式分问卷开发
第27章 正式调查问卷的形成
第九卷
第28章 人口学变量对和谐心智模式的影响
第29章 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第30章 实证研究结果小结
第十卷
第31章 本研究的整体结论
第32章 和谐心智管理与开发的提出与框架
第33章 和谐心智管理的核心:从和谐心智到和谐人格
第1章 研究的缘由
一、管理的异化和重塑心智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给员工的待遇越来越高,但员工的忠诚度、工作主动性并不理想,甚至还助长了人性中的贪欲;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依然存在,这在很多组织中还有隐性扩大的倾向;企业员工的身心劳累程度越来越严重;管理的制度越来越多,但管理并未随之变得轻松;新生代员工对传统管理的挑战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到,但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管理异化问题。
(一)管理异化的产生
异化,一般是指人自己的创造物与人分离,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与人相对立,并使人的意识和活动从属于它。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就是“人对自己生产对象的丧失”,是一种自我的物质化,由此带来主体地位、主体意志、主体人格的丧失。可见,异化的核心也就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管理,是随着人类集体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其中加入了人的强力意志,因此,也就更易于产生异化。目前,人们对于管理异化的概念认知并不一致,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管理异化,简单说就是指组织个体的目标与组织整体的目标发生了偏移甚至对立”。这类定义所指的只是管理异化的一种表现形态,而不是管理异化的根源和全部。从哲学层面来看,管理异化是指管理被人创造出来却成为奴役人的工具,使得管理实践与人的主体价值发生了偏离甚至对立。综观历史可知,管理的异化是在管理的历史演进中一步步形成的。了解管理在历史演进中的异化过程对于理解异化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
在近百年来的管理科学与所谓的现代化管理中,管理异化主要体现在:(1)没有人喜欢被控制,但管理常常要控制人。于是,引发了管理与被管理的无穷尽的恶性博弈。(2)哲学早已经断言,人的主体性是不可剥夺的,可管理却将人变成了客体。与人的本性对立的管理模式只会走向其基本目的的反面。(3)传统的管理,一直是以管理者的意志为核心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管理者越是通过管理强化自己的意志,管理就越是疲惫不堪并且低效率。(4)管理一直以物质利益的诱惑作为主要管理手段,可没有人因此而满足,相反变得越来越贪婪。美国AIG公司丑闻无疑是这一管理悖论的现实注脚。
管理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科学”与“理性”的副作用。理性思维作为科技赖以发展的主要思维模式,被很多人认为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加以应用,这使得理性思维本身被狭义化而难以深化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略了情感、意志、想象、灵感以及直觉等这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科技被作为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而加以挖掘和创造,从而使科学技术改变了其原有的诉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科技商品化的现象,同时,人类自身的工具性也随之加强。(2)人类欲望的过度释放。现代社会的人在物质需求的内容与类别方面都空前膨胀,人既是欲望的主体,同时又变成了欲望的客体;同时,需求的精神性内容与物质性内容的割裂和分离速度也在加速,主体的精神也在日益被物欲绑架。(3)长期以来,各种管理理论的滥用加剧了人的异化。整个社会的运转是高度组织化、行政化和物质化的,出于对效率的考虑,整个政治和经济生活必然拒绝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个人被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运转。这样,人类个体必然牺牲部分个性以服从扭曲了的社会性,非理性的力量必然被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受到压制。由此可见,个人在群体面前的主体意志的丧失归根结底是一种不可逃避的人类困境。
从科学管理产生至今,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对人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趋于全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学界对管理异化现象并未视而不见,很多新的管理模式和思想一般都是为了解决已有的管理实践中的异化问题而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异化对于管理思想的演进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管理的异化几乎是与管理思想的繁荣并存的!必须指出的是,管理在解决一种异化问题的同时往往又制造了另一种异化问题。至今主流的管理思想基本上仍然把组织中的人作为管理的客体,把人看做是达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人自身并没有被置于管理的主体地位进行研究,人也没有被作为组织管理目的本身的一部分看待。正因为如此,尽管新的管理思想不断出现,管理名词不断翻新,有关组织中人的激励方面的理论越来越丰富,但管理实践中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说明,管理异化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管理异化对人主体性的压抑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中,主体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企业员工和谐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酒店餐饮企业为例_经管系列_博士文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