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本·中国的玉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玉饰起源
第二章 玉的概念
一 古人辨玉法则
二 近代玉石范畴
第三章 古老的玉石材种
一 玛瑙
二 青金
三 珊瑚
四 水晶
五 砗磲
六 绿松石
七 岫玉
八 白玉
第四章 远古玉崇拜的传说
一 原始部落的玉刻标志
二 氏族领袖的玉石光环
三 从乐器起源到中华玉振之声
第五章 玉石见证的史前史
一 从新乐到红山——中华第一龙的惊世雄姿
二 从仰韶到龙山——中原各民族的统一
三 从河姆渡到良渚——东方文明的曙光
四 从石峡到卑南——民族大家庭的融合与风采
第六章 华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
一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伟大成就及三大特征
二 全国规模玉崇拜观念的形成
三 为华夏文明奠基
第七章 玉石与国家神权政治
一 早期国家用玉礼仪的诞生
二 妇好墓玉器
第八章 氏族巫觋和商代儒术的玉石渊源
第九章 西周政治变革的玉文化成果
第十章 中国古代最完整的玉文化理论——“三礼玉论”
一 国家统治的管玉机构
二 政治经典的玉器形制
三 行政典章的用玉分类
第十一章 玉宝概念之内涵
第十二章 春秋辩玉诸子争鸣
一 儒家学术:从褒玉起家走向反面
二 道家理论:非宝而言他
三 法家观点:痛贬与伐跶
四 时代进步的体现
第十三章 玉石文化与统治形象
一 万物主宰
二 天地之精
三 道德楷模
第十四章 传国玉玺的故事
一 古玺传承刀光血影
二 赝伪不绝欺人诬天
第十五章 大汉天子们的痴迷
第十六章 舆服用玉的奇观
一 冕旒
二 圭笏
三 玉辂
四 宝玺
第十七章 玉书与史实
一 秦惠文王祷告上天之玉
二 山西侯马东周盟誓玉书
三 唐玄宗封禅玉简
第十八章 儒道释关于玉宝的说教
一 董仲舒籤讳神学中的玉石神籤
二 佛门极乐世界的玉石场景
三 祈求长生不老的玉石仙药
第十九章 统治者敛宝
第二十章 石破天惊拥抱未来
后记
第一章 玉饰起源
现代科学知识表明,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大约经过了一两千万年之久。真正的人类出现,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一二百万年前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那是一段遥远而漫长的洪荒古史。史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称这段历史为原始社会中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大约是在距今1万年前才跨进新石器时代的。在我国,真正进入到文明社会也才只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从这段时间表上可以看到,“人猿相揖别”就是指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的那个时候起,一直到今天的100多万年的历程。人类在自己“小儿时节”百万年的成长史上,留给现代人类最丰富的资源,要算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已。但是,我们的祖先正是从磨过的石头之中,发现和创造了传之万古千秋的玉石文化。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当人类还居处于原始荒原的时候,他们所能获得的最早工具,就是捡拾自然界的石块和树木,用以猎取野兽或者采集植物的果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石打石的办法,把石头变得更加锐利、更加方便于使用。这正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直到新、旧石器交替的时期,人类才逐步学会了打磨石头,使石器变得更加光洁和明亮。玉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产生的。
我们的祖先在和石头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和石头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捡取自然界中各种石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颜色比较鲜艳、光泽比较明亮、纹理比较别致、质地比较坚硬的材料,便会油然产生喜好和珍惜的心理。这说明色彩和硬度让人们的大脑产生了审美反映。这是人类进化的成果。这种感觉开始还是出于人的本能,后来便上升为一种原始的审美形式。久而久之,这些漂亮的石头就被归为一类,称之为玉。这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玉石的起源。古代关于玉的定义“石之美者”,就是依据这个过程而来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人不可能总是停留在捡取美石的层面。制造石器本来就是原始人类的特长。他们将那些稀奇、美丽的石头进行仔细的雕琢,刻制成自己喜爱的形态,再经过认真的打磨,使之变得更加明亮和动人,甚至钻上一个小孔,串上一根自捻的小绳,将这枚玉石挂在胸前。这既是首饰的起源,也是玉器的滥觞。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个动作,这意味着人类开始产生对美的追求,具有了求美的行为和创造能力,标志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开始,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进步。
田野考古发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史前实物,向现今的人们展示和证明了这一段艰难和漫长的历史。例如早已闻名的北京猿人,就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时,周口店地区山林密布,禽兽遍野。考古工作者在他们的洞穴里发现了许多用水晶、蛋白石打制的器物。这些器物在当时还是做工具使用,说明那时的人们还没有把它们从石头中分离出来。但是,这些材料一直到今天都被人们称之为玉石,说明中国原始人类和玉石的早期接触至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越绝书》说:“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为宫室凿地。”这里所说的“兵”,就是指玉工具。说明到了这个时候,先民们已经能够把玉和石头区分开来。例如在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临潼姜寨少女墓中,发现了专用于装饰的玉坠。这枚玉坠距今有六七千年之久。
[1]
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出土有花形玉串饰、穿孔玉铲、镶嵌松绿石的骨雕筒等。这些器物不再是玉石不分的工具,而是相当优美的艺术作品。这里不仅有单纯的玉器,还有玉石镶嵌的早期作品。这一切都表明当时氏族内部已经有了专门的雕琢技术力量,而且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2]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层中,出土的玉器更是精美。特别是山东日照发现的著名玉锛,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交替时期的一件作品。它上面的神人兽面纹饰具有浓烈的象征意味,没有纯熟的琢磨技艺是不能造就的。这种纹样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商周的青铜器上。它已不是一般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而开始具有王家的特征,被当作人群中上层人物的礼仪用品和身份象征。
我们把玉石的历史综合起来,可以大致理出一条这样的轨迹:
人类在石打石的过程中发现了美石——进而便能够识别玉材和琢磨玉器——开始是作为人身装饰——后来逐步将玉器和其他材料相结合,作为镶嵌器物的用途——再后来就能够创作单纯的艺术品,表达人的审美意识——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读本·中国的玉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