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金耀基著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6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金耀基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4.
CAEBN:7-001-000-60600474-5
分类号:中华文化-研究 K2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金耀基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6.4.28
更新时间:2016.5.19
上架建议:文化史
本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0603-8
出版时间:2016.3.1
目 录
前言
中国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转向”的漫长革命
东亚另类现代性的兴起
儒学、现代性与亚洲的民主
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诠释——论香港的理性传统主义
现代化、现代性与中国的发展
现代性、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金耀基
前言
自1966年出版《从传统到现代》到今年(2015年)出版《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前后恰恰是半个世纪,我撰写《从传统到现代》时正值三十而立之年,而今为此书写“前言”时已是八十的老年了。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之研究是我一生学术志业之所在,五十年的书写一半是直接或间接环绕着这个学术课题的。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是应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李怀宇先生的邀约而辑文成书的自选集。此书可以看作是《从传统到现代》一书的承续与发展。这个选集所收的九篇文字是我半个世纪中,在不同时间,对中国的传统文明在现代转型中出现不同层面与层次的“问题”的论述。各篇之间,互有贯通,间多重复,但皆独立。下面我拟对每篇文字作一简介,以助读此书者更多了解我撰文之动念与用心。
首篇《中国现代化与文明转型》一文是我半世纪来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研究的最新一篇文字。这是2014年3月我在台湾高雄西子湾中山大学“余光中讲座”的讲词。此文是对历时150年、跨越三世纪的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综合通贯之诠释。我特在此文中疏解我近年提出的中国现代化的三个主旋律,即(一)从农业社会经济到工业社会经济;(二)从帝制君主到共和民主;(三)从经学到科学。这三个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不止是造成了社会的大转变,而更是造成了中国的传统文明向中国的现代文明的大转型。百年来,中国现代文明的出现是真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的现代化》一文是我半世纪里中国现代化书写的第一篇文字。它也是我1966年出版《从传统到现代》一书的中心论述。自我撰写此文时起,中国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唯一的出路,成为我的信念。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很不平坦,甚至是荆棘满途。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台湾出版《从传统到现代》时,中国大陆却正爆发了全面反现代化的“文化大革命”。令人欣慰的是,197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推行“四个现代化”,重新回到百年现代化的轨道上,拙著《从传统到现代》也于此时在我不知悉情形下,有数个不同版本出现在神州大陆。当拙著的增订版2010年在北京法律出版社问世时,中国大陆在现代化上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五十年前书写《中国的现代化》的作者的我,内心的感受,不言可喻。《中国“现代转向”的漫长革命》一文,写于2000年,距《中国的现代化》一文已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中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的荒墟上重上现代化的征程,并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当第三个千纪年(2000年)来临之际,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都已晋身为新兴的工业化社会。事实上,中国在进入第三个千纪年或二十一世纪启始之日,中国在经济、政治、教育、学术等领域已全方位地转向一个现代型的社会文化。我此文指出,中国的“现代转向”是15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所展开的。中国现代化自十九世纪中叶,因鸦片战争引发的曾(国藩)李(鸿章)洋务自强运动起,历经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前后跨越三个世纪。我借英国雷蒙德·威廉斯(R.Williams)的名著《漫长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的书名来叙说中国现代化的漫长的社会、文化根本性变化的历史。
《东亚另类现代性的兴起》一文是2001年春在柏林举行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之论文的中译。此文我是把中国的现代性之构建放在一个世界框架中来讲的,并且我是把中国现代性的兴起与东亚之全面崛起连系起来的。东亚在世界文化地图上形成一个“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与儒学有千丝万缕的关连。无疑地,二十世纪下半叶,东亚之升起是一最耀眼的世界现象。东亚各国在长期现代化中构建了具有东亚文化性格的现代性。文中所谓“另类现代性”是对应于三百年来最早出现的“西方现代性”而言的。
《儒学、现代性与亚洲的民主》一文是1995年1月在夏威夷由夏威夷大学与东亚文化中心合办的第七届“东亚哲学家会议”中宣读的论文之中译。此文之作在思考中国的现代文明秩序之构建中中国现代政治秩序的问题。无可讳言者,共和民主是中国建国的宪政理念,民主又是建构中国现代政治秩序必经之路,但民主在实践上有多种形式。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中国的民主实践必不可能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89年东欧的民主化浪潮高涨时,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喊出“历史之终结”之声,他说我们正目睹着人类意识形态演化过程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政体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