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部曲一·她名叫蝴蝶》作者:施叔青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mb。
书籍内容:
簡介
〈道不盡的香港〉劉登翰
我的蝴蝶(代序)
序曲
第一章 她名叫蝴蝶
第二章 公元一八九四年 香港的英國女人
第三章 紅棉樹下
第四章 有關姜俠魂的傳說
第五章 重回青樓
第六章 夢斷東莞
香港三部曲之一《她名叫蝴蝶》施叔青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簡介
十九世紀末期,東蕪農村小女孩黃得雲被人綁架到香港做了紅妓,後來母因子貴,成了香港上層社會的名流。一個苦難少女及其後人的際遇經歷,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一八四二年開埠以來的發展歷程。
第一部《她名叫蝴蝶》
黃得雲被擄到香港時才十三歲,經倚紅閣一番調教,專門侍候洋人,在擺花街艷幟高張。四年後,香港突然爆發了一場鼠疫,人們成批地死去。黃得雲離開妓院,成了潔淨局代理幫辦史密斯的情婦,並住進了跑馬地唐樓。她癡心一片,沒料到懷下了洋人的骨肉後卻遭了拋棄,而她已無法重返青樓──
文筆古艷淒婉,「讀來像凝視一幀古風泛黃的照片」。
這不是一部純靠虛構的小說,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的一部家族史,作者認真地研究了歷史,著力去營造那個時代的風情背景與氛圍;一八九四年鼠疫、一八九八年英人強租新界、香港兩次大罷工、日據時期、七十年代中產階級的興起、香港經濟的起飛──香港的百年大事依附著書中人物,穿插著離奇的掌故傳說,「隨著時代往前推展」,以圖涵括百年來的香港。全書還以濃墨重彩刻畫了不同時代在香港生活的洋人:他們的生活、習俗與心態。描述生動而審視深入,這在今人的文藝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道不盡的香港〉劉登翰
對於現代中國人,香港曾經是壓在他們心上的一塊「病」,中國滿目瘡痍、備受欺侮的現代史,就是從香港開篇的。然而,在某個國門鎖閉、萬馬齊喑的時候,香港又曾經是人們心上的一個夢:香港的繁華和現代化,誘使著人們睜開久被蒙住而有些暈眩的眼睛,去張望域外那個異彩紛呈又讓你眼花繚亂的世界。
這是一個謎一樣的香港:血淋淋從我們母體割去,卻又筋脈相連地留在我們母體身邊的香港;曾經只是荒蕪,卻又突然艷若桃花地在我們家門口爛漫起來的香港!
因此,當讀者諸君拿到這部書時,一定會感到它沉沉的份量。儘管「九七」前後,鋪天蓋地而來的有關香港滄桑的出版物,曾經敗壞了我們的胃口;但這部作品仍能以它獨特的敘說,將我們領進香港這段神秘的歷史隧道,讓我們充滿了津津有味的閱讀期待和興致。
這個傳奇般的施叔青!
當我閱讀施叔青時,我有時忍不住會想,這個出生於台灣,留學於美國,而後隨著哈佛畢業的夫婿移居香港十八年,其間又不斷出入台灣──大陸、東方──西方的女作家,彷彿是「上帝」的特意安排,天生就應該來寫香港的。毋怪乎她自己也有這樣良好的感覺:「我覺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像香港這樣有利於我的寫作。」〔舒非:《和施叔青談她的香港的故事》,見《一夜遊》,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五。〕
施叔青曾經寫過台灣,那是她童年經驗中被打上精神分裂症現代病的一個傳統的鄉土世俗社會;施叔青也曾經寫過美國,那是在兩種文化夾縫中的海外中國人眼裡,交織著希望的神秘感和失望的現實感的一個無法植根的異邦;當然,在這部「三部曲」之前,施叔青還寫過香港,那是一個華洋雜處,最靠近大陸,卻又不同於大陸的雜爻的世界。她最初目光集中在因本世紀中葉一場巨大的政治變革而被迫棲落到香江岸上的那群絕處逢生的離雁。這是一個和白先勇的《台北人》相似,卻又相異其志,在落寞與懷舊中仍然存有期待和自信的群落。在這從台灣、美國、再到香港的一系列創作中,施叔青顯示了她多樣的,各不相同卻又充滿了張力的藝術稟賦。一方面,她是十分感性的。她以一個女性的敏銳感覺著世界,豐滿地流貫於自己筆下的人物。另一方面,她又是相當理性的。在從事小說創作的同時,她也做理論研究,關於東方和西方戲劇的比較,關於梨園戲、歌仔戲、南音的藝術探源,關於自己家鄉鹿港古城的田野調查──這種理性,使她稔熟西方的各種時時翻新招數的文化分析理論,有意或者無意地凝合在自己的創作中,從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到時下當令的後殖民主義。以致有論者要以為她的創作「有部分意圖是寫來給學術理論分析的」〔見李小良:《否想香港》第四章《「我的香港」──施叔青的香港殖民史》。〕,「已具有教科書的意義」〔王德威:《殖民世界的性與政治──評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之二〈遍山洋紫荊〉》,《讀書人》一九九六年一月號。〕。這種藝術理性使本就廣受西方文化儒染的施叔青的藝術觀念顯得現代和前衛;但從施叔青整個創作的精神底蘊分析,她又是很寫實和趨近傳統的。對於浸淫著地域文化的民情、習俗和風物,她有一種極具女性稟賦的細微觀察;對於落寞於時代變遷的社會心靈,她有一種真誠的特殊敏感。她雖並不刻意去敘寫社會問題,但她總是能從自己人物的精神底蘊中,不露聲色地觸及到或大或小的種種社會問題。這些都會讓我們想起《紅樓夢》,想起張愛玲甚或白先勇。這是一顆關注民瘼人生的文學心靈,是中國文學傳統中最可寶貴的人文精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很現代很新潮的施叔青,又是很傳統很具寫實精神的。
感性和理性,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這一切準備著施叔青的一部大製作。
於是我們讀到了「香港三部曲」。
這是一個獨特的故事:一個在上個世紀末從東莞的鄉下被綁賣到香港淪落為妓的不幸女人,由於種種偶然的因緣,在香港近百年崛起的歷史夾縫中跌宕發跡的家族傳奇。家族史小說在我們的文學傳統中,從來就不僅僅只是「家族」的故事。它只是藉著一個家族的變遷,發跡或衰敗,濃縮著一個地區、一個族群,或者放大一點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跌宕的信息和影子。事實上,當施叔青以她獨特的敘述,十分感性地來講述黃得雲這個風塵女人的傳奇經歷時,她同時更為理性地展開著的,是交錯在這個風塵女人命運中的香港歷史,特別是在第一部《她的名字叫蝴蝶》。我甚至以為不應該僅僅只是以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部作品。比起這個不幸而「幸」的風塵女人的命運,施叔青似乎更為關注香港這塊殖民地的歷史本身。黃得雲這個不幸女人,只是偶然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港三部曲一·她名叫蝴蝶》作者:施叔青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