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四版前言
人类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和相应的理论,这是所有要以教育为职志的人们都必须去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否则人们将难以胜任教育职业。所有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教育制度和理论不是某些个别人物的发明创造,而是古往今来一代代教育先行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人类数万年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没有教育家数千年教育理论思维的积淀,要创造出当今所见的这套成熟的制度和理论,那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数千年来自有一套传递文化、化育民众的有效做法,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这些传统既包含着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虽历经数千年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冲刷,仍然对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就告诉我们,想要透彻地读懂当今教育,就须先读懂当今教育是如何由来的,即学习过往教育的历史;对过往的教育认识越深入,对当今教育的理解就会越深刻,对未来教育的把握也会越清楚。所以,过去的教育尤其是其中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从事当下和未来教育时可以凭借的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历史学科,与其他大多数教育学科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而是以不再变化、过往年代的教育思想、理论、制度、学校、课程、教学、教材及相关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等为研究对象的,它研究和总结的是过去的教育问题和经验。由于社会变迁、时代兴革,今非昔比,如果想要从学习教育历史中立竿见影地寻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良策,恐怕是一种苛求。作为基础学科和历史学科,它给予人们的是学科意识的培育、理论的熏陶和使命感的养成;它给予人们一双历史的“慧眼”,帮助人们形成教育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的历史感,即以发展的观念、过程的意识、联系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教育,更聪明地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
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出于不同的课程目标就会有不同的内容选择。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不作为重点。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上述诸项是我们力图体现于本教材中的。据我们的自我反思,本教材有以下特点:知识全面系统、史料翔实、论述深入、观点明晰、信息量大、体例紧扣教学要求、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等,比较适合教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
中国教育史作为师范学校和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开设,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为配合课程实施而编写的教材也有上百种之多。多年以来,中国教育史课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全凭执教者对本学科性质、功能、内涵的理解,结合时代需要而定,有的进而在此基础上编写成相应的教材。1990年代初,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对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适应了这一需要,并被国家教委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于1992年出版第一版。教材出版后,为全国诸多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所选用,累计印刷8次,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还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项目。
为了适应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在听取使用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教材作了修订:局部调整了古代部分,对近现代部分作了较大改动,将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线索梳理得更加清晰,突出了教育思潮流派,尤其是调整了对现代教育的评价。教材于2000年出版,第二版教材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先后印刷19次,第一、第二版累计印刷达271600册。
教材使用面越广,我们感到的社会责任就越重,这也鞭策着我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本教材。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道路、中国文化、学习西方等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这促使我们对教材再次进行修订。修订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教育的历史与经验,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资源。为此,我们更新了部分教材内容,补充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调整了一些章节,使主线更明晰、重点更明确,更加彰显教材的专业性,并增设了一些辅助教学的要件(如导读)和图片等,以帮助阅读和理解。本教材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9年出版第三版。在各高校纷纷自编教材的竞争形势下,本教材依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到2019年6月,已经印刷29次,印数达522800册。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一方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其重要内涵是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年轻一代。于是,我们考虑教材的第四次修订,此次修订的任务是:深入思考与总结中华民族究竟有哪些可以传承的教育传统;反思教材所选入的教育人物是否足以表现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变革。我们事先做了一些理论研究,这是此次修订的依据。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不断整理出版,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它可改变我们对教育历史固有的认识,这些也成为此次修订的依据。
本教材的修订,于2016年春先后被立项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基于学校变革的中国特色理论研究”子项目和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的编写修订工作承担者仍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师为主,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也参与了编写修订。负责各章的编写修订人员如下:孙培青(第一、二、六章),杜成宪(第三、十三、十四章),王伦信(第四、十、十一、十二章),胡金平(第五章),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 插图1
书籍《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