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九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5
ISBN 978-7-221-15873-4
Ⅰ.①中… Ⅱ.①牟… Ⅲ.①哲学-研究-中国 Ⅳ.①B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8799号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22-2019-057
本著作物经北京时代墨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理,由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
书 名
中国哲学十九讲
zhongguo zhexue shijiu jiang
著 者
牟宗三
责任编辑
钱海峰
封面设计
仙 境
出版发行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
社 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天会展城会展东路SOHO办公区
贵州出版集团大楼(邮编:550081)
印 刷
三河市冀华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880×1230mm 32开
印 张
12.25
字 数
296千字
版 次
2020年5月第1版
印 次
2020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221-15873-4
定 价
45.00元
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010-82069336
序
予既写《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以及《从陆象山到刘蕺山》诸书已,如是乃对于中国各期哲学做一综述,此《中国哲学十九讲》即综述也。此《中国哲学十九讲》乃1978年对台大哲学研究所诸生所讲者。当时口讲本无意成书。诸同学认为将各讲由录音整理成文,可供学者悟入中国哲学之津梁,否则茫茫大海,渺无头绪,何由而知中国哲学之面貌耶?如是,由陈博政、胡以娴、何淑静、尤惠贞、吴登台、李明辉六位同学分任其责,而以胡以娴同学尽力独多。诸同学之辛劳甚可感也。吾顺其记述稍加润饰,期于辞达意明,虽非吾之行文,然较具体而轻松,读者易顺之而悟入也。于所述者尽举大体之纲格,不旁征博引,缕述其详;欲知其详,当回看上列诸书,知吾之所述皆有本也。无本而综述,鲜能得当,此不得曰综述,乃浮光掠影也,故多肤谈而错谬,不足为凭。综述已,则各期思想之内在义理可明,而其所启发之问题亦昭然若揭。故此《中国哲学十九讲》之副题曰“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蕴含之问题”。简述明固有义理之性格,问题则示未来发展之轨辙。继往开来,有所持循,于以知慧命之相续绳绳不已也。是为序。
1983年7月
目 录
序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我们这个课程叫作“中国哲学的特质”。我以前写过一本小册子,也叫这名字
(1)
。那是我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所做的讲演,一共有十二讲,每次只讲一个小时。那个讲法比较简单,因为它是校外课程,是讲给社会上的好学之士听的,听众的程度比较浅,而且不一定是学哲学的。他们只是想了解一点中国哲学的常识。
我们要想了解中国哲学的特质,有一个方式就是按那本小册子的讲法,直接从正面叙述,把它的内容简单地表示出来。还有一种方式是比较高层次的讲法,这就不能像那本小册子那样讲。这种讲法是带点批导性的。这种讲法,如果我们用普通的逻辑里面的名词来说,这是第二序(second order)上的讲法。那本小册子的讲法,是第一序上的讲法,只是正面把中国哲学的内容叙述出来,没有批导出它所蕴含的问题。
这种第二序的讲法,当然层次高一点,同时,我们也假定你对中国哲学这一条思想流的内容知道一些。中国哲学大概有些什么内容,你们可以自己去看,先有个基本知识。我们采取第二序的讲法,是就着你已经有的基本知识来重新加以反省、衡量,来看看这里面有些什么问题以及在其他的哲学史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来限制和衡量。
再进一步说,要用这种方式讲,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是讲中国哲学的特质,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有非中国的哲学,比如说西方的哲学、印度的哲学。这样一来,首先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平常人们都说,哲学是讲普遍的真理,哪有什么中国与西方之别呢?但是,事实上有分别,这样一来,哲学就不只有普遍性了,它也有特殊性。另外,还有一些人说,哲学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的哲学、共同的哲学。就着个人讲,只有你的哲学、我的哲学、他的哲学;就着国家民族讲,只有中国哲学、英国哲学、德国哲学,没有说是有个共同的哲学。这也是一种说法。但是你反过来说,凡是哲学的真理都是普遍的(universal)。哲学里面建立一个概念、一个原则,通常都是有普遍性的。比如说,孔夫子讲仁,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是中国人,但是孔子讲仁并不是单单对中国人讲。孔子是山东人,他讲仁也不是单单对着山东人讲。他是对全人类讲。人人都该有,所以“仁”这个概念不是具有普遍性吗?又比如说,西方这个文化系统,是顺着希腊、罗马、希伯来这三个来源下来的,即希腊的科学、哲学,罗马法以及希伯来的宗教。可是,同样是顺着这三个来源下来,英国哲学就和德国哲学不同,和法国哲学也不同。不同归不同,它们三个又属于同一个系统。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普遍性、特殊性两面都讲,不能只讲一面。
我们在正式讲中国哲学的特质以前,要先考虑这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今天,我们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哲学十九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