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内容提要
序言
主讲者简介
第一讲 古代道路与桥梁
第二讲 中国的舟船文化
第三讲 中国古代陆上交通工具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为“科学文化大讲堂”系列,由著名专家学者为领导同志授课的讲稿整理、集结而成。这一系列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史各领域,包括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农学、生物学、医学、陶瓷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矿冶技术、机械技术、水利技术、交通技术、军事技术等知识体系,共计16分册,48讲。
本系列丛书已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英文版已输出到国际顶尖学术出版集团Springer,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为系列之一,本书根据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席龙飞教授、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为领导同志授课的讲稿整理而成,包括古代道路与桥梁、中国的舟船文化、中国古代陆上交通工具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各种道路和桥梁、舟船技术的发展历程、各种陆上交通工具等,内容丰富、论说客观,旁征博引之处甚多,可供广大读者阅读。
版权信息
书名:《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
作者:戴吾三、席龙飞、孙机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6日
ISBN:978-7-89424-130-6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 言
现代科技构建的宏伟大厦,不断改变着人类文明进程和日常生活,并以其无限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的心灵。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科技的起源、发展过程与历史作用,却是整个文明史中人们了解得较少的部分之一。自20世纪中叶科学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以来,科技与人文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向古往今来在人类进步历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这一新兴学科。其深刻意义恰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在半个世纪前概括所谓新人文主义纲领时所表述的那样——是双重的文艺复兴:对于人文学者,是科学的复兴;对于科学家,是人文的复兴。
中国科学院早在1954年即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又于1957年初成立了独立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所。科学史所虽然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也很重要。这是因为我始终认为: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不竭的长河,技术是人类对生存发展方式不倦的创造。研究科学史,本质上也就是研究人类创造的历史,继往而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8年,科学史所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任务。这一系列讲座始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与“中国古代科技概况”的纵横开篇,对于“科学史上若干理论问题与李约瑟难题”作了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其间贯以“天算农医”等知识体系,“四大发明”以及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共计44讲。科学史所也精心聘请了所内外久负盛名的资深专家,以及目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中年科研骨干共同担任主讲人;历经试讲、讨论、修改等过程,使得每一讲的内容皆达到内容丰富、论说得当,体现了最新研究水平,因而得到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赞赏。讲座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又对各自的讲稿进行了认真整理,集结成书付梓,意在能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分享这一学术成果。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与众多令世人瞩目的古代科技成就,我对此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了解这些,既可丰富文化素养,又有“以史为鉴”的重要意义。当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考察科技发展的规律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各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及其动因、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化与后发国家科技发展的态势、各国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培育途径、国家目标与科技规划及计划、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路径、当代重要前沿学科的发展脉络等等问题时,可以在追踪演化脉络的基础上揭示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科技发展方向、路径的选择和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分析。再者,虽然兴起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已无明显的地域区别,但仍与不同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因而以国际视野开展中外科技发展、传播、学派比较研究,同样是了解与研究科学史的意义之一。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深刻地改变着物质世界,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如何解决经济迅速发展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推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创新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科学史所的研究人员率先在国内就科学技术的文化内涵、科学活动的社会环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容性问题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这对在追求自主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以科技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环境促进和保证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体系、共建和谐社会,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对于关注科技史事业与文化建设,投入人力、财力,使得本书能以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形式面世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亦致以由衷的感谢。
交通技术
主讲者简介
第一讲 古代道路与桥梁
戴吾三
1953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研究所教授。兼任《艺术与科学》副主编等职,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天工开物》嘉宾和学术顾问。主要从事科技史、技术与文化研究,近年著述有《考工记图说》、《成语中的古代科技》、《汉字中的古代科技》;主编《中国科技典籍研究》;合著《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科学与艺术》等。《成语中的古代科技》2004年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购买版权,《汉字中的古代科技》获北京市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CCTV科技频道改编成40集系列短片。
第二讲 中国的舟船文化
席龙飞
满族,1930年生,吉林梅河口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造船工程系。先后执教于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1997 ............

书籍插图:
书籍《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 - 插图1
书籍《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戴吾三、席龙飞和孙机讲交通技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