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鲁西奇著.—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2015.10重印) ISBN 978-7-5633-8770-0
Ⅰ.①中… Ⅱ.①鲁… Ⅲ.①中国历史-研究 Ⅳ.①K2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60618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
出版人:何林夏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 mm × 1 240 mm 1/32
印张:15.25 字数:333千字
2014年10月第1版 2015年10月第3次印刷
印数:7 001~10 000册 定价:42. 00元
目录
空间与历史: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代序)
一、“空间”的力量及其意义
二、“区域多样性”与中国历史发展
三、核心与边缘: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与“内地的边缘”
四、村落与城市:传统中国乡村聚落
五、多元、统一的中国是如何可能的?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
一、景观多样性
二、历史进程与道路的多样性
三、区域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二、适应、抉择与互动:历史道路区域性差异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
一、三大经济带格局的形成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变动
三、影响地带性差异之形成及其变动的诸因素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一、冀朝鼎的“基本经济区”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二、“核心区”概念的重新界定
三、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与王朝国家的地方控制方式
中国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
一、秦汉时期的核心区及其转移:从关中到“三河”
二、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关陇、河东与河洛
三、六朝及南唐、南宋的核心区:宁镇与江淮
四、中晚唐五代与北宋的核心区:汴洛与河北
五、辽金元三朝的核心区:从草原到燕地
六、明清两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南北直隶与畿辅
七、结语
“内地的边缘”:传统中国内部的“化外之区”
一、隙地、蛮荒以及帝国疆域内部的“化外之区”
二、“内地的边缘”的区域特征
三、“内地的边缘”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边缘”的“核心”:白莲教“襄阳教团”的形成与扩散
一、问题之提出:传统中国秘密社会的结构性特点
二、明清时期的鄂西北地区:“异端的渊薮”
三、清中期鄂西北白莲教传播的“核心区”及其“核心集团”
四、跳跃式传播:“襄阳教团”的扩散及其方式
五、边缘区域内边缘人群中“核心集团”的凝聚与分散
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一、城市:权力运作的场所和工具
二、城墙:威权的象征
三、城墙内外:城市的空间分划及其意义
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研究理路
城墙内的城市?——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再思考
一、问题之提出
二、城墙之有无
三、附郭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一、问题之提出
二、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三、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四、从散村到集村: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
五、散居与聚居形态下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方式的差异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版权信息
空间与历史: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代序)
一、“空间”的力量及其意义
所有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如果说时间是历史学考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的话,空间就是地理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显然,因为世界的所有表象乃至其本体都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下,所以,历史与地理就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核心,时间与空间的观察视角与分析方法也就是认知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的大多数学问都是“历史地理学”,或至少以“历史地理学”为基础,因为几乎所有学问研究的对象都在时间与空间里,而其研究方法也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分析方法。
时间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咿呀学语的孩童,一天天长大,然后结婚生子,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是时间的赐予;人类从匍匐在大自然面前瑟瑟发抖、无可奈何的原始人群,成长为可以较大程度地利用自然、控制自然的高智能群体,这一过程是在时间里完成的。同样,时间让我们忘却悲伤和屈辱,抚平身体与心灵的创伤;时间让无恶不作、不可一世的权贵与富豪终究成为一堆白骨,让铁骨铮铮、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在记忆与传说中永生,让荣华富贵和穷困潦倒都随风飘去。凡此,都是时间的伟力。不仅如此,正是因为有可记忆的时间,我们才能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并给自己的“今天”下定义;正是因为有可记录的时间,人类才会有可供建立有序与结构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有时间,人类的知识才得以累积,并逐步形成越来越庞大但仍然有序的知识体系。毫无疑问,时间塑造了人类和我们每一个人,给人类和我们自己以一个“身份”和界定,使我们拥有可借以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并给我们提供了思想的“先验架构”。
空间与历史: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代序)/
那么,空间的力量表现在哪里呢?或者说,空间是怎样拥有并展现自己的力量的呢?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没有桌椅的教室里(即在每个方向都一样的平面内),老师任意选择一个位置,学生散立周围,以便看到老师,并听到老师的讲话;他们的排列易形成半圆形,成排地面对老师,而且是密度很高地靠近老师。在这里,老师与同学们组成一个“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区位”),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 每个人的目光都指向一定的“方向”,并共同构成一种存在内在“关联”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老师的“位置”构成了空间的中心:学生们自然而然地面向老师,形成向心性,从而在空间感觉上强化了老师的中心性和权威。这就是“位置”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世界的某一特定位置上(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文化的位置),这个位置至少在最初是先于我们而存在的,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同时也界定、制约或影响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比如:一个秦巴山地山谷村庄里的少年,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与机会,与北京城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