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人的自觉
——费孝通传
李昇明 著
中信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李昇明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
ISBN 978–7–5086–4491–2
I. ①中… II. ①李… III. ①费孝通(1910~2005)-生平事迹 IV. 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49562号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著者:李昇明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电子书排版:张明霞
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 App:http://m.feishu8.com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我一生的目标,唯一的目标,
就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费孝通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江南遗梦
第二章 姑苏遗韵
第三章 燕京遗爱
第四章 英伦留学
第五章 昆明留声
第六章 北平留心
第七章 中流砥柱
第八章 冷雨凄风
第九章 东山再起
第十章 太湖戏水(苏南模式)
第十一章 瓯江逐浪(温州模式)
第十二章 珠江扬帆(珠江模式)
第十三章 丝路新语
第十四章 中原论衡
第十五章 渤海放歌
第十六章 东方大龙
第十七章 民族大观
第十八章 天下大同
后记
序言
大约三十年前,我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外交官有缘在访问欧洲途中想可敬可爱的老学长费孝通大师请教一些难题。我永远难忘: 他对祖国的忠诚那么真挚、对民族文化充满自尊自信、把外国优秀文化学得广博、严谨,而对中国农民和乡村发展的惦念那么像一个“双脚沾满泥水”的“最美”村委会主任或乡政府发言人。
今天,眼前这本难得的传记让这些经受了时间检验的印象更丰满、深化、鲜活了。唯一一点建议是。像要节约饭菜一样,本书中能省的字兴许可省几个。
祝贺这本佳作问世。其年轻作者喜欢乡村和山庄,常年关注县域经济。感谢他。
2014年4月23日,国际读书日。
自衡水去新乡途中
前言
路遥马力知,一介书生志。
乡土中国心,文章千古事。
初入江南水乡,最深的印象是雨水多,园林多,市井生活和文人生活两大传统曾经是泾渭分明。站立在士大夫留下的一座座江南园林面前,面对人去楼空之状,这种空洞的感觉形如当今社会。中国再也没有士大夫了,也失去了跳动的传统文化脉理,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些许远去的背影、声音,让后人百般惆怅,恍如隔世。自周朝以来,士大夫阶层有三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字、书画、诗词、小说、戏曲、哲学、医学等,说不尽有多少文化是由这个士大夫阶层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无论后人用多少笔墨去追思都不为过。江南烟雨凄迷,更让人感到凄迷的是,谁来回答,失去这个传承中国文化的士大夫阶层的损失有多大?与罗马帝国的放纵与崩溃不同,中国因拥有道德治国和精英治国两大传统,把各民族凝聚为一体,而得以延续到今天,以后是否会失去这个传统?青石板上的一路踏寻,期待历史发出回声。
人生已是太匆匆,一个士大夫阶层的离去何止是太匆匆,犹如一条大河的断流。2005年4月24日,很多人难以相信,费孝通先生真的走了,这让人联想到士大夫的最后离去,从此有看不到来者之感。如果说费孝通先生是一位文人,他这种文人有不一样的风骨,即使做了庚款留洋的英伦博士,也不会中心向外倾斜。他们这个优秀的文人群体要在那样的家庭、时代和语境中才能培育出来。费孝通先生回忆道,母亲的名字有个兰字,父亲爱养兰花。兰花为百草之王,有王者香,这是文人墨客的内心写照。他们有着另一种文化语言思维,这其中有些文化态度是天生的:敬惜字纸,积累自重,不会拆除历史文物,不会烧毁古籍书画;有些文化态度是变化的:有的文人抱着传统文明情结徘徊不前,有的文人则换着穿两套服装,一套中式和一套西式,如此,中西方文化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并存。费孝通先生属于后一种,他以自己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观感,写作了《江村经济》,介绍中国农耕文明;此后,以《中国士绅》介绍中国士大夫阶层;以《乡土中国》介绍乡土中国人的观念。他认为,这些乡土、这些农民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
而他自己,一次次地踏上以江南水乡为起点的道路。1930年,20岁的他从江南水乡出发,放弃了慢悠悠的小船,换乘火车北上求学,寻找自己的梦想。1936年,他带上江南水乡一个农村的调查材料远赴英国留学,比较了工业和农业文明后,个人的道路已经锁定,他认准工业下乡可以让农民“过河”,想象着亿万农民纷纷抵达工业社会的彼岸。他告诉中国人,他所认识的中国是被土地束缚的中国,一个纯粹的农业中国注定是一个饥饿中国,让农民“过河”,才能改造中国,请对农民高抬贵手。他诗意地想象,自己是乡土一滴水,如何融入大海中;他虔诚地相信,“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个废墟之上”,这个透亮的信念让他一次次做出生命的抉择:在抗战的烽火中,回到中国云南;在反内战遭暗杀的危险中,没有移居美国;在国民党的大败退中,不去台湾漂泊;在漫长的大右派生涯中,静待风云过去。在70岁复出的时候,他仍然不放弃理想,继续从江南水乡出发,推动乡村工业化,然后坐不暖席地四处奔走。
士大夫阶层从农业社会中来,肩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费孝通先生自觉地承担起使命,用尽一生的努力,促使中国从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完成了士大夫的最后使命。最终,当生命的帷幕落下,他长眠在从小深深眷恋的江南水乡,在童年戏耍过的地方,吴江市松陵镇的一个山坡上,回归绝对的宁静世界。有两个生死与共的女子伴随着他:同气相求的燕京大学女子王同惠,在第一次田野调查中不幸早早遇难;相伴一生的苏州女子孟吟,陪伴他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还有一首自我写照的诗《谒同惠碑有感》,在乾坤大地吟唱他的书生情殇和豪迈。他曾经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生在忧患和转型中的中国,耳边混杂着各种嘈杂声、嘶喊声和哭泣声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 插图1
书籍《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