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译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原道第一
征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铭箴第十一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讔第十五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镕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养气第四十二
附会第四十三
总术第四十四
时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前言
《文心雕龙》是中国中古时期一部伟大的理论批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文章学、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著者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其祖先避难南奔,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京口接近南朝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系当时一个重要城市,文化也比较发达。刘勰祖、父两代仕宦均不通显。祖父灵真,是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履历不详。父刘尚,做过越骑校尉小官。刘勰早年失父,家贫不娶妻,但奋发好学。从《文心雕龙》全书涉及的内容看,他对于经、史、子、集四部的许多典籍,都相当熟悉。刘勰约二十岁时,到定林寺(在今南京紫金山)依附著名僧人僧祐,相处十余年,博通佛教典籍,并帮助僧祐整理大量佛经,予以校定叙录。在这段时间内,他对文史典籍继续研习,并在三十多岁时写成《文心雕龙》。
梁武帝天监初年,刘勰开始步入仕途。初为奉朝请,其后历任临川王萧宏记室、太末(今浙江衢县)令、南康王萧绩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官位都不高。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为昭明太子萧统所爱重。萧统编纂的《文选》一书,内容多与《文心雕龙》相通,当是受到刘勰文学观的影响。后来梁武帝命刘勰与僧人慧震于定林寺编定佛经。完成后,刘勰对仕途不再抱有希望,遂出家为僧,改名慧地。其后不久便去世了。刘勰的生卒年,史无明文记载。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考证推论,约生于公元四六五年,卒于公元五二〇、五二一年间,比较可信。关于其卒年,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文心雕龙》一书,据清代刘毓崧《书文心雕龙后》一文考证,当在南齐和帝时(501)写成,也较可信。
除《文心雕龙》外,刘勰的著作,今尚存《灭惑论》、《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两文,都是宣扬佛教的。刘勰一生兼长儒学和佛学,他的思想也是兼综儒佛,只是由于著作的性质与内容不同,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文心雕龙》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写作的。《序志》篇说他写作此书,是企图“树德建言”,“名逾金石之坚”,这是儒家“三不朽”传统思想的表现。他自称是孔子信徒,原拟注释儒经,但因过去马融、郑玄等大儒这方面的工作已做得很深入,后起者难以成家,故转而评论文章。他认为文章渊源于儒家经典,对政治发生重大作用,文章应积极为政治、军事服务,这些都是儒家文艺思想的重要方面。《文心雕龙》前三篇,充分论述了作文必须宗法“五经”,以儒家圣人之道为准绳的道理。其宗经思想,还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是文学应当积极入世,服务于政治,因此不可能用佛家思想来指导。综观《文心雕龙》全书的思想实质,绝少佛家的影响,仅在个别场合,使用了佛书中的术语(如《论说》篇中偶用“般若”一词)。至于全书体系完整、论证精密,则当是受到佛典的启发。
魏晋南朝,道家老庄之学流行,且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周易》、《老子》、《庄子》是玄学的三部经典,号称“三玄”。这时经学也受玄学影响,士人诵习《周易》,即采用玄学大师王弼的注本。刘勰思想也接受不少老庄和玄学的成分,在《文心雕龙》中多有表现。《文心》全书称引《周易》、《老子》、《庄子》三书的言论颇多。他论文强调“自然”与“自然之道”,强调语言应简约精要,都显出老庄与玄学的影响。他虽然不满玄言诗,但赞美夏侯玄、王弼、何晏的某些论文“师心独见,锋颖精密”(《论说》),赞美王弼的《周易注》“要约明畅”,说明他对玄学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还是肯定颇多的。当然,《文心》全书中占主导地位的显然是儒家思想,老庄与玄学处于从属地位。
东晋南北朝时代,儒、道、佛三家之学同时流行。当时上起帝王,下至一般士人,往往同时接受两家以至三家之学。在政治活动领域,儒家仍占统治地位;而在其他领域,则释道两家的影响颇广泛,情况比较复杂。在一般情况下,三家之学可以互相容忍,并行不悖。刘勰一方面是企图积极用世的孔子信徒,同时又是卓有建树的佛典整理大家;一方面撰写以儒学为指导的《文心雕龙》,同时又写作了《灭惑论》等文章弘扬佛理。这种表面看来似乎矛盾的现象,如果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观察,就容易获得理解。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阐述道家、道教之学,外篇阐述儒学,全书判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著作可以兼容两家之说,何况一个人的不同著作呢?
下面简述《文心雕龙》的性质、主要内容和价值。
刘勰写作此书,原意是谈作文之原则和方法。《序志》篇指出,“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也就是讲如何用心写文章。《序志》又解释“雕龙”两字的含义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原来在战国时代,邹衍善于谈天说地,后来驺奭又发挥其学说,当时有“谈天衍、雕龙奭”之称。雕龙是指言辞修饰得很细致,有如“雕镂龙文”(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及注)。“岂取驺奭”句与《文心·杂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句一样,都是用反诘语气表示肯定,句末“也”字作疑问助词用。刘勰这里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文章注意写得美丽细致,他这部书细致地讨论作文之道,故采取过去“雕龙奭”的说法,名叫《文心雕龙》。如用现代汉语,大致可以译成《文章作法精义》。
《文心》全书共五十篇,除末篇《序志》为自序外,大致说来可分四个部分,以下分别略作说明。
自《原道》至《辨骚》五篇为第一部分,《序志》称为“文之枢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心雕龙译注》 - 插图1
书籍《文心雕龙译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心雕龙译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