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全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追溯阎家
追根溯源
自幼丧母
“虎市”失足
第二章 习武求取新经
考取学堂
留学日本
追随革命
第三章 响应武昌起义
朝鲜观感
初掌军权
改造军队
部署起义
起义成功
第四章 都督三路出兵
拥为都督
布告安民
三路出兵
回晋主政
第五章 以屈求伸得生存
推行新政
利用孙文
居屋檐下
府院之争
第六章 保境兴建设
保境安民
唯力是视
发展军事
六政三事
兴办实业
见风使舵
第七章 问鼎中央权位
改弦易帜
“清党”反共
出兵讨奉
轻取京津
山雨欲来
“唇亡齿寒”
第八章 拉战线混战中原
三角周旋
功亏一篑
反蒋阵线
电报论战
混战中原
政治善后
第九章 埋头搞建设
金蝉脱壳
老树根深
建设救国
再兴山西
“门楣生辉”
第十章 三个鸡蛋上跳舞
三方选择
守土抗战
组会救国
绥远抗战
“调停”西安事变
倡言“自强救国”
第十一章 整军抗战
总领军务
礼迎八路
太原失陷
重整晋系
晋西政变
勾结日军
借尸还魂
上党战役
第十二章 过去灰飞烟灭
破标停战
南北皆败
晋中惨败
困兽犹斗
临阵脱逃
第十三章 孤岛的晚年
假意调停
苦撑残局
十年隐居
终老孤岛
阎锡山全传
池昕鸿 编著
==================================
青苹果数据中心
Green Apple Date Center
(www.egreenapple.com)
前 言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阎锡山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山西历史上,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这是难以否认的。关于阎锡山,80年代前的学术界基本是以价值性认识取代了考实性认识,在教条化了的政治思维模式的约束下,“反动”的东西是一定要被打倒的,阎锡山一旦被界定为反动军阀,显然就没有生路了。可是,阎锡山毕竟被称为“山西王”,在20世纪的战乱时期,是辛亥革命的推力将他拥上了政治舞台的前沿,统治山西长达38年。
阎锡山政治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贯穿其一生的、以“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为指要的实用政治理念,这类实用政治理念一般体现在他的统治行为、制度、政策及思想观念之中。
第一章 追溯阎家
追根溯源
人挪活,几经迁徙的阎氏家族,在繁衍了六代子孙后,便有了兴旺的阎氏家族,渐渐成为亦农亦商的般实之家。
五台山,与峨嵋、普陀、九华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五峰环抱,风景秀美,是著名的“清凉胜地”。
五台县,因五台山而得名,同样闻名于世。
流经五台县的滹沱河水,曲曲弯弯,来到了一个有近千户人家的大村子边,这个村子便以此得名“河边村”。
河边村,得川流不息之滹沱河哺育滋养,拥有数千亩良田沃土,既利稼穑,又有交通之便,富裕繁华自盛唐而始。因此,当地一直流传着“县不如镇,镇不如村”的说法。
河边村背靠文山,地势自然起伏,南北绵延五华里,依山而筑,形成各具特色的十八个堡子。其中的一个堡子坐落在村东南的土丘上,堡中建有供奉主管功名禄位之神的“文昌庙”,因而被称为“文昌堡”。文昌堡虽位居河边要地,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记载的内容。它的出名是得之于一个叫做阎锡山的人物。
阎锡山祖籍洪洞县,先世早在明洪武年间即从洪洞棘针沟移民到阳曲县坡子街,再从坡子街移居五台县长条坡。
阎氏家族何时迁居河边村,因年代久远,已是一个无法考证的问题了。但据乡人传说推算,阎氏家族大约于明末清初即定居于河边村。
阎氏始祖名思悦,号存诚。赤贫如洗,四处飘零,来到河边村时,仅是一个衣服破烂不堪,身无分文的单身汉子,只能靠给有钱的大户人家放牧牲畜或干一些零活、杂活聊以度日。直到50岁左右,他眼看步入暮年时才跟一个贫妇成婚,有了自己的家。
第四代传人阎合义。也许智力超过先祖,也许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他的生活优于祖宗,社会地位稍有改变,因而能够准确地推出自己的家族谱系来。
阎合义共生三子:老大锦绣,字成父;老二锦芳,字向荣;老三锦美,字文华。
“锦”字辈三兄弟,也都是穷苦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收入甚微,正常年景尚可勉强度日,每遇灾年即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阎氏家族传到第六代人手中,家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丁开始兴旺,逐步在河边村形成东股、中股、西股三大族支。
阎锡山属东股,属阎锦绣一支。
阎锡山的曾祖父叫阎兴泰(第六代)。他从小聪明过人,人缘很好,勤奋一生,终使阎氏家族从他手里开始由衰转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阎兴泰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叫阎安泰。
阎安泰忠诚厚道,家境虽然贫寒,却立志要供弟弟阎兴泰上学,企盼着阎家能出一个读书人,也好光宗耀祖。因此,他费了不少周折,把弟弟阎兴泰送入私塾读书。
上学是要花钱的,虽然数额并不很大,但对一个贫苦农民来说,却是一个较重的负担。为此,阎安泰累死累活,拼命干活,就是数九寒天,也要到几十里外的窑头驮炭,然后沿街叫卖,希望能够赚到几个钱。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吞糠咽菜,用节省下来的钱供弟弟上学用。
18岁那年,阎兴泰实在不忍心再连累哥哥了,便下决心辍了学,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
阎兴泰辍学不久,便在一个叫王维藩的朋友的引荐下,远离家乡,到数十里外的山阴县的永恒粮店当了小伙计,开始自食其力。
到永恒粮店不久,少掌柜就发现阎兴泰是个饱学之士,便另眼相看。
当时,粮店专门请了掌笔先生,负责处理店内的 ............

书籍插图:
书籍《阎锡山全传》 - 插图1
书籍《阎锡山全传》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阎锡山全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