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编诸天传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续藏经 重编诸天传
 宋 行霆述
诸天传序

  迦文降世。宿同愿行者。隐实施权示为天神。慈威折接。保卫国民辅翼至教。以福资慧助於说听。然其列位当就迹论。天台百录依光明鬼神品列之详矣。自慈云制忏。供天之设。时有移易。北禅首非之。而纷纭之论逮今未已。鄣南师因欲刊正。而集天传。尚或循旧。人亦病诸。绍兴间偶主乌戍塔院镜庵。霆老出住宝阁。具元复在焉。考盘双槐莲社晦庵一时诸方士以道义相忘。每以禅教诗文雅会激扬。尝论天位。考盘有言。两剎每供天会。既排列失序。二公之辩正。使无谬误可也。后既退。间分散南北。今十有五年余。但於文稿间辩辩。时见于旧轴。回思昔会。真成落谢尘耳。既出空相。来谒镜庵。乃见重编天传已成。详以阅之。岂止於旧传笔削润色而已。且补入经论天文。辩证前失。仍立两端。明排列之次。及各为赞词。可谓始末大备矣。则如斯文草创於鄣南。功成於镜庵。使今古凝滞泮然冰释。诚有补於流通。且喜不负考盘之嘱。辄因劝请刊行。博利见闻。敢书卷首以告云来。
  乾道癸巳一阳前十日传天台教观释 奉规 序

  

  重编诸天传(并序)

    乌戍释 行霆 述
  昔鄣南焕师谓。凡列天位。失尊卑之序。无昭穆之仪。叹其习俗既久。未有刊正其事者。因捡大藏。作诸天列传。然草创之功良可尚也。但其列位之次及各为传词。多从己意。至于经论显文而不录入。今事笔削以全始终。於是去繁凡辅阙略。以辅先志。孤山尝曰。后之病今。亦犹今之病昔。傥有未安。更俟来哲。庶使天神呵护之迹。大权垂应之本。无失其正而归于是而已。
  时
  乾道癸巳仲秋之晦於福田西华严兰若志

  息总别位次之诤

  百录之文乃云。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将。大辩天神。功德天神。诃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眷属。此依光明鬼神品等。前后收束。以列之也。四明法师移功德大辩二位在后。别召乃准散脂品中之文故也。慈云法师独移功德天女在后。别召乃准功德天品。供养佛已。别以香华种种美味供施於我。由此今古各据经文互相排斥。今为息诤者。以经论质之。凡列天位。自有两端。一如常佛会总相排列当先梵王帝释四王等。如百录所次。盖非一席之设。如光明中前后之文非一。以总别故也。又如孔雀经索诃世界主。梵天王。天帝释。四天王。二十八大药叉。乃云余经文非一处。此犹世之朝仪。尊卑高下各安其位。虽间有不次。必先梵释者。世界主故。佛八相中先守护故。二专修金光明。依功德天教。以祈福力助於说听。当特设功德大辩之像於佛座之左右。次以梵释四王别分首排列。此犹世之选用良将。特旌异之而超於品类。所以百录令於佛座之左右安功德天像。意在只奉此天。依经文别敷好座以待於我故也。然后百录又云。若道场宽。更安大辩四天王座。所以后人又加梵释等。是知止一席之设。非常仪耳。又其如常自古列十六天像者。皆选其上首各有所主。又约言行明显诃护殊功。其所主者虽各不同。生善灭恶其实同也。又若约其本。无非皆是大菩萨等。若以列次莫非就迹。又十六位中如摩酰首罗当有二神。今之所供乃大自在天尊特之主。非药叉中同名之者。又诃利帝南鬼子母神。本只一位。或分二天。具如本传以详明之。今先出如常佛会所主之次者。
  娑婆界主号令独尊大梵天王 男  地居世主忉利称王帝释尊天 男  北方护世大药叉王多闻尊天 男  东方护世鸠盘茶主增长尊天 男  西方护世为大龙王广目天王 男  亲伏怨魔誓为力士金刚密迹  尊特之主居色顶天魔酰首罗  二十八部总领鬼神散脂大将 男  能与总持大智慧聚大辩财天 女  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 女  殷忧四部外护三洲韦驮天神 男  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 女  觉场垂荫因果互严菩提树神 女  生诸鬼王保护男女鬼子母神 女  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天
  已上凡十六位也。又有添为二十位者。
  百名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天子  星主宿王清凉照夜月宫天子  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王  掌幽阴权为地狱主阎摩罗王
  又有添入风水等神通前作三十三位。目为三十三天者。若更添多则无害。但不应指作三十三天耳。此上乃如常佛会排列之序。若金光明道场之中。则於佛左安功德天像。右安大辩天像。其梵释等却就两面别分首排列之也。有识之士请熟思之。尚恐未晓。今示以图。庶列位既明自然无诤。
  

  大梵天王传

  言梵王者。语略故也。西域云[口*梵]囕摩。此翻离欲。或云清净。或云极净。楞严经云。身心妙圆。威仪不阙。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自他化天之上即有四禅。凡十八天。於初禅中有乎三天。所谓梵众.梵辅及大梵也。虽上有三禅一十五天。内无杂想。外无语言。唯味禅悦。皆梵天统。故楞严云。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法华文句云。梵王号令总上冠下。荆溪云。梵即色界主。亦三界主。余皆臣属。良由此天内有觉观。外有语言故也。华严称梵王。主小千界。由居小千之中。法华称娑婆界主。主大千界。乃居大千之中。故统余界。是知横则统小千大千。竖则总上冠下。总称王号。其别名者。梵语尸弃。此云顶髻。亦翻螺髻。由肉髻似螺。法华文句云。外国称火为树提尸弃。由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俱舍论云。大梵天王无别处所。但於梵辅天中高楼阁者名大梵王。身量长一踰缮那半。身白银色。宫殿衣服皆黄金色。寿命一劫半。阿含经云。诸梵来下。并同人形。经律异相云。梵王颜如童子。法苑云。色界诸天不着衣服。如着不异。头虽无髻。似如天冠。无男女形。相唯一种。华严经中以十地对十王。则梵王乃八地菩萨。智论校量梵福云。满阎浮地人福不如西瞿耶尼一人福。满西瞿耶尼人福不如东弗喻逮一人福。满东弗喻逮人福不如北郁单越一人福。乃至第六天众福不如梵天一人福。加修四量心。报为天王。求法传云。佛下忉利天时。梵王在佛右边手执白拂而下。佛成道已。以宫殿奉佛。请转法轮。七佛咒经。白佛。若有人王欲护其国。有灾疫时。持我此咒。一心禅思念。诸疫鬼速出其国。诸经护法之类。其文非一。婆沙论云。马胜不知四大种当於何处尽灭无余。问至梵王。王遂执马胜手引出众外云。何不问佛。华严经云。梵王语音清妙。一切梵众各谓梵王独与己言。远近同等。涅盘云。婆薮仙与梵王论义。於其面门作三目示之。劫章颂云。独住时经一增减。后念民辅有情生。即成劫之初梵王先生。梵辅梵众后生。故彼计为我能生也。维摩经。梵王曰。我见释迦牟尼佛土。如自在天宫似。宝庄严佛土。今之佛会所以列之居首者。其意有五。一是三界号令之主。二是从佛下生之者。三是请转法轮之者。四乃诸经弘护推先。五以百录标请在初。旧传引擎鸡持铃。六帖录问眼凿眸既非显要。今不附录。余文例此。然探玄记引俱舍论。得梵福有七种。一未造支提於中而作。二立僧伽蓝。三僧已散能和。四修四无量。五代父母佛命。六自出家教人出家。七建立法幢。若人於上七业中随作一业。得生梵天。是知生其初禅梵天。由此七业而受梵福。况其王乎。故乐福者得不勉力而修。又其梵福之量。俱舍又云。用诸众生恶业感一三千大千世界业。为一梵福之量则又胜。智论校量六天之量。且一梵天福。量之尚尔。况梵王乎。是宜兴供以崇佛会矣。赞曰。
  我佛天上下生时  大梵天王前引之  手执白拂或居右  宫殿奉献吉祥师  请转法轮真世主  大千万亿统边夷  十八梵中遵号令  故应上下总依归  身量修长六千里  一劫半寿数希奇  色若白银顶有髻  别名尸弃破邪思  欲界六天难并福  禁戒明净具威仪  护法护国护修行  别召众典每高推  虽则计为众生父  天宫佛土动相随  欲生其中七种福  造立佛寺建支提  和合众生代父命  法幢高树度群机  自他出家超欲海  喜舍无量广慈悲  闻兹圣力难思议  首当崇奉仰灵仪

  帝释天王传

  帝释。华梵互举而语略也。梵云释迦因陀罗。或云释提桓因。此云能天帝。或云能天主。俱舍具梵语。乃云释迦提婆因达罗。今於梵语取释字。华言取帝字。合而言之云帝释也。大般若等佛举其名曰憍尸迦。本有千名。翻译不备。随文别示耳。其所居也。在须弥山顶。即欲界第二天。梵语忉利。此翻三十三。由其因中曾与三十三人在摩竭国同修胜业。置桥造井。与园生.善法.赦支夫人同业共行。又净名疏。昔迦叶灭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仍有三十二人助之。今乃同生忉利。由此天四围有三十二天宫。其中间帝释居之。故云三十三。以帝释因中为首。故报为天王。并有园生.善法.赦支三夫人。其宫之东北有园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每升其堂。集天众说法。若帝释不在其堂。诸天凡到必恭敬其座。其身量一里。具三十二相。而诸天不具。其寿限则人间一百年为彼一日一夜。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年。以人间三万六千年为一岁。如是寿满十岁。手执金刚宝杵。表至贵而却敌。故大论云。帝释有之。薄福者难见。又涅盘云。帝释金刚宝杵。能灭阿修罗。净土三昧经云。天帝释镇臣三十二人。四镇大王司命司录。於诸斋日下界审行祸福。除死定生。注记文籍。若尔则横於忉利。统三十三天。竖则四王已下无不总之。光明文句云。帝释共八十亿那由他天女纵逸嬉戏。看东忘西。欲犹不足。化为老修罗纳舍支。使诸天忘身失首。华严云。有大象能化身与诸天娱乐。十地经云。第三地菩萨多作忉利天王。天台云。阿含中帝释是阿那含。若别圆教中帝释位住楞严三昧。未来成佛。号曰无着。西域记。佛下忉利天时。作七宝金阶。在佛左边执七宝盖侍佛而下。同与梵王请佛说法。佛於其宫中累说众经。在佛因中累为化人。或化师子鹰鸽以试其心。与阿修罗战。奔车而走。遇金翔鸟巢。见卵欲生。令御者回车。不肯伤之。至于诱人行施。种种示现。其事非一。要集云。帝释为大迦叶从贫行乞。乃化为贫夫妇织席为生。施食与迦叶。求其福而无厌。至于五衰相现。堕身驴胎。闻人三归。善心再生。还为帝释而受天福。别译阿含云。有一夜叉其形甚小。颜色黑恶。坐天帝座。三十三天皆大瞋忿。天帝释言。此名助瞋鬼也。即偏袒右肩。手擎香炉语夜叉言。大仙。我是天帝释。三自称名。夜叉身形转小。於是销灭。是知虽处忉利之尊。而慈不伤物。求福不厌。五衰纵现。三归还生。洎乎欲境非常。身寿殊报。来崇佛会。请转法轮。弘赞真乘。统摄诸趣。司察善恶。注籍死生。慈以折伏助瞋夜叉。勤以来试修行菩萨。则设像崇敬必致祯祥。赞曰。
  成佛忉利下降时  帝释天王从灵仪  化现金阶三道布  左边宝盖手执持  此天住在须弥顶  三十三人福共为  修桥造井摩竭国  更兼佛塔建支提  昔因今感非常报  乃为天主化边维  升善法堂时教诫  无边天众总归依  三十二相如华璨  身长一里实希奇  人世百年为日夜  彼寿千岁是年期  五欲之乐时不足  化作修罗纳舍支  曾堕驴胎兴善念  暂逢瞋鬼反生慈  昔与梵王同请佛  累於其处阐慈悲  每现化人行化事  常司善恶运无私  大哉世主堪崇奉  庶希降鉴赐纯禧

  四天王总传

  起世经云。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有四天王天所居宫殿。此即六欲界之初天也。楞严云。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於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增一阿含经云。须弥山半。有四种天。在彼居止。初生乃自然化现。在天膝上自然宝器盛天百味。食已长大。与余天等入池浴讫。诣香树下。香树曲躬取香涂身。复诣吉具衣树取种种衣着。复诣庄严树鬘树器树果树乐树随意受用。视东忘西。视西忘东。无量快乐。身长半里。衣重半两。寿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以人间一万八千年为一岁。如是满五百岁。俱舍云。住欲界初天。依妙高山。四面第四层级去地万踰缮那。四面背山。日月星辰皆是所部封邑。其王有四。光明经内。毗沙门天王主北方也。提头赖咤天王主东方也。毗留勒叉天王主南方也。毗留博叉天王主西方也。佛言。过去已曾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於诸佛所种诸善根说於正法。修行正法。以法治世。为人天王。若有人王能供养恭敬金光明经及说法者。随是经典所流布处而作拥护。令无留难。亦护国王及其人民。除其患难悉令安稳。他方怨贼立使退散。乃至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雨随时无诸灾殃。人民丰实自足於财。心无贪吝亦无嫉妬。等行十善。其人寿终。多生天上。又云。我等四王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及无量百千鬼神。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是故我等名护世王。佛与四王。对扬文广。略举一二矣。毗婆沙论云。佛初下生。四天王以天缯接太子身。置宝几。逾城之时。四天王捧马四足。本行经云。佛初成道。欲受食故。四天王各献其钵。佛总受之。按令成一。四楞如旧。西域记。有寺多宝物收藏。以修其寺宇。塑四天王以护之。有突厥王贪其宝。故率众来取。梦见天王以戟刺心。其心大痛至明而卒。于阗国王无子。求於天王。志诚无怠。感於自额裂而生一子。地生其乳。王收养之。高僧传。杯度持一苇圌至其斋家当路而放。主人嫌之。数人举之不动。乃见四小儿在内。问之。答曰。四天王也。食毕杯度自举而去。其轻如毛。分陀利经。海济婆罗门欲供养佛。时四天王令诸药叉取旃檀为薪。及诸上味助营七日之供。洎乎诸经弘护。其文非一。然四王所统。或云各统八部。或云各主二部。四天王经云。有三十二辅臣灵威。要略云。四王共有三十二将。孔雀经中。四王各领二十八将。金光明经乃云。我等四王各各自有五百鬼神。又云。及诸眷属有无量百千鬼神拥护四方。令无灾祸。是知鬼神部类开合有殊。皆四王所统。於四方崇善之所。悉来守护。令其安稳。暴恶之所。悉皆远离。由远离故。致兴灾害。其於赏善罚恶护国利民。可谓至矣力。观其意。专在护法。欲说听流布。盖由居民若不安。正教难敷阐。自非大权。安能若示。至乎献如来钵於成道之后。持杯度圌於斋主之家。败突厥之贪。生于阗之子。助营佛供。持护法门。则四王之功可谓大矣。故晋唐已来立像崇奉。良可尚也。赞曰。
  我佛成道受食时  四王取钵争献持  是时一钵化为四  各各将奉释迦师  我佛手按还成一  令其所愿各无违  此天住在须弥半  第四层中分四围  生者化形来膝上  自然香树及泉池  身相修长各半里  轻鲜半两以为衣  人世百年为两日  积之五百寿希奇  日月星辰皆所统  四方护世阐灵威  二十八部皆统领  咸令降福免灾危  可使国民常富乐  流通正法布祥禧  突厥怀贪心忽痛  于阗无嗣额生儿  高僧圌内形虽小  海济家中供倍滋  爰自晋唐咸俯仰  每彰灵应赴虔祈
  此分此四天王寿量身品及灵迹护法之功。不可分故。先总录之。今乃各列其事而为别传。

  北方天王传

  梵语毗沙门。此翻多闻。福德之名。闻四方故。陀罗尼集云。父名罗婆陀。又云婆难陀。母名密阇卢。又云苏富。四明云。西土以北方为上。由彼居多面东。以北为左。故光明中首以毗沙门天王为列也。其所居乃须弥山半之第四层之北也。智论云。北方天王护北郁单越。亦兼余洲。四埵之中乃水精埵。俱舍论云。黄金埵。增一阿含云金银城。中间毗沙门天王。将诸阅叉众。孔雀经云。北方有大天王。名曰多闻。是药叉主。以无量百千药叉而为眷属。守护北方。彼有子孙兄弟将军大臣杂使。阿毗昙云。频婆罗王死为北方天王长子。名曰祇那利沙。护持佛法。安慰众生。陀罗尼集令作北方天王像法。其身量一肘。着种种天衣。严饰极令精妙。与身相称。左手伸臂执槊拄地。右手屈肘擎於佛塔。槊音朔。矛属。长一丈八尺。唐立像仪。令身被金甲而足踏女人之肩下。作云以拥之。或云乃其母也。其手中执捉与前亦同。於其左右罗列八部。风水雷电诸鬼围绕。其子祇那利沙。并九十一子前后随从。由唐天宝中。西番.大石.康居三国。兵围西凉府。诏不空三藏诵仁王密语。玄宗乃见神人五百员在乎殿庭。帝问不空。不空曰。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二月十二日城东北三十里云雾间。见神兵长伟。鼓角喧鸣。山地崩震。番部惊溃。彼营迭中有鼠金色。咬弓弩弦皆绝。北门楼有光明天王怒视。番师大奔。帝览表。勑诸道城楼置天王像。此其始也。大论中北方领二部。一名夜叉。此云轻徤。二名罗剎。此云可畏。若余经中。开合总别或异。皆属所统故也。又唐懿宗咸通三年。西川及四州现僧相天王。皆有记录。贤愚经云。有优婆夷诵经。毗沙门天王从空而过。乃曰。姊妹。我与汝宝物。可请舍利弗斋。当得胜福。洎其余感通难以尽纪。然多闻天王师鬼神而统八部。护世界而保国民。可谓显矣。而国朝因唐制。凡立城寨必先立像。事固宜然。至乎金鼠绝番部之弦。与宝增女人之福。凡所祈响。应犹形声。岂特西凉川蜀者乎。赞曰。
  北方天王号多闻  护世元首鬼神尊  须弥四层金埵住  夜叉罗剎统其伦  祇那利沙为的嗣  无量兄弟及儿孙  设像仪令长一肘  天衣种种称其身  左手持槊令拄地  右擎佛塔敬能仁  曾向李唐垂化迹  西凉脱难现威神  金鼠啮弓弦尽绝  山崩地吼震风霆  城头怒目番戎惧  群兵溃散静烟尘  诏下国民皆立像  至今城寨尚依遵  或现僧形护西蜀  或复乘空教女人  傥能恪志崇灵化  定应降鉴赐殊勋

  东方天王传

  梵语提头赖咤。此云持国。即护持国土也。陀罗尼集云。父名难陀。母名蜜阇卢。其所居也即须弥山半第四层之东埵也。智论云。东方天王护东弗喻逮。亦兼余洲。住黄金埵。俱舍云。住白金埵。又云。诸琉璃城中间提头赖咤天王将诸乾沓和众。智论明此天王领二部。一名乾闼婆。此翻寻香行。即天帝释乐神也。二名富单那。此翻臭鬼。或云主热病鬼。孔雀经云。东方有大天王名曰持国。是彦达缚主。以无量百千彦达缚而为眷属。守护东方。彼有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陀罗尼集云。此左手伸臂垂下把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着宝珠。珠上出光。赏善罚恶。彰此神用。持世护国四王同功。而此特名持国。则持世得非如经所谓。如诸国王所有土境。是持经者。若至其国。是王应当往是人所听受如是微妙经典。闻已欢喜。复当护念。恭敬是人。我等四王复当勤心拥护是王及国人民。为除衰患。令得安稳。则览总成别以立其名。良由护法以护国者乎。赞曰。
  东方天王号持国  居白金埵护东洲  琉璃城中立宫殿  无边欲乐恣嬉游  天像巍峨全甲冑  威楞刚毅出常流  左臂舒下刀在手  右手持珠光焰浮  统领鬼神数无量  略言二部类应周  彦达缚乃寻香者  每随天帝乐神收  富单那即名臭鬼  时行热病使人忧  天王禁御令调伏  庶令国界得安休  赏善罚恶难思力  是宜众汇总归投

  南方天王传

  梵语毗留勒叉。此翻增长。令自他威德增长也。亦令自他善根增长。陀罗尼集云。父字和修吉。母名怄惙帝。其所居也即须弥山半第四层南埵。智论云。毗留勒叉天王。护南善部洲。亦兼余洲。住琉璃埵。梵语吠琉璃。此云不远山宝。复古编云。字当作流离。不当从玉。以此宝出须弥山不远故也。增一阿含经云。水精城。琉璃城。中间毗留勒叉天王。将诸魔鬼。孔雀经云。南方有大天王。名曰增长。是矩畔挐。主以无量百千矩畔挐而为眷属。守护南方。彼有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智论明此天领二部鬼众。一名鸠盘荼。此云瓮形。由似冬瓜。是魇魅鬼也。二名薜荔多。此云祖父。乃饿鬼中之劣者。毗沙门天王经云。南方有鸠盘荼王。名尾噜咤迦。此乃与孔雀经举其一也。陀罗尼集云。此天王左手亦伸臂垂下把刀。右手持槊。槊根着地。是知由折伏邪恶方能增长善根。虽四王同功。而今以总从别。故目其号。如经所谓增长身力。心进勇锐。增益诸天。此则增长善根也。又云。是诸人王应得拥护。乃至护宅之神。增长威德。此则增长威德也。通自他益。经有其文。然此南洲。正属此天王所护。欲善根威德增长。而无增长恶趣增长恶伴自他之患。得不荷其呵护之赐乎。赞曰。
  南方天王号增长  居琉璃埵护南洲  水精城中立宫殿  无边欲乐恣嬉游  天像威严施甲冑  右手持槊拄其矛  左手把刀却垂下  摧邪辅正护真流  百千眷属子孙等  略言二部统应周  鸠盘荼乃瓮形鬼  所谓魇魅在阎浮  薜荔多名祖父鬼  鬼中劣者是其俦  天王统摄遮其恶  不令侵恼起群忧  虽则四王功不异  总中彰别有因由  增长善根心勇锐  增长威德每同休  况我此方真世主  素蒙呵护免愆尤

  西方天王传

  梵语毗留博叉。亦云尾噜叉。此云杂语。以能作种种语故。又翻恶眼。又非好报。孔雀翻云广目。陀罗尼集云。父名婆伽罗。母名涩秀卑。其所居也即须弥山半第四层之西白银埵。阿含。金城。水精城。中间毗留波叉天王。将诸龙神。智论云。毗留博叉天王。护西洲亦兼余洲。领二部鬼众。一名毗舍阇。此云啖人精气。令人四百四病。遇苦发心。亦啖五谷精气。令国饥馑。二名毒龙。护世经说。龙有四毒。谓视毒.嘘毒.气毒.触毒。遇此毒者随一皆死。孔雀经云。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广目。是大龙王。以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守护西方。彼有子孙兄弟将军大臣杂使。陀罗尼集云。此天王左手同前执槊少异。右手中把赤索。亦由折伏方能生善。然名广目恶眼者。口怒目张。威使邪恶溃散。如西凉府城北门楼天王怒视。番师大奔兵众惊溃也。又其杂语。亦以种种语言折伏邪辩也。故经云。以净天眼过於人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若此国土有诸衰耗怨贼侵境饥馑疾疫。乃至悉皆灭尽。此其广目之义也。又云能说正法。修行正法。为世法王。以法治世。又云。能以正法摧伏诸恶。能坏三千大千世界外道邪论。摧伏诸魔怨贼异形。此皆种种语言折伏邪义也。然灭恶生善。四王同功。今亦以总彰别。总显其名。而弘护真乘。加被说听。法力圣力共摧烦恼之魔怨。恶眼天眼咸鉴流通之邪正。赞曰。
  西方天王名广目  居白银埵护西洲  水精城中立宫殿  无边欲乐恣嬉游  天像左手持矛槊  右把赤索御邪流  眷属百千及军将  略言二部类应周  毗舍阇鬼啖精气  生人痴病省愆尤  亦虚五谷作饥馑  国民为害起灾忧  诸恶毒龙无量数  亦随统摄护田畴  能以语言挫邪辩  时张怒目散兵酋  灭恶四王功岂异  总中彰别有因由  天眼洞视除衰耗  正法治世护熏修  光及四方皆保卫  故当虔恪用归投

  金刚密迹传

  梵语跋折那。或云跋阇罗。此云金刚。又梵语那罗延。此翻金刚手。由罗延翻手。或翻执。而略跋折二字。只云那罗延也。由此力士手中执金刚宝杵。故从所执以立名。楞严中本名乌刍瑟摩。此云火头。经云。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宝积经云。法意太子愿作力士。立名密迹。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知如来一切密迹秘要之事。信乐不疑。其始因也。集要引佛名经及上生经说。昔有一王生千单二子。千兄同诣佛所发心修道。而二弟不知。一弟发愿。若千兄成道。我佛佛所为魔恼害。一弟发愿。我佛佛所为力士。护千兄教法。故贤劫千佛中皆其护法也。其居处也。孔雀经云。大圣金刚手。住居王舍城。常在鹫峰山。以为依止处。其同类及显现者。俱舍颂云。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世尊云。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量高广各有五百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光明云。金刚密迹。大鬼神王。及其眷属五百徒党。一切皆是大菩萨等。什师译孔雀经。列五百各有金刚密迹力士。圆觉经。火头摧碎八万金刚。楞严经中十恒河沙金刚密迹。如是之类。众经非一。今之所奉。即密迹力士火头金刚也。其像也。露袒其身。怒目开口。徧体赤色。头上有髻。手中执杵。以跣双足。威楞勇倢。长阿含云。外道阿摩昼问佛四姓。佛云汝姓是释迦奴种。彼不肯信。故不答。佛云。汝宜速答。密迹力士手执金刚铃杵在吾左右。当破汝头分为七分。时力士即现空中。彼方信伏。又秦始皇时。天竺室利房等沙门一十八人来至长安。始皇囚於狱中。金刚力士破狱垣以出之。江西有一寺。乃金刚打供。寸土不居於寺界之外。皆二圣力士。一切所须令施者送至。建炎初金人犯顺。既至其寺。不信灵感。以铁索拽之。忽力士发声。兵众皆倒。至今尚在。其灵应之事不唯纪之於文。亦往来者皆能言之。夫本华实芽。母鸣子应。其犹镜像谷声。则大愿力护善遮恶。信不评矣。然贤劫千佛之二弟。一为调达。以魔恼。一为力士。以护持。则法华以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得成正觉。授记号天王如来。上生经中娄至佛愿作力。士护千兄教。得非逆顺皆其助乎。是故形气相求各因其类。故楞严云。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於三昧时佥来恼汝。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氷。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威神。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柰汝何。是知邪念若生。魔必得便。正心若发。力士潜护。故佛一呼空中顿现。室利枉囚。破垣脱厄。得非是与故修行者能持正法。则大士必执金刚之杵而左右之。所谓能以正法摧灭诸恶者也。赞曰。
  密迹力士执金刚  群魔来恼悉能防  乌刍瑟摩初发愿  三昧圆成号火光  法意昔因曾立誓  千兄贤劫护行藏  一一尽皆成正觉  教法遐宣徧一方  最后成佛名娄至  即是密迹证法王  见住鹫峰或天上  或云五百守天堂  或云八万皆名异  十恒河沙数莫量  其身赤色头有髻  手持宝杵力难当  现身曾折阿摩昼  破狱因救室利房  由慈誓愿弘持故  至今佛宇息它殃  自此仰祈呵护力  永销魔罥法门昌

  摩酰首天传

  梵语摩酰首罗。此翻大自在。或翻威灵帝。或云三目。智论立三界主。即摩酰首罗为三界尊极之主。华严经亦称三界主。其居处也在色界顶。楼炭经云。阿迦尼咤。即首罗。所居有顶天也。华严疏引智论云。过五净居有十住菩萨住处。亦名净居。号大自在天王。辅行记云。色界顶。夫三目八臂。骑白牛。报白拂。有大威力。能倾[雨/复]世界。举世以尊之。妙乐云。色究竟天。寿万六千劫。身长一万六千踰缮那。华严经云。能知大千雨滴之数。是十地菩萨。入大乘论等说魔酰首罗天上。有一实报土。成佛以大千世界为所统境。然经中别有摩酰首罗。乃药叉神。非此天主。如孔雀经云。摩酰首药叉。止罗多国住。既云药叉止住罗多国。定非色顶天主也。光明经鬼神品内先云大自在天。即此天主。次云大力鬼王那罗延等。摩酰首罗即药叉者。所以旧传以列位卑下为疑也。又本行经说。太子以西国之法。令礼天神。名曰摩酰首罗。其神极恶。而复有灵。太子至其神所。神自离座下阶先礼太子。是既知云极恶。必非天主耳。所以古人尝议摩酰首罗有二神而不决者。以名同故也。盖摩酰首罗。此云三目。由二神皆有三目。名故相滥。今古画像作两种不同。一作菩萨相。但三目八臂。执拂持铃杵并尺结印合掌。一作药叉之形。赤发髼起三目八臂执弓箭等。至今二像不同。今既曰大自在及威灵帝。定非药叉矣。然楞严又云。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若於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酰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忘失知见。若尔则虽无觉观。号令下界。而其执情未除也。又云背涅盘城。生大慢天。所谓尊极三界。慢心不忘。未免念动。则倾覆世界耳。既居十地。统摄大千。虽无号令。而有形色中此天独尊。故当崇敬。以仰威灵。傥指为三目药叉。则其陋矣。赞曰。
  摩酰首罗尊极主  居于色顶自在天  总摄三界为所统  一一雨滴知大千  三目八臂执白拂  乘骑白牛化无边  能覆世界倾天地  举世尊崇仰大权  万六千劫乃其寿  身量高胜难比肩  十地菩萨之报处  威灵超出无与先  但执慢心迷正见  计十二类为生缘  别有药叉亦三目  住罗多国名滥传  昔年太子曾往谒  西域钦奉类真仙  既非色顶尊崇主  品位难齐地上贤  故今明示知终始  庶希降鉴赴几筵

  散脂大将传

  梵语散脂修摩。或云散脂迦。此云密。陀罗尼集云。鬼子母有三男。长名唯奢叉。次名散脂大将。小名摩尼跋陀。则知其父乃德叉迦也。不空译孔雀经云。复有二十八药叉大将。能於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患厄之事。有药叉大将住於东方。拥护东方。乃至南西北并各住四围。常居於地。常在空居。盖每方及上下共二十四。而四围各一。则共成二十八部。智者云。散脂乃北方天王大将余。三方则东方名乐欲。南方名檀帝。西方善现。各有五百眷属。管领二十八部。光明经鬼神品云。二十八部诸鬼神等。散脂为首。百千鬼神。散脂品云。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与此二十八部大鬼神等往至彼所。隐蔽其形。随逐拥护是说法者。销灭诸恶。令得安稳。又对佛前自说名义。云何因缘。故我名散脂鬼神大将。唯然世尊。自当证知。世尊。我知一切法。一切缘法。了一切法。知法分齐。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於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世尊。我现见不可思议智光。不可思议智炬。不可思议智行。不可思议智聚。不可思议智境。世尊。我於诸法正解正观。得正分别。正解於缘。正能觉了。智者以三五十五句圆义释之。此乃法门解也。仍以三密加被说者。经云。令说法者庄严言辞。辩不断绝。此口密加被也。众味精气从毛孔入等。此身密加被也。心进勇锐等。意密加被也。乃至令其闻者智聚功德聚。受人天乐。未来疾得菩提。是知内证外应微妙难思。而以弘应为任。福智所聚。终至佛果。仍以辩才加被说者。则为二十八部之司总。其於赏善罚恶功亦大矣。傥在流布正法。得不加被。赞曰。
  二十八部鬼神中  散脂大将最威雄  乃鬼子母之次子  北方元首实灵聪  无量药叉皆所统  护持正法使流通  隐蔽其形常守卫  或居城邑或王宫  自说立名之本意  一切法义总含容  正解正观正分别  正缘觉了义圆融  密加说者以词辨  精气皆入使身充  心进勇锐意加被  自然和悦保安冲  仍令闻者智慧聚  菩提疾证表深功  大哉圆密难思议  赏善罚恶利何穷  傥在闻持并演说  是宜崇敬展精衷

  重编诸天传上卷
  重编诸天传下卷
  大辩天传

  大辩天。乃略名也。光明经云。是说法者。我当益其乐说辩才。令其所说庄严次第。善得大智。若散脂品中乃云。不可思量智慧功德成就。大辩天经又云。广宣流布。乃至得闻是经。当令是等悉得猛利不可思议大智慧聚。不可称量福德之报。广略之名。其义可见。然最胜王经详言其迹云。或在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及河道。或在大树诸丛林。现为阎浮之长姊。身着青色野蚕衣。在处常翘於一足。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帝释诸天常供养。皆共赞叹。尽归依。师子虎狼恒围绕。牛羊鸡等亦相依。於一切时常护世。亦护一切众生者。所言辩者。略有四种。一者法无碍辩。百千名字分别不错。即经云善解无量种种方便。二者词无碍辩。法流灌注而无壅滞。即经云善能辩畅一切诸论。三者义无碍辩。诸法究竟会行证真。即经云善知世间种种技术。能出生死得不退转。必定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者乐说无碍辩。接物利生流通不倦。即经云我当益其乐说辩才。乃至令不断绝。夫超出三界疾至菩提。以慧为先。故光明列品及鬼神品中皆以大辩在功德天之前。此论正助为次也。散脂品中先功德而后大辩者。以福慧为次。意谓由福以资慧。故大辩品中云。能出生死。疾得菩提。功德品中以常在天上人中受乐。值遇诸佛。速成菩提。散脂品中以人天之中常受快乐。於未来世值遇诸佛。疾成菩提。是知正助则以慧为正。以福为助。出生死故。超三界故。福若无慧非波罗蜜故也。若以在人天中。必乃先福后慧。盖未出三界以修福故。且离三涂而生在人天。然后以福资慧。可至菩提。所以功德品云。三恶道苦。悉毕无余。散脂品中三恶趣分永灭无余。古师谓。只欲求福。助於说听。良有以也。今之人推求福之心。但欲富乐而莫存说听之怀。良可鄙也。志於学者。得不仰大辩才能与总持令不忘失者乎。赞曰。
  大辩才天智慧主  於说法人无总持  令其句义无忘失  文字次第使无违  以大威神资四辩  法义乐说及言词  此天所住依岩谷  深险坎窟最幽奇  泉涧丛林孤绝处  身着青色野蚕衣  现为阎浮之长姊  一足常翘一足垂  八臂自在庄严具  弓槊箭斧手持之  宝杵铁轮并羂索  帝释天众共归依  师子虎狼牛羊等  并来前后每相随  护诸众生弘正法  护世令安一切时  有人若欲超三界  当知智辩力难思

  功德天传

  梵语室利摩诃提毗耶。此云吉祥大天。涅盘及陀罗尼集名功德天。皆其略也。光明散脂品中乃其云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旧传释云。第一威德。言其体德也。成就众事。言其功用也。其本因。则经云。我已於过去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如来所。种诸善根。其现益。则经云。是故我今随念所视所至。方能令众生受诸快乐。若衣服饮食资生之具。七宝等。悉无所乏。陀罗尼集云。鬼子母夫名德叉迦。女名功德天。有妹名黑暗女。其居止也。光明云。於此北方毗沙门天王。有城名曰阿尼曼陀。其城有园。名功德华光。於是园中有最胜园。名曰金幢。七宝极妙。此即是我常止住处。其天相也。陀罗尼集云。其身端正。赤白二臂。画作种种缨珞镮钏耳珰天衣宝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无畏。於宝台上坐。左边画梵摩天。手执宝镜。右边画帝释天女散花供养。天女背后画七宝山。於天像上作五色云。云上安六牙白象。鼻绞玛瑙。缾缾中倾出种种物。灌於功德天顶上。天神背后画百宝花林。头上画作千叶宝盖。盖上诸天妓乐散花供养。其像底下右边画作咒师形。着鲜白衣。手把香炉胡跪供养。良由此天昔种善根之故。所感福报如是。能令众生成就众福。护持一切令足所须。亦与大辩四王等拥护四方。令无灾祸。又令称金光明经。为我供养诸佛世尊。三称我名烧香供养。别以香华种种美味供施於我。洒散诸方。即能聚集资财宝物。我时慈念多与资生。若供施时。令诵其咒。读诵通利。七日七夜受持八戒。供十方佛。为自及他回向具足阿耨多罗。智论云。昔有人十二年事於大天。遂感天人赐与德缾。缾中出生一切珍宝。此人忽起憍慢。以双足踏於缾上。其缾遂破。宝物皆无。古师尝谓。凡求福者助於说听。所以经云。是说法者我当随其所须之物及余资产。供给无乏。令心安住。昼夜劝乐。正念思惟是经章句。分别深义广宣流布。令不断绝。是诸众生听是经已。於未来世常在人天。值遇诸佛。速成菩提。四明云。若为自身受五欲乐。希望财宝。即轮回业。众圣所呵。尊天宁护。是知若世间福。虽感德缾。终须破散。以福资慧。成出世因财。果满二严。依正殊报。凡兴供者无时於斯。赞曰。
  有天女号大吉祥  成就众事最为长  宝华佛时种善本  感应能随所念方  常在北天为止住  阿尼城园号华光  更有胜园金幢处  七宝极妙数难量  天身鲜白相端正  坐在金台高胜床  缨络花冠及镮钏  种种天衣及耳珰  左手持珠右无畏  梵天执镜侍其傍  背於宝山云五色  花林百卉尽芬芳  白象鼻绞玛瑙器  缾中倾宝数无央  灌其天顶庄严聚  咒师跪伏儿端庄  若或称名而供养  别敷好座具花香  一切资生皆具足  无论财宝及牛羊  所求成就难思事  意令法会善敷扬

  韦天将军传

  灵威要略曰。天神姓韦。讳琨。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也。四王合三十二将。而为其首。生知聪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面受佛嘱。外护在怀。用统三洲。住持为最。亡我亡瑕。殷忧於四部。达物达化。大济於五乘。光明鬼神品中有韦驮天神。梵语韦驮。此云智论。今此则以韦为姓。虽类华夏一经之裔。而其天神隐显其号。乌可恻量。唐高宗乾封岁。京师净业寺道宣律师。因睹韦天尝问律相等事。律师述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二传。备载其实。如要略中。天神姓费。自述云。弟子迦叶佛时生在初天。在韦将军下。诸天贪欲如醉。弟子以宿愿力不受天欲。清净梵行。徧敬毗尼。韦将军童真梵行。不受天欲。若有事至四王所。王见皆起。自唐高宗已来。诸处伽蓝及建立熏修。皆设像崇敬。彰护法之功。其间感应录於文集者甚多。然童真乃十住中第八住。而贤乎圣乎。孰可知之。赞曰。
  四王三十二大将  南方韦天以为先  生知聪慧离尘欲  清净梵行威仪全  修童真业持禁戒  迦叶佛时志已坚  四部殷忧常守卫  三洲护法应机缘  名姓随凡安可恻  示迹唐朝遇道宣  备言佛教深幽事  律相灵威二集传  或见四王王起接  是知无染所当然  爰自乾封崇至化  逮今名位列诸天  每在伽蓝或兰若  熏修之所现威权  头顶金兜横宝杵  合十指掌儿童年  或警行人令进行  或随方所护其边  却除外障令无恼  庶几佛日照三千

  坚牢地神传

  地神乃总号。安住不动皆地神。故坚牢乃别名。拣非他故。光明中品名与标人。左右其语。今依品名也。集要引嘉祥云。坚牢者。理体不可坏也。如金刚王无能破者。地者。依持出生。乃智用也。造化不测。故称为神。智者亦云。已上诸天或住善权方便道。为众生法父。住善实智度母。为众生母。譬如阴阳覆载万物。智度养育出生众善无改变。曰坚牢。常也。能荷乐也。能生净也。名之为他德自在。戒也。称之为神。此旧传引四德以释其名也。观佛三昧经有王问佛。汝之功德谁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地。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坚牢地神涌出唱言。我是证明。金光明中。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地分中。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广演宣说。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於法座下。顶戴其足。此其护法敬人也。我闻法已。服甘露味。增益身力等。此其闻法得益也。而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悉得众味增长具足。丰壤肥浓过於今日。此其举体依持也。药草华果美色香味皆悉具足。众生食已增长寿命色力辩安。乃至随其所乐。此其出生利物也。得是威德。乃至听受是经。此其令他获益也。各应相庆。乃至常生天上人中受乐。此其遇佛远恶也。若说一喻一句及称首题。令其受乐。深信三宝。疾至菩提。此其不退正信也。此土并略所述之文。以题其行其像也。集要令作天女之相。花卉林木一时竟秀。地天合掌。无量诸仙采时花果。前后围绕。转法轮经云。有诸地天知波罗柰欲转法轮。为佛置大圆转殿。种种庄严。纵横七千由旬。虚空诸天以宝盖严饰。地藏经。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具从地而有。皆因汝力然。流布经处。於说法人。以顶其足。於其花果出生滋益。世出世法皆受其赐。而功亦大矣。赞曰。
  住善实智以为母  荷负万物使依持  体性坚牢不可坏  备彰神用以名之  果实花卉因其力  出生地味倍丰肥  始自如来成道处  便为作证现希奇  初转法轮置宫殿  庄严异宝及琉璃  洎向光明宣妙旨  欲言宿卫每相随  於说法人顶双足  由服甘露色充滋  一切事业令成办  身心适悦每安怡  听是经者长深信  值遇诸佛成菩提  天像庄严天女相  执华果从尽周围  百卉芬芳於大地  群木森秀茂繁枝  万物出生皆地力  况於成实总其司  又向法门垂胜力  敢忘孚佑致虔祈

  菩提树神传

  梵语菩提。此云道。由此神守护如来成道之处菩提树。故以立其名。光明中乃连别名云道场菩提树神。名等增益。西域记曰。其树在摩竭国尼连河西南十里。本行集经云。菩萨将至道树。色界诸天先以天缯幡盖悬於树上。用为幖帜。又慈恩传。玄奘至彼。见其树枯悴。唯向东茂发一枝。色甚青翠。以表大教东流之像也。西域记云。树本名毕钵罗。佛昔在世。高数百尺。累经残伐。犹高四五丈。华严经中言菩提树王。即此处也。其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每涅盘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此天女不唯守护此树。而乃彰益。亦在佛因中为流水长者子。时现半身。赞随名定。实救十千鱼。故光明会中凡四品经。佛独与此天说。于昔因而兼赞叹。而赞佛中女天自云。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乃至亦常修行最上大悲。至乎世尊赞云。善哉善哉。快说是言。是知大权示迹微妙难思。旧传约表云。依实相理地。一切种智而为根茎。三十七品以为枝叶。开万行因花。结四十二位之果。四接覆阴於群生。现神身而佐嘉会。华严表法广有其文。诸经赞护亦非一二。赞曰。
  摩竭提国西南隅  去尼连河十里余  有菩提树甚高耸  上有天神於此居  既乃守护令坚固  立名因此着经书  此即如来成道处  至今垂阴尚扶疎  佛始将往於其下  诸天缯盖预高舒  树神别名等增益  曾告流水乃其初  应当随名以定实  枯池速救十千鱼  故今天子蒙授记  信知因行果应如  金光明会对扬处  经文四品委谈诸  常发誓愿乐见佛  观一切性皆空虚  我佛即从三昧起  善哉快说以称誉  因果互严於佛化  端知真是大权欤

  鬼子母天传

  显正论云。鬼子母。父名欢喜。夫名圆满具足药叉。姊名炙匿。妹名摩尼钵。鬼子母生一千子。在阎浮提最小者名爱奴。偏所怜惜。常食人子。佛为化彼。将爱奴钵下藏之。母於天上人间觅之不得。佛遂化之。令僧施食与之。鬼子母经云。有一千子。皆为鬼王。一王统数万鬼众。五百在天上娆诸天。五百在世上娆帝王人民。或自称林木神水神地神船车宅舍。昼夜梦寐。恐怖作怪。佛为受五戒。得须陀洹。白佛言。我欲止佛精舍旁。呼千子。凡天上人间无子息者。我当与之。姊名炙匿主人产。妹名浮陀罗尼钵。主天上人间鬼。四海船车治生财产。陀罗尼集云。鬼子母。夫名德叉迦。大儿名唯奢叉。次儿名散脂大将。小儿名摩尼跋陀。女名功德天。寄归传云。西方诸寺画天母抱一儿於膝。乃四天王之众有疾病无儿膝者飨食荐之。咸皆遂愿。其名号也。或云诃利帝母。光明中连称诃利帝南鬼子母等。及五百神。百录云。诃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眷属。今古多疑为二神。故多不同。今准孔雀经云。散脂迦大将。诃利帝母。及五百子。则知只一神也。又诃利帝母真言法云。画作天女像。金色身。着天衣。头冠缨络。坐宝台上。垂下两足。於足两边画二孩子。傍其台立。於一膝上各坐一孩子。又在怀中抱一孩子。於右手中持吉祥果。又其中自云。我本药叉女。如来授我三归依。其画像法与前寄归传文亦大同。是知止是一天。主人间男女。而鬼主母由授归戒。故旁为呼千子。同依佛宇。不恼天人。赞曰(有咒曰。唵弩弩莽哩迦呬帝娑婆诃)。
  诃利帝南鬼子母  四王所统为药叉  父名欢喜居凡地  夫乃圆满德叉迦  亲生千子阎浮果  半居人世半天魔  女功德天吉祥者  长男立字号唯奢  妹名浮陀摩尼钵  主领财产及舡车  小儿爱奴偏护惜  或号之为尼跋陀  由兹鬼众数无量  食人男女日偏多  我佛化之以方便  取子琉璃钵覆遮  徧往四天无觅处  却来佛所愿回邪  既授三归持不杀  令僧施食饱河沙  旁招千子咸兴善  却依佛宇护禅那  人有新产令无害  求男女者裔其家  此实一切鬼之母  敢因法会荐香花

  摩利支天传

  梵语摩利支。或云大摩利支。此翻阳炎。由此天不可见。不可捉。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如阳炎故也。旧译有摩利支天经一卷。大宋新译有大摩里支菩萨经七卷。广略虽不同。而言此天神用不异。新译文云。佛言有菩萨名摩里支。恒行日月。不能得见。亦不能捉。不能禁缚。火不能烧。水不能漂。离诸怖畏。无敢轻慢。诸恶怨家皆不得便。我昔知彼名号。亦不能见其菩萨身相。乃黄金色。作童女相。挂青天衣。手执莲华。顶戴宝塔。坐无忧树下。孔雀经云。摩利支药叉。罗摩脚磋住。金光明鬼神品云。睒摩利子。皆梵音楚夏也。其经中新译七卷之者。广出诸咒。能令有情隐身於路。或水火王难盗贼军阵皆可隐身。令不得便。诸咒之中有六字最上心真言。曰。唵(引)摩(引)里支(引)娑缚(二合)贺。此真言印。二字合掌。十指微曲。如华开敷。却二大指。屈捻二中指。如拳相。结跏趺坐。安印相於脐轮上下。若求最胜上法而得用之。若中下事。不许用之。速能成就。别明成就法。令行人想彼菩萨。坐金色猪身上。着白衣。顶戴宝塔。左手执无忧树枝。复有群猪围绕。作此观已。若速出道路。如有贼等大难。以手执自身衣服。念心真言七徧加持衣角。复结彼衣角。冤贼等难不能侵害。又有大摩里支降伏冤兵之法。文广不录。复有观想法。想菩萨身作忿怒。有三面。面有三目。一作猪面。利牙外出。舌如闪电。为大恶相。身出炎焰。偏袒青衣。身黄金色。种种庄严。臂有其八。右手持金刚杵。金刚钩。左手持弓。右无忧树枝羂索。顶戴宝塔。立月轮内。右足如舞蹈势。左足蹈冤家。经中八臂执捉不同。或云左手持弓索无忧树枝及线。右手执金刚杵箭。其三面者。正面作黄金色微笑。左面黑色出舌颦眉。作大丑恶相令人怕怖。右面如同秋月圆满清净。然此等皆有所谓而对治之耳。此经七卷之文乃 宋朝大宗皇帝时西天译经三藏大息灾所译。印咒坛场。文其周备。 大宗皇帝御制圣教序以冠其首。故祈福之处参入天位。然印本旧译。经后附入感应。乃相州有人夜梦群猪绕一车。车中尽是文字。一鬼牵其车。因问其鬼。鬼曰。此乃合杀戮兵戈之籍。其人看之。尽录人之姓名。遂问曰。有名字如何得免。鬼曰。有大摩利支天经。若能诵之。并称天名。可得免也。及觉遂请其经。及日持圣号。不数月果有兵危。而得免之。若尔则不思议力诚可依凭。得不崇心以祈求安兵革者乎。赞曰。
  有天号曰摩利支  行日月前谁见之  水火兵难及恐怖  一切冤魔难执持  身相乃作黄金色  颜如童子挂青衣  顶戴宝塔或端坐  手执无忧花树枝  或执莲华或八臂  前后围绕乃群猪  或执弓箭金刚杵  钩索等物示灵仪  或复正面金光聚  或如满月或颦眉  现以三面面三目  种种威容各对治  咒法观想令成就  冤魔销散免灾危  由我皇朝经再译  徧令佛宇建灵祠  每有感通垂化迹  持名诵咒伏慈威
  或添作二十位者。更足成日月天子等四位。

  日宫天子传

  梵语须梨耶。此云日。说文曰。日者实也。太阳之精。上腾为日。中有金乌。下有大龙辅之。天文曰。日者阳星之宗。张衡志云。日天之精也。金精火珠所成。能热能照。大威德经云。亦名百光炽盛。无上圆形。普化令喜。胜意不瞋。无畏破暗。约有百名。若华严中日天子众号无量。今准法华云。日宫宝光天子也。十二游经云。成劫之时。人食香稻。黑暗便生。西方阿弥陀佛令宝应声吉祥二菩萨造其日月。开人眼目。异相云。日月天子白佛言。当作何业为日月天。佛言。由四缘故。一常喜布施。二修身持行。三奉持戒法不犯威仪。四然灯供佛。次修十善不杀等行。得生其中。俱舍云。日齐须弥山半。去地五十一踰缮那。阿含云。日天子城郭纵横五十一由旬。楼炭经云。日宫城郭方正二千四十里。缨络经云。日宫殿七重。相去各七由旬。墙高十二由旬。有其千门。皆百宝所成。异相云。城方一百四十里。高四十里。光射人目。见之若圆。五风运持。不令停住。长阿含经云。日天宫殿高十六由旬。周匝栏楯。行时百千诸天神导引也。前之所说。或有不同。由城有内外见有小大。故见差别。楼炭经云。日天寿量与四天王同。右绕书云。天轮左转。日月右旋。其日乃自西南东北而行。由日行迟而天轮速。故带而转遂。令人间谓日自东南西北而转。智度论云。右绕者自东至南。自南至西。自西至北。自北至东。日月星辰围绕须弥亦复如是。因本经云。日天宫殿绕须弥山半。常行不息。南阎浮提日正中时。东弗婆提日则始没。西瞿耶尼日将出时。北郁单越正当夜半。六月北行渐移向北。每日六俱卢舍。六月南行亦渐移向南。每日六俱卢舍(一俱卢舍乃六里也)。在阎浮提最极南垂。他形狭近。日过速疾於冬分时。昼短夜长。六月过已。渐向北行。每一日中移六俱卢舍。故在阎浮提洲处中而行。北宽行久。所以昼长夜短。因本经云。须弥山外有佉提罗伽山等山。日天宫殿六月(此传言。六月以六月阴。六月阳。如庄子六月息者也。非谓定指季夏六月)之中向北道行。照触彼山。令生熟故。又须弥山佉提罗伽山。二山之间有须弥留海。阔八万四千由旬。日天宫殿六月之中向南行时。照触彼海。令寒冷故。因本经云。日天子身光照阎浮檀。辇辇光照。宫殿光明相接。而有一千光明。五百傍照。五百下照其宫殿也。以天金及颇梨合成。起世经云。有五种故。障其光明而暗。谓烟云尘雾修罗手障。楞严经云。恶业众生同分妄见。遂见薄蚀。金光明中。由其国王专行暴恶。不修善事。故二日并现。或日月薄蚀。日月无光也。汉天文志云。日蚀。君王当修德也。夫日轮升天。六合皆照。则光明破暗。洎成熟万物。功实大矣。乃日天子之赐。得不兴供於法会焉。赞曰。
  日之炎体太阳精  宝光天子御宫城  或号炽盛及胜意  如是共有百种名  由人成劫食香稻  遂即能令黑暗生  无量寿佛遣侍者  菩萨名为宝应声  来造日轮破长夜  遂得眼目开昏盲  其城高广千门启  一一无非七宝成  由光照辇及宫殿  两处交接映光晶  所以明曜射人目  世间皆谓是圆形  昼夜周行四洲上  五风运持不暂停  六月南行六月北  遂令寒暑有相倾  昼夜短长宽狭异  或时薄蚀有亏盈  大哉照世光明主  愿临法会赴虔诚

  月宫天子传

  梵语婆奴。此翻光者。又翻月也。释名云。月者阙也。太阴之精。阴星之宗。张衡云。水之精也。大威德经云。金脂星主光者。空主宿王等。凡五百名。华严中月天子无量。今依法华云。月宫明月天子。成劫之时。人食香稻。黑暗便生。吉祥菩萨造月轮以照夜。其修因寿量并同日光天子也。其去地也。俱舍论云五十踰缮那。阿含云月天子城郭纵广五十由旬。阿含云。月宫城郭广长一千九百六十里。俱舍云玻胝迦宝为体。水珠所助。能照能冷。周一百五十由旬。立世阿毗昙云。日月相去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日行疾三由旬。白月初日在前。黑月初日在后。缨络经云。以五风运持不令停住。起世经云。月圆阙者有三义故。一背相转。由月天以天银及琉璃合成。宫殿背相而转渐圆者。白银见故。渐阙者琉璃面转故。二青衣天所覆光。三日光影覆。即日月相望及合璧而晦。因本经云。以何因缘月宫有影。此大洲中阎浮提树高大。影现月轮。以此有影。莲华经云。此树有鸡王。以栖其上。彼鸣则天下鸡皆鸣。法苑中云。婆罗痆斯国有三兽塔。是如来修行时烧身之处。劫初有狐兔猿相悦为友。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乃化作一老夫。安慰三兽。乃曰。今正饥乏。何以馈食。狐取鲜鲤。猿采果实。唯兔空回。兔令猿狐聚薪以火藏内。遂俟火炽投身火中。以身愿充一餐。老夫复帝释身。感其心。故寄之月轮。传乎后世。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汉纪云。月行之道。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夏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出阴道则水。楞严经晕适背玦负耳虹蜺。种种恶相。净觉解云。此皆日月边之恶气也。汉天文志云。日月薄蚀。怪云变气。皆阴阳之精。本在地而上应於天者也。政失於此而变见於彼。犹影之象形。响之应声。又云。月者刑也。月食修刑。是以说文凡祸福等字画从示二。乃古文上字也。小者古文作川。即日月星辰三光也。天欲令人悔过。必於三光以垂象。下示於人。令其知过必改也。是知月光阴滋万物。夜发光明。功次於日光者焉。赞曰。
  太阴之精号明月  天子居于白银宫  成劫时人食香稻  黑暗便生皆昏蒙  吉祥菩萨之所化  月轮於是乘五风  玻胝迦宝水珠体  能照能冷成阴功  去地五十缮那许  修因寿量与日同  右绕须弥常不息  与日迟速咸住空  圆阙由于城面转  青衣天覆及曈朦  阎浮提树光影现  上有天鸡鸣其中  佛作兔时曾结友  猿狐异类交情通  帝释试之观大器  各持所食共来供  唯有兔时无物至  自投入火以身充  帝释感彼希有事  月中寄迹传无穷  万物赖月滋永夜  宜尊宝像启修崇

  娑竭龙王传

  大集等经中云。娑竭罗。大云请雨经及光明经曰。婆伽罗王。须弥藏等经曰。婆难陀。孔雀经云。娑薛罗。乃梵音楚夏。此云咸海。华严疏梵语三慕达啰。此云龙王。即大咸海之中龙王也。须弥藏经云。善住龙王为一切象龙主。婆难陀龙王为一切蛇龙主。阿耨达龙王为一切马龙主。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龙主。摩那苏婆帝龙王为一切虾蟇龙主。又孔雀经列一百七十七龙王。今娑竭罗当第七位。居大海龙王之次。大云经列百七十余龙王。当第三位。今所以独供娑竭罗者。一是蛇龙之主。为龙本类故。二是大权之中。每对佛弘护故。三佛之法宝在其宫故。四自唐已来徧灵应故。由集要云。蛇龙乃其本类。余皆旁类也。故知为五龙之主耳。又如海龙王经.法华.华严.大集偏称此位。故知大权弘护力胜。又如龙树入其宫。见法堂无量。法华中文殊师利所化八岁龙女。即娑竭罗王之女。大集亦云娑竭罗龙王有子。名青莲华。面身相端正等。处胎经云。吾於海中与龙说法。无数龙神龙子得道。吾留金色全身舍利百三十枚令供养之。故知佛之法宝在其宫中。又帝心尊者北塔铭云。唐大宗朝大旱。诸处祈祷无感。遂遣中使命顺和尚祈雨。顺令中使往抱腹山草庵中。有老僧着木履行道。可云终南山杜顺和尚伸意。天久不雨。愿降甘泽。使至果如其言。即述前语。老僧乃云。大凡降雨。须天符牒。今虽无天符。顺和尚有旨。则如天符牒无异。汝可速回。使回至都。雨即随至。太宗遣使往谢。顺问老僧何人。顺乃云龙王也。遂遣使抱腹山。传宣使至。止见草木深林。初无草庵。遂赐顺为帝心禅师焉。大凡诸龙业报不一。如熏闻记说龙有四种。一守护天宫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三蛇龙决江开渎。四伏藏龙主轮王及福德人藏。净名疏云。龙是畜生道。正报似蛇。依报七宝宫殿。与天无异。亦能变形。为端正人。通胎卵湿化四种生。寿一中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寿尽为金翅之鸟所食。僧护经云。龙有五法不能隐身。一者生时。二者死时。三者睡时。四者瞋时。五者交时。迦叶诘难陀经云。龙有三苦。一者虽食百味饮。入口即化为虾蟇。二婇女端正。欲为夫归。二蛇相交。三背道布鳞。沙石生其中。痛乃连心。僧祇律云一。日之中三过皮肉落热沙薄身。海龙王经云。昔在人中作大福田。受天福故。神受自在。不持斋戒。受恶报身。金翅鸟日食五百水龙。一龙王能受八戒。则免斯害。具如菩萨处胎经说。又若得袈裟一片一缕安於身上。亦可得免。僧祇律云。往因布施。今日奉养。同天神力。广大龙宫。饮食有能尽寿销者。有二十年销者。有七年销者。今娑竭罗龙王乃大权菩萨现此龙身。故华严说位皆十地。住不思议解脱。欲降雨时。三日之中先布密云。所降之雨不从口出。不从身出。端坐深宫。举念之时其雨普洽。竖亘六天。横徧四域。以时雨[雨/汪]无所夭害。位居十地。迹示龙身。护法护民。其利博矣。赞曰。
  娑竭罗王主蛇龙  弘护佛法使兴隆  大唐已来多感应  故今法会仰深功  有女八岁成正觉  青莲华子美仪容  佛至其宫宣妙法  金色舍利留其宫  唐初昔年因亢旱  曾蒙杜顺指其踪  天使往见於僧相  即时甘泽降灵空  大抵群龙非一类  胎卵湿化生非同  正报乃蛇受天福  金翅来吞而寿终  三种苦相诚难受  五不能隐事须从  独有大权垂化迹  位居十地报难穷  欲降雨时身不动  先布密云三日中  举念之间洽遐迩  百谷咸秀使年丰  如是利生无碍力  愿临佛会赐灵通

  阎摩罗王传

  梵语阎摩罗。或阎摩杜罗。或夜魔卢迦。俱舍论云。阎罗。或云琰摩罗。药师经云。琰摩。乃经论互出不同。或梵语之音楚夏。此翻双王。亦云只王。由兄与妹皆作地狱之主。故名双。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云只。新译云静息。俱舍译云息诤。由此止息罪人诤故。或以业镜。或示罪恶之处。及与伴类。令明了故。显扬论.正法念经以鬼趣收。瑜伽论开地狱趣收。探玄记云。依诸圣教。说有五种。一是地狱趣摄。如瑜伽第二说。二是鬼趣摄。如瑜伽菩萨地说。更有经文不录。三非二趣摄。如华严经文。别有阎罗王趣故。四是变化如观佛三昧经第五说及二十唯识等说。五是菩萨作。如瑜伽第七十七卷云。炎魔名法王。为利益为作损。应言唯作益。故知是菩萨也。又正法念经中阎罗王为人说偈言。汝得人身不修道。如至宝山空手归。汝令自作还自受。叫唤苦者欲何为。言地狱者。梵语捺落处。此云苦器。圭山修证仪云。顺世间称为牢狱。今以地下有狱。故称地狱。若正翻。当云苦器。言盛贮苦人之器。今义净翻地狱也。净土三昧经云。阎罗鬼王总治一百四十地狱。正法念经云。阎罗王在冥司。三时自受其苦。宫殿皆变炎炽铁城。所食铁丸铜汁等以酬恶报也。过已还举善心。复见宫殿百宝庄严。以酬善因也。阿含经云。阎浮提南有金刚山。山中有宫殿。纵广六十由旬。地狱经云。城广三万里。金银所成。有十八小王。净土三昧经云。有三十狱王。十王经云。阎罗於未来世作佛。号曰普王如来。集要云。阎浮洲南二铁围山外。有阎罗王宫殿。纵广六十由旬。七重墙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台殿园苑种种可观。王以恶业自然而有。赤镕铜汁在前殿。即变成铁。五欲功德皆没。王见此已。怖畏不安。即走入内。时守狱者取王高举扑之。以镕铜汁泻置口中。次第焦烂。从下而出。王作是念。所住宫殿等由昔作恶悉皆隐没。今受此苦。愿舍是身。於佛法中出家入道。既发善念。所住宫殿还复如旧。便得快乐。言其恶因者。昔毗沙王与维陀始王共战。兵刀不如。遂与十八大臣及百万众同发愿言。愿我复生为地狱主。治此罪人。今日恶报。愿悉现前。其寿限也。俱舍说等活地狱与四天王天等。其八大狱倍倍增之。呜呼。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端不虚矣。而其苦乐端由一念故。所以阎罗善念才兴。苦相即灭。其由明来暗去耳。药师又云。一切众生有俱生神。随其善恶悉皆记录。授与琰摩法王之使。随其善恶而处断之。又五天使者经云。阎罗见罪人必切齿相责。曾遣发白目暗耳聋病瘦无力五使者相报。云何不知则於警觉。於人诚大权也。所以瑜伽称为唯益。药师名王之使。十王记为普王如来。良有以也。此实冥府之主。地狱之尊。光明鬼神品特列其名。既崇法会得不崇奉者乎。赞曰。
  阎摩杜罗乃双王  主於冥府事多彰  兄妹分治男女狱  或称鬼趣或分张  或说化现或菩萨  随其识境现难量  十八小王三十众  咸参治事考条章  见罪人至必呵责  自作自受苦须当  所治苦器地下狱  所居宫殿类天堂  其城住在阎浮下  七重行树七重墙  三时恶报王亦受  铁丸吞食饮铜浆  善心忽发祈依佛  出家入道向僧坊  所居还复同天报  再罗侍从显灵光  五天遣使令知觉  信应警策念无常  佛曾亲授当来记  普王遍证菩提场  大权今日司幽阴  但增利益济无央  既有恩光利存没  是宜法会略称扬

  传后续辩

  昔智者法师尝曰。男天女天所以不同。盖彰慈威折摄。然此论其相仪耳。非定男女也。如四王.金刚.韦天.散脂.娑竭.阎摩之类。乃男天也。梵释摩酰.功德.大辨.地神.树神.鬼子母.摩利支.日月天子。皆女天也。男天故威而折。女天故慈而摄。然此亦大槩之论。且如大辨.摩酰摩利支或现八臂。手执利器。岂专慈也。韦天作童男形。岂专威也。故在诸天慈威折摄无不具者。就其胜而言之可也。
  右辨慈威折摄。
  摩酰首罗。色顶天主。亦三界主。故云尊极梵王。色界天主亦大千主。故以有觉观。故统上冠下。故云号令主。帝释地居天主。亦三十三天主。亦欲界主。此即智论三天主也。四王四方四界之主。亦八部主。又二十八部三十二将主。金刚密迹护千佛教法主。散脂二十八部主。韦天三洲护法主。地神百谷主。树神菩提场主。鬼子母鬼王母主。护男女主。摩利支天救兵难主。日月天子为昼夜光明主。娑竭罗五龙主。阎摩罗幽冥主。此皆世间主也。独有功德天主世出世福德。大辨才主世出世智慧。乃二严主。所以光明独於散脂品中称之。意在此也。百录令特奉之。亦为此也。然若列梵释等世主。自当回护。欲以臣佐而居帝王之上。恐不可也。
  右辨众天所主。
  或云诸天之本莫非大权。故经云。一切皆是大菩萨等。而迹示天身。然推其本。则何独天神。所以常不轻礼一切众。唐飞锡念未来佛。而百录之中不许僧礼天者。盖就迹之显了故也。谈天之本迹者。当须察此。
  右辩天本迹。
  或云散脂密迹洎龙王阎罗地神树神安得称天。或鬼趣药叉品类别故。然法苑云。天有四种。一世间天。诸国王受天福。二生天。四王已上至非非想。三净天。须陀洹至菩萨。四解义天。於文义自在。又婆娑沙论云。光明照曜故名为天。又天者自然自在为义。若尔则虽娑竭龙身阎摩鬼趣皆受天福。宫殿百宝岂非可以称天乎。旧说云云。今所不取。
  右辩通称为天。
  或云梵释之尊。鬼趣之劣。安得同列(此旧传文)。今谓如常佛会。八部同临。华严四十二众。凡圣皆列。诸经广有其文。何独至疑於此耶。
  右辨尊劣同列。
  近有伪书。号总圣录。出十六天并韦天。昔因其间曰。几世为国王。几世为长者等。考之藏典。并无所据。又云一千二百卷在西竺。一百二十卷在唐土。皆不根之语。若果西域有之而传此方。合有译师翻传之事。请见者详之。
  右辨总圣录伪。

  重编诸天传下卷(终)

  武康德证万岁寺比丘绍德。尝闻诸天护法多诸灵应。必有传记载其本末。甲戌春偶得诸天列传於西余山大觉寺明上座。庶遂平生之愿。於是舍财刊梓广其传。
  时元统乙亥夏五日谨志
  诸天总咒曰。
  唵路迦路迦佉罗耶娑婆呵
  君 大梵尊天  臣 诸天皆臣属  主 三目摩酰为大千主 帝释主地居三十三天四王  宾 大辨在山泽功德在北天园中皆客寄耳  男 梵释四王男天  女 功德辨才地神树神鬼子母有女功德天有男散脂修摩  本  迹
  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八月二十一日。杭州上天竺惠觉法师齐璧入寂。石林叶梦得铭其塔。嗣子神焕尝考论诸天行位。以君臣宾主男女本迹为纲目。谓大梵尊天君临三界。统上冠下。诸天皆其臣属也。大梵为三界主。三目摩酰为大千主。帝释主地居三十三天。四王主领八部。虽君臣不同。要各有主义。若大辨在山泽。功德在北天。园中皆客寄耳。实无所主领也。梵释四王是男天。功德大辩地神树神皆女天。不可使男女失序。况鬼子母有女名功德天。有男名散脂修摩。今子居母上。可谓之以母从子。其可居天主之上乎。梵释四王本是地住菩萨。金刚密迹本护千兄成佛。不揣其本而齐其迹可乎。知此四义然后始可与言天矣。
  圣宗佛法源耳录九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编诸天传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