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编剧的秘密-芦苇 王天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电影编剧的秘密
作者:芦苇 王天兵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313-10360-4
价格:48.00元
目录
CONTENTS
序言:认识芦苇、认识电影
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长大
电影编剧的秘密(上)
从艺之初
编剧入门
武侠片的模式
正剧类型
创作《霸王别姬》剧本前的准备
《霸王别姬》剧本创作过程
第五代不太会讲故事
电影编剧的秘密(中)
从《秦颂》说起
《西夏路迢迢》
《李自成》
《白鹿原》
《杜月笙》
《活着》
《等待》
《图雅的婚事》
实际上只是春梦一场
电影编剧的秘密(下)
关于罗素与维特根斯坦
关于契诃夫
关于其他俄罗斯文学家
关于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
关于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与库布里克的改编电影
关于莎士比亚
关于《八月的炮火》和犹太作家
关于东南欧作家
关于拉美作家与魔幻现实主义
关于日本作家
关于《红楼梦》
关于中国乡土文学
关于武侠小说
关于心理分析与文艺理论
关于家庭出身和电影启蒙
关于台词启蒙教育
关于素描训练与电影结构
一个插曲:晚饭吃快餐期间聊天
关于电影经典
关于类型的发展及电影教育
关于喜欢的电影
关于近年华语电影
关于徐童及当代纪录片
其他领域杂谈:
关于价值观的综述
关于电影梦与工作计划
附录一 电影剧本《赤壁》
附录二 芦苇采访集萃
附录三 芦苇作品及获奖目录
序言:认识芦苇、认识电影
王天兵
我与芦苇相识近十五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成不变的外表和取之不尽的电影智慧。
芦苇似乎永远穿一件圆领套头衫,一条宽松的绿军裤,一双圆口黑布懒汉鞋;他身材高大,鹅蛋型的脑袋上留着平头,稀稀拉拉的胡子茬好像从未刮干净过。从他的外表很难判断他的身份:他有庄稼汉的结实,但无农民的习气;像工人一样淳朴,却无体力劳动者常见的粗鲁;又不同于某些不修边幅的脑力劳动者,他衣着随意却不邋遢,既不吸烟、也不喝酒,更无小市民打牌玩麻将的嗜好……他既属于又不属于这些芸芸众生。仿佛在某个时间点上,他已做出了身心的选择和穿着的取舍,之后再也不愿在这上面多花费任何心思了。在他的平凡中,流露着一种贵族的奢侈。
我是上世纪末在美国与他认识的。那时,他已是享誉国际的中国电影编剧,由他编剧的电影《霸王别姬》和《活着》已分别获得199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次年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我是坐在美国的电影院里看的这两部中国电影。与之前获得国际大奖的《黄土地》和《红高粱》等风格化的艺术片相比,中国电影仿佛在一夜之间具备了好莱坞大片的叙事功力……不但故事横跨数十年,而且人物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相辉映,气势堪比西方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教父》、《摩菲斯特》等史诗巨制。
令人吃惊的是,这两部影片的剧作竟同出自芦苇一人之手。
当时的我,正梦想着将俄国作家伊萨克·巴别尔的《骑兵军》改编成电影。那时,我正在学习好莱坞电影的编剧技巧。不难看出这两部影片所用叙事手法正是好莱坞的看家本领。之前,美国人看中国电影常常似懂非懂,片中的人性往往诡异凶残,情节每每不可理喻,只因其中的异国情调,他们才有猎奇的兴味。但对这两部电影,美国观众不因故事背景陌生而感到隔膜,反而与人物息息相通,并和中国观众一样看得如醉如痴。
芦苇这个生于1950年的中国人,一无专业学历,二无家庭背景,他是怎样掌握好莱坞电影叙事技巧的?
初见之下,芦苇让我想起西安的老邻居,还有在一个院里长大的兄长一辈人。相识之后,他便告诉我他的启蒙读物原来正是美国电影编剧的入门书……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英文版Screenplay,作者Syd Field)。这本书我已反复阅读过,它不像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那样强调玄而又玄却无可操作性的“悟性”,也不以“文章憎命达”的道德说教取代创作技法。作者像一位亲传手艺的师傅那样,心贴心、手把手,一招一式地教读者编剧技巧。
芦苇早在八十年代就阅读过这本书的中译本。他强调中国没有一本这种实用的剧作教程,而这是美国文化所特有的。芦苇没有将自己的创作经历神秘化,也没有将自己的编剧动机归为苦难经历,而是从技法谈起。他不故弄玄虚,这令我倍觉亲切。于是,我们聊起悉德……,一位行家与初学者仿佛因发现同一个宗师而相识莫逆……
至今,也许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芦苇是好莱坞剧作技法在中国的真正传人。其实,在他普通中国人的外表下,是一个早已深度西化的大脑……
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通读过契诃夫的小说,在文革期间就接触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他在八十年代不但熟读过梅绍武翻译的纳博科夫,还通过爱伦堡的回忆录和《外国文艺》杂志发现过巴别尔……这两位作家都是在二十一世纪才广为中国读者所知的。2007年,我经他推荐才知道芭芭拉·塔奇曼的《八月的炮火》,这竟是他过去三十年来的案头书,而至今,熟悉这位美国犹太女作家的中国人也并不多见。
相识十多年来,芦苇对外国文学经典与电影杰作的涉猎之广、钻研之深每每令我惊叹……在他的剧作中,可以看到契诃夫的悲悯、黑泽明的力度和贝托鲁奇的格局,他对文化冲突的敏感犹如大卫·里恩,他对区域文化的自觉堪比弗兰西斯·科波拉,他还原历史的追求则在向塔尔科夫斯基致敬……这些品质在《霸王别姬》和《活着》中已经尽显端倪,在他后来的十数部未被拍摄的剧作中更加饱满。
但从西方文化的角度仍不能完全解释芦苇。《霸王别姬》中的昆曲和京剧,《活着》中的陕西皮影和老腔,又展示了另一个芦苇。除了昆曲和老腔,芦苇对所有中国地方戏曲和民歌都情有所钟。他毕生热爱齐白石水墨画中的乡土气息。对乡土的迷恋与认同,使他自称半个农民……他除了拥有一个西化的大脑外,还有一副醇正的中国心肠。
在于芦苇交往多年之后,更令我吃惊的是,芦苇这个外貌平常的中国人,却与他的同龄人大有不同。他堪称是一个将时代从自己身上洗刷掉的异类。
芦苇生于1950年,与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中国人有共同的经历……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所受的是共产主义教育,然后辍学参加文革,上山下乡,招工回城……又是所谓“吃过苦”的人。他们中很多人,尤其是其中的所谓佼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电影编剧的秘密-芦苇 王天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