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细节-加藤嘉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现场·视界
我与中国是“绝配”
中国的闲人
高铁VS民航?
你“入党”了吗?
晚辈能向长辈摆摆手吗?
课堂民主比党内民主重要
爱国的准则
中国人的回家
服务员凭什么要求“零钱”?
绿色中国的前景
中国人四种不可思议
请不要偷看我的报纸
别把自己全盘西化了
“礼让”凭什么?
“的哥”的困境
为何在地铁里接电话?
“80后”就该“蜗牛”
“90后”的意识形态
不寻常的采访
对北京“7-11”的建议
合格的公民
生下来的孩子是谁的?
中国的飞机凭什么延误
中国人的过年
“终于结束了”
驻京办就是“潜伏”
金牌那么重要吗?
家长的不独立
高考生不该优先安检
“吃饭”是拒绝公务的理由吗?
合格的参会者
山寨趣味
海峡与寻新之间
爱国在哪里?
我愿意娶中国老婆
中美的不对等
我不是“加藤加一”
中国·日本
“当代中国”课
走在中日文化之间
“南京事件”该怎么解读?
中国不是日本“援交”的对象
日本人的过年
说说福原爱
日本年轻人要走出去
“富二代”离“剩男”多远?
中国人有看病的权利
中国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
中国比日本灵活多了
记住,当官没那么靠谱
与庆应学子聊中国
傲慢与偏见
被高估的中国实力?
拿手机好吗?
东京的咖啡厅上不了网
你别抱怨?
刘翔还是丰田?
该有的“地震袋”和“避难训练”
“接力”比“给力”更重要
日本的传播力
MSN与身份
温水还是冰水?
我眼中的“弱国心态”
我不移民
研究东亚要靠美国吗?
春天与英文
他山之石,换位思考
此处·彼此
哈佛与北大之间的学生默契
雅加达的记忆
第一次到台湾
陆客的怀念
台北印象
长安印象
留念厦门
离京来沪
“内地”在哪里?
从伊豆到南京有多远
寻路琉球
一言难尽的东莞
温柔的女子
“港漂”们的奋斗
城市化的同质化
傍晚的扬州
怀念广州
南京印象
日本的庙会——“观樱”
包头印象
从爱知到上海
总结上海世博会
让母亲跟我体验北京
新加坡印象
不像旅游的旅游
西藏的高原反应
你想去日本看看吗?
香港印象
以色列人与我之间的中国
书影·成长
北大西门外的胡同阿姨
“诚品”的味道
感动人心的管理学
香港的图书
办书展的局限
我的笔记本
我的写作在转型
我与汉语
周二的下午
巡讲于高校之后
城市与阅读
传统·阅读·城市
知识分子该做什么?
语文的生命力
中国大学生的成长逻辑
大学生浮躁、迷茫、纠结是对的
大学生怎么谈恋爱?
书店等于超市,书籍等于大白菜?
读书是公民一辈子的事
《建国大业》观后感
书价凭什么不涨?
文凭的终结
我从《新宿事件》读到了什么?
运动·观察
反思运动与健康
跑步、写作、人生为一举三得
一个跑步者的记忆
跑步是我一生的后悔
说说刘翔
2010广州亚运会笔记:我是东亚主义者
2012伦敦奥运会笔记:首金、消极比赛、机器人
只有金牌,没有冠军
中国球迷很“别扭”
林丹的帅气
奥运会到国庆
现场·视界我与中国是“绝配”“中日青年没啥区别”,这直接体现在了两国之间往往饱受争议的“历史认识”问题上。两国年轻人都基本停止了对历史的思考,盲目听从大众化的舆论或接受欺骗性的灌输。这一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着实现历史和解。历史认识没有对与错,不同的国民国家有不同的立场和认识,而且,一个社会内存在着各种的历史观天经地义,永远达不到定论,只好通过民主的讨论追究真相。在日本,反华情绪高涨往往与政治生态有关,也跟集体主义等文化因素有关,两者勾结在一起使得局面变得错综复杂。中国社会有时也难以包容不同的价值观,一方面与政治生态有关,但也跟中国式的随大流文化有关。两国社会都存在着问题,我们要告别简单地把责任转移给对方的幼稚思维,需要培养“共同开发”解决方式的态度。独特身份加上近年对中国时事的评论让我处境有些尴尬。在日本,有人说我被“赤化”,在中国,有人说我没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两者往往冲突,我则无能为力。我理解读者对我的批评,对此我深表欢迎,但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扮演的角色有着把握和信心。那些情绪化、极端化的声音对我思维和判断毫无产生影响。中国言论环境需要来自第三者的声音,为的是促进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发展环境,这也符合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任何说话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既然你在行动,有人回应属于正常。尤其在中国和日本这样极为敏感、微妙、复杂的互动环境下,一个人发表观点越明确,遭到大众攻击的可能性越大。一个日本人说中国,一个中国人说日本都极为敏感而有风险,因为读者一般具有对外的傲慢与对内的偏见,在失去理性和判断力的情况下趋于攻击对方。我从事评论工作就不得不考虑到来自中国与日本双方的反应。不管是谈历史认识还是谈领土争端,我尽量温和、平衡、中庸地去表达,不让双方感到不舒服或受委屈。然而,我绝不会盲目讨好大众,即使被夹在中间,也要勇敢地说下去,做下去。
中国的闲人2011年年底我去了趟西安。每天早上跑步,从小寨跑到城墙内,到鼓楼后折回。西安举办了世园会,地铁通了,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不过,时光流逝得还是漫长,居民的生活依然继续,与以往没什么大变化,令人欣赏。我喜欢这座古城。每当走到中国一个地方,尤其在中西部的城市,都遇到一种感受,即居民过得很休闲。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大城市外,包括引领中国GDP增长的广东地区,中国的城市一方面让我领会到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让我感觉到一种“休闲”。中国人似乎活得没那么累,至少没有像东京上班族那样被压抑,每天以同样的节奏和规律枯燥、单调地度过无聊的人生。休闲的日子、闲人的蔓延,这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来说是意味着什么呢?它们应该为过快的物质增长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我估计,中国至少有两至三亿闲人。其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很经典。相信许多中国朋友都曾到处看到过那些在街头上、胡同里没事干的百姓。吃饭、喝酒、聊天、睡觉、打麻将、打牌……他们一辈子就是这样过日子的,休闲、快乐,无所事事,对这个社会的发展似乎没有作出什么贡献,但他们却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群人。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自己的生活,照顾周围的朋友。以“不关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的细节-加藤嘉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