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保罗威利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中文版前言
“茂宁赛德”版前言
前言
致谢
笔录符号说明
序言
第一部分 民族志
第一章 文化的元素
抵制权威,摈弃教条
非正式群体
打盹、哄骗和逃学
“找乐子”
无聊与刺激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第二章 文化的阶级形式和制度形式
阶级形式
制度形式
第三章 劳动力、文化、阶级和制度
官方准备
连续性
职业
上岗
第二部分 分析
第四章 洞察
分析之要素
洞察
第五章 局限
分工
劳动力与父权制
种族歧视与劳动力
第六章 意识形态的作用
证实
扰乱
内部对话者
第七章 对文化形式及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注解
再生产与国家制度
第八章 周一清晨与千禧年
补充访谈
“茂宁赛德”版后记
中心与边缘:保罗·威利斯访谈
索引
译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英)威利斯(Willis,P.)著;秘舒,凌旻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2013.4重印)
(人文与社会译丛/刘东主编)
书名原文: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ISBN 978-7-5447-3176-8
I.①学… II.①威…②秘…③凌… III.①无产阶级—研究—英国②社会结构—研究—英国 Ⅳ.①D756.1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89721号
Learning to Labour by Paul Willis
Copyright © 1977 by Paul Willis
This translation of Learning to Labour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3 by Yilin Pres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08-367号
书   名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作   者 [英国]保罗·威利斯
译   者 秘 舒 凌旻华
责任编辑  许 昆
原文出版  Ashgate Publishing, 1993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电子信箱  yilin@yilin.com
出版社网址 http://www.yilin.com
印   刷 江苏凤凰扬州鑫华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1230毫米  1/32
印   张 11.5
字   数 288千
版   次 2013年2月第1版  2013年4月第2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3176-8
定   价 39.00元
      译林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出版社调换
      (电话:025—83658316)
中文版前言
非常感谢译林出版社及秘舒、凌旻华两位译者把这本书带到中国读者面前。中国正经历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性跨纪元变化,文艺科学界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全新的挑战,以试图理解“中国的重大转型”,我的书能在这个时机被译介到中国,真是我的荣幸。非常感谢!
我从未到过中国。与其直接讨论令我神迷但我又知之甚少的中国现状,还不如借这个前言来概述一下《学做工》的一些主题和重点,这可能对你们——我亲爱的中国读者——研究和理解自身正在经历的时刻最为有用。我没有从某一特定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概述,而是秉着一种多学科或者后学科时代的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对我所选择的方法论的活力和未来至关重要;《学做工》正是使用这种方法的例证,它是批判性民族志的实践。我和马茨·特朗德曼共同创办、编辑的《民族志》(Ethnography)学术杂志[1]也致力于打破并跨越学科的边界,尤其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边界。在我内心,我希望鼓励中国的研究者,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跨越学科界限,并担当起重塑民族志这一艰巨而美好的任务,将大多数人接受国家公共学校教育时的经历和文化描绘出来,而这些经历和文化通常是隐形的。
文化与民族志的敏感性
我希望中国的民族志学者能重新审视“文化”这一备受争议的术语和概念的重要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中创造意义的各种实践,而不能被简化为对其他事物的反映,如个体心理、话语或经济。它自成一体。对文化实践和过程,尤其是社会底层空间的文化实践和过程的重视,引发了一系列简单但具有革命性的问题:“什么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人群的文化,他们自己的文化?”“他们如何理解自身的文化?”“这个世界在他们看来是怎么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自身的处境、掌权者对他们所做与所说的?”“他们是如何引导我们对他们的看法的?”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最终将引向民族志的敏感性和方法论。若要复原底层被统治群体及他们的人性,学者必须和他们一起,在共处和互动的过程中以开放、人性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文化的特性在于社会能动者“意义创造”的积极过程,尤其是在理解自身生存处境,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关系以及为维护尊严、寻求发展和成为真正的人而构建的认同和策略的过程中。
意义创造的文化实践并非在抽象中运作,也不是无中生有地变出意义来。它们不是在个体大脑中或大脑间流动的电流。“意义创造”源于象征性的物质、过程和行为。就像劳动过程中的物质生产一样,文化层面也有生产过程,即文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事感官上的实践,用象征性的原始资料生产出新的或者更新的事物,以满足有用的人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是意义和表达,它们不仅自身具有价值,同时对人类理解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也多少有用。
我认为,文化生产的文化实践,其功能在于洞察或“看透”他们的生存状态,从而从他们的角度决断出最有利的身份和行动,以及可提供的制约和条件。洞察这一概念试图在分析的某一时刻捕捉到文化生产的推动力,从而揭示 ............

书籍插图:
书籍《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保罗威利斯》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保罗威利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