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mb。
书籍内容: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作者:汪开国主编
  一座城市,一旦具备了借鉴和比较价值,对她的打量和认识,就会显得与众不同。深圳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改革开放为深圳带来了一场变革风暴,引发了深圳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空前规模的社会阶层变迁。宽松的政治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其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基础。深圳的社会分层和流动机制充分体现了公平性、开放性和合理性。其超前性,代表了中国未来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发展趋势。“和谐深圳”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本书深入浅出地叙述了深圳社会各个阶层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社会分层和流动是怎样演化的,其基本轨迹和未来趋势如何,揭示了深圳社会结构变迁的特点和规律,为构筑和谐深圳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绪 论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
  2001年初,李铁映同志提出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十几个城乡深入开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状况的调查。我们之所以参加该课题组,具体负责深圳地区的抽样调查,是考虑到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对深圳乃至对全国和谐社会的建立都益莫大焉。
  深圳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型移民城市。伴随着先行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深圳的社会阶层是怎样演变的,社会流动机制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各阶层今后将怎样继续演化,现有的社会流动机制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不合理,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和调整,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了解和把握深圳20余年来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基本轨迹、主要态势和未来趋势,总结和提炼其中的经验和规律,揭示与发现社会变迁过程中存在和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深圳特区社会阶层结构、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特点,正确认识各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深圳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仅如此,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力度大,职业流动比较快,具有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性。它在阶层分化和流动中产生出的经验和问题,既向社会学理论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也为社会学家提供了绝好的实际素材。因此, 解剖深圳社会阶层和流动问题,可以为了解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提供一个窗口。
  我们试图根据在深圳获得的经验性资料,在当代中国制度转型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分层和流动模式的变化与制度转型的相互关系,揭示在制度转型背景下社会分层和流动模式变化的规律。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纠正深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偏差,促进深圳向一个现代、合理、公正、开放的社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个体明白该从何处努力来改善其社会经济地位,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改善其社会地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找出合理、公开、公正的社会流动必须具备的因素和条件,为深圳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每个人改进自己的地位提供可能努力的方向。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因深圳河(深圳与香港的界河)而得名。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接壤,北与东莞市、惠州市为邻(见图1-1)。全市总面积 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设有9个特区检查站。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市的前身是广东省宝安县。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计划单列。深圳市现辖6个县级建制区,即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和特区以外的宝安、龙岗区 。福田、罗湖、南山区最早成立,时间是1990年1月;盐田区最后成立,时间为1997年10月。 6个区共辖45个街道办事处。
  历经20多年改革开放的栉风沐雨,深圳已经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比较和谐、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79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GDP)只有1.96亿元,工业增加值0.23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0.17亿元。特区建立后20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1.8%。2003年本市生产总值2860.51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3887元(6510美元),在全国名列第一。实现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84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20.5∶42.5调整为0.6∶58.9∶40.5。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2003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953.4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82.7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86.64亿元,增长45.2%,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55.9%。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总额629.62亿美元,增长35.2%;进口总额544.37亿美元,增长33.8%。深圳外贸出口总额从1993年起连续11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出口产品结构及贸易方式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全市高新技术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