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用数学方式研究历史,像预测极 端天气那样预测未来的社会状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
[美]彼得·图尔钦 著
陆殷莉 刁琳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比较译丛”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问题陈述
1.1 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为何需要数学理论?
1.2 历史动态研究项目
1.3 总结
第2章 地缘政治
2.1 动态研究的基础知识介绍
2.2 柯林斯的地缘政治理论
2.3 结论:作为一阶进程的地缘政治
2.4 总结
第3章 集体团结
3.1 社会学中的群体
3.2 集体团结和历史动态
3.3 总结
第4章 元民族边境理论
4.1 边境是群体团结的孵化器
4.2 数学理论
4.3 总结
第5章 对元民族边境理论的实证检验
5.1 设置检验
5.2 结果
5.3 位置优势?
5.4 结论:欧洲的形成
5.5 总结
第6章 民族动力学
6.1 新并入人口的忠诚度动态
6.2 理论
6.3 实证检验
6.4 结论:自动催化模型的数据支持
6.5 总结
第7章 人口结构理论
7.1 人口动态和国家崩溃
7.2 数学理论
7.3 实证应用
7.4 总结
第8章 人口数量的长周期
8.1 前言
8.2 人口动态的“规模”和“阶”
8.3 长期实证模式
8.4 人口动态和政治动荡
8.5 总结
第9章 案例研究
9.1 法国
9.2 俄罗斯
第10章 结语
10.1 主要事态发展综述
10.2 将各种机制整合成一个综合机制
10.3 拓宽研究重心
10.4 发展方向是历史动力学理论?
附录A 数学附录
A.1 将汉尼曼模型转化为微分方程
A.2 边境假设的空间模拟
A.3 纳入了阶级结构的人口-结构模型
A.4 精英周期模型
附录B 元民族边境理论中的数据汇总
B.1 “文化区”的简要描述
B.2 边境的量化研究
B.3 对政权规模的量化:公元后第一个千年
B.4 对政权规模的量化:公元后第二个千年
版权页
“比较译丛”序
2002年,我为中信出版社刚刚成立的《比较》编辑室推荐了当时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几本著作,其中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再造市场》(中译本后来的书名为《市场演进的故事》)。其时,通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出标志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加入世贸组织。当时我推荐这些著作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经验,启发我们在新的阶段,多角度、更全面地思考中国的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机制。由此便开启了“比较译丛”的翻译和出版。从那时起至今的十多年间,“比较译丛”引介了数十种译著,内容涵盖经济学前沿理论、转轨经济、比较制度分析、经济史、经济增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
时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上。与此同时,曾经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却陷入了由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这种对比自然地引发出有关制度比较和发展模式比较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更有必要以开放的心态,更多、更深入地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这对思考中国的深层次问题极具价值。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说过的一句名言:“只懂得一个国家的人,他实际上什么国家都不懂”(Those who only know one country know no country)。这是因为只有越过自己的国家,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同规律,什么是真正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比较分析的视野,既不利于深刻地认识中国,也不利于明智地认识世界。
相比于人们眼中的既得利益,人的思想观念更应受到重视。就像技术创新可以放宽资源约束一样,思想观念的创新可以放宽政策选择面临的政治约束。无论是我们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还是过去和当下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大变革,都表明“重要的改变并不是权力和利益结构的变化,而是当权者将新的思想观念付诸实施。改革不是发生在既得利益者受挫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们运用不同策略追求利益的时候,或者他们的利益被重新界定的时候”
[1]
。可以说,利益和思想观念是改革的一体两面。囿于利益而不敢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改革就不可能破冰前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需要思想创新、观念突破的时代。而比较分析可以激发好奇心,开拓新视野,启发独立思考,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是催生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机制。衷心希望“比较译丛”能够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1]
Dani Rodrik,“When Ideas Trump Interests: Preferences,Worldviews,and Policy Innovations,”NBER Working Paper 19631,2003.
前言
很多历史进程都是动态的:人口的增长和衰落、帝国的疆域扩张和收缩、政治的集权/分权趋势以及世界宗教的扩散,这些只是其中数例而已。研究动态系统的一般方法是根据特定机制提出对立假设,将这些假设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将模型预测与实证模式进行对比。数学建模是本项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因为纯靠语言描述是无法全面理解定量动态现象的——它经常会受到复杂反馈(complex feedback)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充分利用统计技术(如时间序列分析)对模型预测模式和实际观察模式进行定量和严格的对比。事实证明,这种一般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非常成功。但它能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呢?
《历史动力学》一书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我们选择了农业国家的疆域动态这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换言之,我们能否弄明白为什么有些政体在某些时候会扩张,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会收缩?这种聚焦于疆域扩张/收缩的做法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在历史动态这一领域有着相当准确的实证数据(历史地图集)。之所以重点关注农业政体,既是因为实证材料的丰富程度(大致从公元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用数学方式研究历史,像预测极 端天气那样预测未来的社会状况)》 - 插图1
书籍《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用数学方式研究历史,像预测极 端天气那样预测未来的社会状况)》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用数学方式研究历史,像预测极 端天气那样预测未来的社会状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