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中央决定在香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如今已经走过了2/5的不平凡路程。2017年3月,在香港回归即将20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见证了国家有关部门与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从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
搞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关系到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治、经济、社会长期的繁荣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崛起的珠三角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未来30年乃至30年后中央对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基本制度的调整。因此,在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既需要对香港回归20多年来“一国两制”的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又需要对未来30年大湾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远景进行展望和谋划,更需要着眼于30年后国家对香港和澳门长远战略的构想。可以说,在中国内地现有的19个国家级新区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更加深远。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很多,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等地各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也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论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为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尤其是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特别行政区和关税区所构成的特别区域,“一国两制”既是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还是影响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性质、方向、功能的最重要的制度因素。从一定的意义来讲,规划建设好大湾区的最核心的制度保障就是处理“一国两制”的关系。因此,本书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以及如何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真正实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一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达、文明的大湾区,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部门参考。
鉴于本人对澳门缺乏深入研究,以及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中涉及港澳地区时,主要指香港地区。
张思平
2019年3月
珠三角(包括香港、澳门)在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在100多年的沧桑过程中,香港从一个荒芜贫瘠的小渔村,逐步发展为一个转口港,成为欧洲各国与中国开展商品贸易的枢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并为邓小平同志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国策。从此,香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珠三角(除了香港、澳门以外)城市群是我国近代史上经济、思想、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邓小平同志决定在毗邻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并对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采取灵活的措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试验,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起,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带动辐射下,深圳、珠海的特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珠三角的改革开放不断地推进,经济迅速发展,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基本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的经济初步崛起,世界工厂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珠三角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1/3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与长三角、京津唐一起成为带动中国经济起飞的三大地区之一。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珠三角城市群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节
香港回归与珠三角20年
香港回归2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上讲是成功的。中央政府不仅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诺,保持了香港制度的独特性,而且在香港遇到特殊困难时,还给予香港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帮助香港克服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渡过了2003年“非典”难关,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其间中央政府陆续推出了放开自由行、成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保障了香港回归后的经济繁荣与稳定,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自由、法制的生活方式基本不变,回归20多年后的香港依然保持了“东方明珠”的灿烂风采。概括说来,回归后的香港仍然保持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是香港依然是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回归20多年来,香港从一个亚太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在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中仅次于纽约、伦敦,与新加坡并驾齐驱。香港股市市值由1997年回归时的3.2万亿港元,增长到2017年6月的28万亿港元。2016年,香港交易所IPO(首次公开股票发行)排名世界第一,达到251亿美元。2010—2016年,香港证券市场IPO累计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为内地企业在全球集资。2016年,香港上市公司中64%的市值属于中国内地企业。除了股票证券市场以外,香港在银行、保险、基金等方面在全球都有重要影响,全球百大跨国银行中的70%在香港有业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大大提升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亚洲的财富中心,为全球客户管理的资产多达10万亿港元。香港拥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 (EPUB全文下载)